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化影響面面觀
(1) 文化對人的影響,源于特定的文化環(huán)境和文化活動
(2) 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
(3) 文化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
2.潛移默化的影響
(1) 人們在一定的文化氛圍和文化活動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2) 積極參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
3.深遠持久的影響
(1) 文化對人的交往方式、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的影響是深遠持久的
(2)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人的綜合素質和終身發(fā)展具有深遠持久的影響
二、文化塑造人生
1.優(yōu)秀的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
(1) 積極參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是培養(yǎng)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
(2)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作用
2.增強精神力量
26
(1) 優(yōu)秀文化能夠增強人的精神力量
(2) 中國共產黨所代表的先進文化給予中國人民無窮的精神力量
3.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
(1) 社會發(fā)展和人的全面發(fā)展是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的
(2) 人的全面發(fā)展表現(xiàn)為人的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3) 優(yōu)秀文化對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 課時安排
建議課時為兩課時。原則上每一框題一課時,教師可根據情況適當增加課時。
(三) 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感受文化影響
1.基本流程圖示
27
2.典型案例導入
教師可以用本框題探究活動一引入過程。
3.形成新的理念
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深遠持久的特點。
文化之所以會對人們產生深遠持久的影響,主要在于文化從根本上影響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而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一旦形成以后就不會輕易發(fā)生改變。在此基礎上可以進一步分析: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人們的綜合素質及終身發(fā)展具有深遠持久的影響,同時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又受到多種文化因素的影響。因此,我們要積極參與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
4.學生踐行要求
鼓勵學生通過查閱相關資料或者親身調查的方式,獲得有關文化對人具有重要影響的相關資料。這既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書中所學知識,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將所學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做到學以致用。
28
第二課時文化塑造人生
1.基本流程圖示
2.典型案例導入
除了運用探究活動一引入教學過程之外,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使用以下材料引入教學。
材料一:內涵豐富、意境深遠的中國畫
中國畫,簡稱“國畫”,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瑰寶,以其鮮明的民族形式和獨特的風格在世界美術領域內獨樹一幟。它主要使用毛筆、墨以及中國畫顏料,在特制的宣紙或絹上
29
作畫。從題材上來說有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動物畫之分;從技法上來說又可分為工筆畫和寫意畫兩種,各有蹊徑,互有特色。就人物畫而言,大體從晚周至漢、魏、六朝始逐漸成熟,而山水畫及花鳥畫等至隋唐之際,始獨立形成畫派,到五代及兩宋時期,流派日益繁多,為高度發(fā)展階段。元代水墨畫盛行。明、清和近代,大體沿襲前規(guī)。在繪畫形式上,主要通過運用線條粗細、墨色濃淡等來表現(xiàn)形體、質感,具有高度的表現(xiàn)力,并與詩詞歌賦、書法篆刻相結合,達到形神兼?zhèn)、氣韻生動的效果?br /> 材料二:散發(fā)迷人魅力的中國書法藝術
書法,是我國民族文化的傳統(tǒng)精粹之一。我國書法綜合運用執(zhí)筆、用筆、點畫、結構、分布等方法,借助漢字的書寫以表達作者精神美的藝術形式。書法具有兩重性質,即工具性和藝術性。所謂工具性,是說它是記錄語言、表達情感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把字寫得清楚易認、美觀大方,是對寫字的基本要求;所謂藝術性,是說它又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簡練的線條造型可以表達豐富的思想情感和精神世界。一幅優(yōu)秀的書法作品,能吸引眾多的觀賞者,能使人像欣賞優(yōu)秀的繪畫、電影、‘舞蹈、詩歌一樣,給人鼓舞、震撼和快樂。
材料三:大型音樂史詩《東方紅》
壯麗輝煌的革命音樂史詩《東方紅》,以鮮明感人的藝術形式,深刻反映了中國人民反對封建勢力、反對殖民主義、反對軍閥統(tǒng)治的不屈精神,藝術地概括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從建立紅色武裝到迎來祖國解放的光輝歷程。它一經演出便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情深誼長》《松花江上》《南泥灣》《保衛(wèi)黃河》《歌唱祖國》等多首膾炙人口的歌曲,更是以其雋永的藝術魅力,一直為人們所喜愛和傳唱。
3.形成新的理念
優(yōu)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
第一,文化對人的精神世界具有重要的影響,這種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對個人人格的塑造方面。不同的文化環(huán)境對人格的形成具有不同的影響,健康向上的文化會對人們的人格形成產生積極的影響,而消極落后的文化則會對人格的形成產生消極的影響。
第二,幫助學生認識到優(yōu)秀文化通過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從而塑造人們的健全人格。優(yōu)秀文化作品之所以能對人們產生深刻的影響,就在于其所具有的崇高精神內涵。在教學過程中,請教師結合具體材料引導學生體會蘊含在優(yōu)秀文化作品中的豐富的精神內涵。
4.學生踐行要求
引導學生參與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塑造健全人格。
(四) 學習方法指導
在學習過程中,請教師引導學生結合所學內容收集相關資料,注重運用探究式學習方法。
30
四、教學評價建議
(一) 評價方式
一是應當重視學生通過反思的方式進行自我評價,二是充分重視過程性評價在教學評價中的作用。
(二) 自我測評及參考答案
文化影響人的交往方式。受區(qū)域文化的影響,不同地區(qū)人們的交往方式具有明顯的地方色彩。
請聯(lián)系本地實際加以說明。
參考答案
本題屬于開放型自我測評題,主要目的在于促使學生通過對本地區(qū)人們交往方式特點的分析,了解文化對人們交往方式的影響。主要答題思路如下:了解本地區(qū)社會文化和人們在社會交往方式上的特點,對比其他地區(qū)人們交往方式的差異,分析文化與交往方式之間的關系。
五、教學資源鏈接
1.元妃省親
元妃省親是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中的內容。賈政之女元春被選人宮,后以文才出眾,被皇帝晉封為貴妃,并恩準回家省親,給賈府帶來了“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為迎接元妃,賈政等在榮國府、寧國府內大興土木,建造省親別院,元妃省親時定名大觀園。教材的這幅圖意在表現(xiàn)封建社會等級森嚴的規(guī)范與禮儀。
2.合十禮
合十禮又稱“合掌禮”,屬佛教禮節(jié),流行于泰國、緬甸等佛教國家的見面拜禮。此拜禮源自印度。最初僅為佛教徒之間的拜禮,后發(fā)展成全民性的見面禮。在泰國,行合十禮時,一般是兩掌相合,十指伸直,舉至胸前,身子略下躬,頭微微下低,口念薩瓦蒂!八_瓦蒂”系梵語,原意為如意。遇到不同身分的人,行此禮的姿勢也有所不同。我國傣族聚居區(qū)也用合十禮。
3.哈達
哈達是藏族同胞作為禮儀用的絲織品,是社交活動中的必備品。藏族同胞歷來認為潔白無瑕最能表達人們真誠、純凈的心愿,所以在社會交往中用潔白的哈達表達自己的心愿。
31
獻敬哈達有一定的規(guī)矩和形式:按約定俗成的規(guī)矩,對上敬獻,對下賜給,平級之間互贈,前輩、同輩和晚輩之間也是如此,都有一定的規(guī)矩和講究。對上呈獻哈達要雙手捧上,或通過代理人轉獻;將哈達賜給下級時,一般把哈達系于對方的頸項,平級之間則把哈達捧送到對方手中。
4.厝人街
西方認識中國始于唐朝,華人稱唐人衣服為唐裝,華人聚居地叫“唐人街”。在世界各地華人聚居的地方幾乎都有此街!疤迫私帧笔浅醭鰢T者的棲身地和庇護所。初來乍到的華人面臨語言不通、環(huán)境不諳、謀生乏術的處境,唐人街的中國氛圍,總能讓新來者感受到一份溫馨。唐人街還是華人心靈溝通的場所。共同的文化淵源和生活習俗希望保持,相似的心理感受和價值追求需要交流,家愁鄉(xiāng)思需要排解。唐人街琳瑯滿目的中文標識和不絕于耳的鄉(xiāng)音、各式各樣的家鄉(xiāng)菜肴、來自中國的百貨書刊影視,耳濡目染,點點滴滴在心頭,都在提醒華人的民族文化認同感。而在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慶期間,唐人街的濃郁中國氛圍,更讓海外游子有一種回家的感受。這就是為什么舞獅子、踩高蹺、耍龍燈、跑旱船等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唐人街一直廣受歡迎的原因。
5.《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前蘇聯(lián)時期的一部長篇小說,是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寫的自傳小說。書中敘述了原俄國烏克蘭貧民子弟保爾?柯察金參加俄共布爾什維克十月革命的故事。書中這位主人公后來成為布爾什維克,并成為俄共肅反委員會的一員。他參加紅軍后打仗受傷,后惡化為傷病纏身、全身癱瘓、雙目失明。他在這種困難條件下,從事寫作,終獲成功。20世紀50年代,這部前蘇聯(lián)經典文學作品在我國成為暢銷書。書中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成為青少年學習的楷模。他的英雄事跡、,影響了幾代人。
6.《馬賽曲》雕塑
位于法國首都巴黎愛德華廣場凱旋門右方的《馬賽曲》雕塑,創(chuàng)作于1836年,作者為法國雕刻家呂德。1792年法國人民奮起抵抗奧國侵略,馬賽人高唱((馬賽曲》挺進巴黎保衛(wèi)首都。后來《馬賽曲》被定為法國國歌。呂德就是根據這首歌的主題,創(chuàng)作完成了這組充滿浪漫主義激情的組雕,成為法國革命不朽的紀念碑。
7. 《國際歌》
《國際歌》是1871年由歐仁?鮑狄埃寫成的無產階級的戰(zhàn)歌。巴黎公社失敗后的第二天,他隱藏在巴黎城郊蒙馬特爾工人區(qū)一間簡陋的頂樓里,寫下了《國際歌》的歌詞。他在歌詞中揭露了資本主義“毒蛇猛獸”吃盡了勞動人民血肉的暴行;闡明了“從來就沒有救世主”,是勞動群眾“創(chuàng)造了人類世界”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表達了公社英雄們要把“舊世界打個落花流水,要為真理而斗爭”的決心;闡述了無產階級的團結戰(zhàn)斗:必然能使“鮮紅的太陽照遍全球”,“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xiàn)”的偉大真理。1888年6月,法國工
32
人作曲家比爾?狄蓋特為這首詩歌譜了曲。從此((國際歌》就響徹全世界,激勵著各國無產階級為實現(xiàn)共產主義而英勇斗爭。1920年《國際歌》被瞿秋白翻譯成中文,在我國廣泛流傳。
8.鐵人精神
鐵人精神是王進喜同志崇高思想、優(yōu)秀品德的高度概括,是我國石油工人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xiàn)。鐵人精神內涵豐富,主要包括:“為國分憂、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寧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chuàng)造條件也要上”的艱苦奮斗精神;“干工作要經得起子孫萬代檢查”、“為革命練一身硬工夫、真本事”的科學求實精神;“甘愿為黨和人民當一輩子老黃!,埋頭苦干的奉獻精神等。
9.王進喜
1960年4月14日,王進喜率領工人經過苦干五晝夜,大慶第一口油井開鉆,不久即噴出原油。第一口油井打好之后,王進喜的腿被滾落的鉆桿砸傷,他顧不上住院治療,拄著拐杖纏著繃帶連夜回到井隊。第二口油井在即將發(fā)生井噴的危急時刻,沒有重晶石粉,他當機立斷地主張用水泥代替。當時由于沒有攪拌機,水泥沉在泥漿池底。王進喜便扔掉雙拐,縱身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在他的帶動下,工友們也紛紛跳人。經過三個多小時的戰(zhàn)斗,井噴被制服,保住了油井和鉆機,王進喜身上卻被堿性很大的泥漿燒起了大泡。房東老大娘見他連續(xù)幾天幾夜奮戰(zhàn)在井場沒有回來,感慨地說:“王隊長真是個鐵人啊!”從此“王鐵人”的名字傳遍了油田,響徹了全中國。
10.軍歌的魅力
如果說音樂是人類最高級的語言,那么軍歌所傳遞的則是軍人的威武陽剛之氣和金戈鐵馬之聲,所表現(xiàn)的是軍人“大江東去”般的豪情壯志。從20世紀50年代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戰(zhàn)歌》到90年代的《為了誰》,從《血染的風采》的深情雋永到《咱當兵的人》的氣勢恢弘,無不令人熱血沸騰、斗志昂揚。軍歌能激起人們心底那種異乎尋常的莊嚴感、崇高感,它是軍隊的靈魂,是軍人的心靈家園。
前不久,在央視的“同一首歌”節(jié)目中,又聽到了久違的《軍港之夜》:“軍港的夜啊,靜悄悄,海浪把戰(zhàn)艦輕輕地搖,年輕的水兵頭枕著波濤,睡夢中露出甜美的微笑……”這甜美而抒情的歌聲,讓人把安詳的大海、水兵的甜夢、風和浪的悟性以及生活的理想,詩意般地連在一起。這是軍歌的又一種風格,它委婉、寧靜,如同微風徐來,楊柳拂面,讓人仿佛回到了過去,久久不能忘懷!
軍歌是美的,但仔細琢磨,軍歌的魅力卻不止于此!对郛敱娜恕贰兑欢母琛贰缎“讞睢肥钱斍败姞I中最流行的歌曲,是和平時期軍人的寫照,也是對軍人的激勵和鞭策。軍人或在祖國的邊陲站崗放哨,或在實驗室兢兢業(yè)業(yè)地攻克科研難關,或在演兵場上進行艱苦的軍事訓練,用青春和智慧實現(xiàn)著自己的人生理想,都如歌中唱到的:“咱當兵的人,就是不一樣!”時代在變,歌曲在變,軍旅歌曲中流淌的那么一股英雄氣概卻始終沒有變,它感染著一代又一代人,直到今天成為人的生命的一部分。
33
軍歌已成為軍人精神、氣質的象征。飯前一支歌、會前一首歌,文藝會演前的拉歌,黨團活動前的賽歌,軍歌簡直就是軍營中各種活動甚至軍營生活的前奏。而且連隊唱軍歌時講究的不是旋律的優(yōu)美、曲調的動人、聲音的磁性,連隊的歌聲可能就像“一二一”那么單調,甚至還有可能跑調,但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唱得響亮,唱得雄壯,唱得氣沖霄漢,你是否唱出了軍人的“精”、“氣”、“神”,唱出了軍人的颯爽雄風。
11.客家人與客家文化漫談
客家人祖先從中原遷徙到南方,是漢民族在我國南方的一個分支?图椅幕环矫姹A袅酥性幕髁魈卣,另一方面又容納了所在地民族的文化精華。關于“客家”一詞,《辭!分惺沁@樣解釋的:相傳在4世紀初,生活在黃河流域的一部分漢人因戰(zhàn)亂南遷渡江,至9世紀末和13世紀初又有大批漢人南遷粵、閩、贛、川等地。為了與當地原居土著居民加以區(qū)別,這些外來移民稱自己是“客戶”、“客家”、“客家人”,F(xiàn)在生活在我國大陸的客家人,主要分布在廣東、江西、福建等地。在國外,客家人主要是分布在東南亞等地。
客家人大多由人口稠密、文化經濟比較發(fā)達的中原地區(qū)向人煙稀少、經濟落后的偏遠荒蠻地區(qū)遷移。這些來自中原漢族的客家先民們,在辛勤耕耘、創(chuàng)立新的家園的過程中,不斷與南方的百越族(主要是畬、黎、瑤等族)融合,不僅形成了一個穩(wěn)定的社會群體,而且創(chuàng)造出了獨具特色的客家文化:一方面,他們保留了中原文化主流特征,始終崇尚華夏正統(tǒng)文化,崇尚詩禮傳家,極為注重對傳統(tǒng)、文化、語言、習俗的完整保存,并以共同的生活樣式、習俗、信仰和觀念將自己緊密團結在一起;另一方面,又善于從當地少數民族中汲取養(yǎng)分,容納了所在地民族的文化精華。
客家文化的最鮮明特色在于:崇尚華夏正統(tǒng)文化。如果你有機會翻開客家人的族譜,或者觀賞客家民居的門聯(lián),會發(fā)現(xiàn)各家各戶都有著中原的郡望。如陳姓出于潁川,李姓出于隴西,王姓出于太原或瑯邪等,這類家譜的記載有的雖經不起推敲,但說明客家人從心底深處以來自中原而感到自豪。在遷移和開發(fā)的過程中,一代又一代的客家人正是靠著“崇正”精神,戰(zhàn)勝了各種艱難困苦,建成了自己的新家園。以臺灣客家新移民為例,他們一方面依賴與弘揚客家的原鄉(xiāng)文化,如“寧賣祖宗田,不賣祖宗言”,頑強地沿用方言鄉(xiāng)音;并按原鄉(xiāng)的家族和宗族形式重新組織家族和宗族,民居建筑也仿效原鄉(xiāng)的形式。另一方面恪守中華文化共有的禮樂教化,弘揚愛國家愛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當荷蘭、法國、日本侵犯臺灣時,他們堅持民族大義,高舉愛國保種的旗幟,與入侵者展開了拼死抗爭,涌現(xiàn)了劉永福、徐驤等一大批仁人志士,F(xiàn)在,許多創(chuàng)業(yè)有成的客籍華僑,在總結自己何以成功時,也覺得是得益于客家崇正精神。崇文重教,耕讀傳家?图胰颂貏e看重讀書人,有“茅寮出狀元”之諺。在客家人看來,要想改變境遇,唯一的辦法就是晴耕雨讀,金榜題名,走仕途之路。只有通過讀書實現(xiàn)“朝為田合郎,暮登天子堂”的夢想,躋身于官宦行列,才能實現(xiàn)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所以,家境再困難,即使討飯也要供子弟讀書。作為客家人的朱德在《回憶我的母親》中這樣寫道:“我家是佃農,祖籍廣東韶州,客籍人……本來是沒有錢讀書的……學費東挪西借來的,總共用了200多塊錢,直到后來我
34
當護國軍旅長時才還清!睘榱送映升,光耀門楣,客家人往往集中全家族、全宗族的力量來培養(yǎng)子弟讀書。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gaoer/56081.html
相關閱讀:第十課 文化建設中心環(huán)節(jié)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