根據(jù)皮亞杰的理論:活動中的材料是幼兒思維的基石,脫離了活動材料的探索將是一紙空談。設法讓沉在水底的物體浮上水面,浮在水面的物體沉到水底,這是大班常見的探究活動內容,我在《蛋寶寶浮起來》這一活動過程中,以“一課三研”的方式嘗試投放不同材料,引導幼兒親自實踐、發(fā)現(xiàn)問題,進而把探究引向深入。
實踐一:材料投放的種類單一,循規(guī)蹈矩
活動情景:
第一次活動,我準備了泡沫板、軟泡沫、雙面膠等材料若干,要求每位幼兒利用這些材料想辦法使生雞蛋浮起來。
孩子們一開始就迫不及待地拿起材料開始工作。他們有的將蛋直接放在泡沫板上,可泡沫板總是左右傾斜,蛋老是從板上滑落下來。“真好玩!”孩子就這樣反反復復地試,樂此不疲。有的用雙面膠將泡沫板和雞蛋粘在一起,雞蛋有點搖晃,可最終沒有滾落下來!“還是不穩(wěn),再加一層好了!”他們又在泡沫板上貼了一層雙面膠,這樣似乎牢固多了!“這次可能行!”結果泡沫板在水上還是左右傾斜,雞蛋依然掉了下去實驗宣告失敗。有的將蛋放在大塊的軟泡沫中,發(fā)現(xiàn)蛋居然浮起來了,他們大聲地歡呼起來:“浮起來了!浮起來了!”其他的孩子也紛紛效仿;顒舆^程中孩子們的興趣的確很高,大部分幼兒都是把原來沉在水底的蛋放在泡沫上面“完成任務”的!
我的分析:
為什么大部分幼兒的操作方式都停留在簡單而粗淺的水平上,缺乏從新的角度的探索?我的分析是:本次活動重點僅僅局限于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可借用有浮力的泡沫使蛋浮起來這一個結果,對于大班幼兒而言過于淺顯,活動也不具有吸引力和挑戰(zhàn)性!我所提供的主材是一塊大的泡沫,幼兒不用太動腦筋就會把蛋放在上面,完成任務,這限制了幼兒的活動和思維。
《綱要》強調:“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我認為:在活動中,材料越豐富,選擇余地越大,幼兒想象的空間也就越大,越有利于幼兒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因此,應該提供足夠、豐富的材料。
實踐(二):材料投放得過多過雜•相互雷同
我的調整:
基于上述分析第二次我將活動的重點由結果轉至探索與發(fā)現(xiàn)的過程,增加了材料的種類與數(shù)量,豐富了關鍵材料與輔助棚料,加大了材料的難度,提供比鍘小的泡沫,使其不能承載一個到的重量。我把幼兒分成四個組,每組都投放相同的平行材料,如:繩子、雙面膠、透明膠、軟泡沫、倒花、泡沫板、布、紙等。
活動現(xiàn)場:
活動開始時,各組首先想到的都是用繩子把泡沫與生雞蛋捆綁在一起,我們稱它為“捆綁式”接下來,有的小組看到還有
幼兒園活動實錄及評析兩例
幼兒探索活動實錄:茶葉是葉子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youer/266259.html
相關閱讀:中班歌曲活動實錄《哈羅哈羅》
《幼兒園誰是猜拳高手》教學設計
教學研究:有趣的影子
中班語言活動筆記《下雪天的房子》
中班手工活動課《做夾心餅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