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協(xié)調練習是教育運動學專家推薦的用以聯(lián)系大腦兩半球的一種典型練習,它可以緩解緊張,使學習變得容易一些。
站式,交替抬膝,并用手去碰另一邊的膝蓋。10次。
閉眼在身后交替抬腳,并用腳去碰另一邊的手。10次。
二、 數(shù)數(shù)背字母尋找弱勢腦
下面的練習可以協(xié)調左右腦,改善兩半球之間的交流。如果在對付一個問題時你的左右腦半球在交流,那么它可以使整個大腦共振,極大地擴展你的能力和才智。
閉眼,深深地放松地吸氣。抬頭向左想字母A,然后抬頭向右想數(shù)字1;抬頭向左想字母B,抬頭向右想數(shù)字2……直到Z和26。再反方向重復整個過程:向左想數(shù)字1,向右想字母A?梢阅畛雎暎炀毢筮可以倒背。你會發(fā)現(xiàn)一邊在故意拖延,那就是你的弱勢腦。
三、手指練習
俗話說“心靈手巧”。腦科學家認為,手指在大腦皮層的感覺和運動機能中,占的比重最大,經常活動手指來刺激大腦,可以延緩腦細胞的衰老,改善記憶力、思維能力。手指需要左右手共同完成,因此有益于左右腦協(xié)調。高效率地活動手指,比效果差的用功學習和死記硬背更能增加大腦的活力。
一般在正式學習前、學習中、學習后,都可進行手指的練習。這對開發(fā)弱勢腦、改善左右腦半球的交流、提高注意力、放松調動出大腦α波都有很大的作用。
日本東京大學醫(yī)學系栗田昌裕醫(yī)生經多年實踐證明:“手指可以提高人的智力。經過20小時的‘手指’練習的人,閱讀速度平均提高10倍左右,效果好的人達到28倍。”栗田說,這種練習對小孩效果尤佳,他以中小學生為對象,進行6天共計18小時的講座,取得了平均閱讀速度提高50倍的好成績。
1?凱勒手指旋轉法
伸出雙手,五指指尖相對,成空心圓球狀,然后,對應手指逐一作逆向旋轉,從大拇指到小指,各進行10次,速度能快盡量快。盡量保持手的圓球狀,手指不能相碰。熟練后還可反向和閉目練習。
2?對接手指:
兩手大拇指輪流對接另一只手其它手指,循環(huán)往復,越快越好。
3?編手指
左手四指并緊,右手拇指始終在左手拇指下,右手各指與左手編織制在一起。先使右手的第三和第五指在上,二和四指在下,然后迅速換至二、四指在上,三、五指在下。熟練后可換手。
4?并手指
各指并攏,先使第三和第四指分開;再并攏使二、三和四、五指分開。 A、B兩圖分別練習熟練后,再合成練習。
5?轉手臂
伸出兩臂,在胸前曲臂同時前后旋轉,注意方向相反,比如右臂向外旋轉,左臂向內旋轉。練習熟練后反方向增加難度。
6?五指曲張
五指伸展。拇指的第一和第二關節(jié),其余各指的第二和第三關節(jié)彎曲成九十度。熟練后可增加轉手臂動作。
7?出手指
雙手握拳,手心面向自己。左手的大拇指與右手的小指一起伸出、收回,然后左手的小指與右手的大拇指一起伸出、收回。伴著8拍節(jié)拍,使之有節(jié)奏感,越快越好。
8?敲手指
食指與中指放在桌面,然后迅速換成中指和無名指,采用8拍節(jié)奏,交替練習,可在協(xié)調左右腦的同時提高反應速度。
9?SQ
先將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伸出,其它手指握緊,表示一把SQ,左手只伸出食指表示數(shù)字1;然后換手,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伸出,其它手指握緊表示SQ,右手伸出食指和中指表示數(shù)字2,以此類推到10。
10?摸鼻子耳朵
雙手拍手,然后右手摸鼻子,左手摸右耳;再拍手,左手放摸鼻子,右手摸左耳。8拍節(jié)奏,交替練習,可協(xié)調左右腦。
11?阿拉伯計數(shù)法
伸出一手,拇指代表1,食指代表2,中指代表4,無名指代表8,小指代表16。彎曲手指即代表相應的數(shù)字。大拇指彎曲表示1;大拇指和食指一起彎曲表示3,以此類推,從1數(shù)到30。熟練后可增加到100。
四、日常其它練習
在日常生活中,還有許多游戲可以培養(yǎng)我們的注意力集中,鍛煉左右腦。如彈鋼琴、繞口令、腦筋急轉彎、逆向思維游戲等。
根據(jù)左腦支配右半身,右腦支配左半身的理論,左腦優(yōu)勢的人,應該加強左手和左側身體的使用,以激發(fā)右腦潛能,平衡左右腦關系,使其協(xié)調發(fā)展,如練習左手寫字、畫圖,左手干活等。
還要注意培養(yǎng)手指的靈活。讓指尖經常從事一些細致的活動,如拼裝小模型、擺弄小玩具、小刀削鉛筆等。
鍛煉皮膚的敏感。皮膚不敏感說明大腦感覺中樞遲鈍,所以要讓手指接受各種溫度、觸摸的刺激。
增強指關節(jié)的柔韌,可以提高大腦的工作效率。如屈張手指、織毛線、懸肘寫字作畫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siwei/1244.html
相關閱讀:富翁的思維方式: 接納新思想期待經常性的變化
柔性思維工具1:有形視角/無形視角
鴻星爾克的智勝思維
CEO思考法 思維風格
右腦具有形象思維和創(chuàng)新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