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宗璞散文閱讀《松侶》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散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松 侶 宗璞 一位朋友曾說她從未注意過木槿花是什么樣兒,我答應木槿花開時,邀她來看。過了些時,偶然走過圖書館,卻見兩排木槿,花朵已全落盡了。一路很是悵然,似乎不只失信 松 侶
宗璞
一位朋友曾說她從未注意過木槿花是什么樣兒,我答應木槿花開時,邀她來看。過了些時,偶然走過圖書館,卻見兩排木槿,花朵已全落盡了。一路很是悵然,似乎不只失信于朋友,也失信于木槿花。又因木槿花每一朵本是朝開夕謝的,不免傷時光之不再,聯(lián)想到自己的疾病,不知還剩幾多日子。
回到家里,站在院中三棵松樹之間,那點脆弱的感懷忽然消失了。我感到鎮(zhèn)定平靜。三松中的兩棵高大穩(wěn)重,都似很有魅力,可以倚靠。第三棵不高,枝條平伸作傘狀,使人感到親切。它們似乎說,好了,不要小資情調了,有我們呢。
它們當然是不同的。它們不落葉,無論冬夏,常給人綠色的遮蔽。那綠色十分古拙,不像有些綠色的鮮亮活跳。它們也是有花的,但不顯著,最后結成松塔掉下來,帶給人的是成熟的喜悅,而不是凋謝的惆悵。它們永遠散發(fā)著清凈的氣息,使得人也清爽,據說像負離子發(fā)生器一樣,有著實實在在的醫(yī)療作用。
更何況三松和我的父親是永遠分不開的。我的父親晚將這住宅命名為三松堂,言“
庭中有三松撫而盤桓,較淵明猶多其二焉”
,其寄意深遠,可以揣摩。我站在三松之下感到安心,大概因為同時也感到父親的思想、父親的影響和那三松的華蓋一樣,仍在蔭庇著我。
父母在堂時,每逢節(jié)日,家里總是很熱鬧。70
代末,放鞭炮之風還未盛,我家得風氣之先,不只放鞭炮,還要放花,一道道彩光騰空而起,煞是好看。這時大家又笑又叫。放了幾,家里人愈來愈少了。剩下的人還堅持這一節(jié)目。以后因子侄輩糾纏,也還放了兩。再以后,沒有高堂可娛,青人又大都各奔前程,幾乎走光,三松堂前便再沒有節(jié)日的喧鬧。
這一切變遷,三松和院中的竹子、丁香、藤蘿、月季和玉簪都曾親見。其中松樹無疑是祖字輩的,閱歷最多,感懷最深,卻似乎最無話說。只是常綠常香,默默地立在那里,讓人覺得,累了時它總是可以靠一靠的。
這三棵松樹似是家中的一員,是親人,是長輩。燕園中還有許許多多松柏樅檜之類的樹,便是我的好友了。
在第二體育館之北,有一片用松墻圍起來的園子,名為靜園。這兩,每天清晨堅持散步是我性命攸關的大事。散步的路徑,總尋找松柏之處,靜園外超過千步的松墻邊便成為好地方。一到墻邊,先覺清氣撲人,一路走下去,覺得全身的血液都換過了。
臨湖軒前有一處三角地,也圍著松墻。其中一段路兩邊皆松,成為夾道。那松的氣息,更是向每個毛孔滲來。最主要的是那氣息,清到濃重的地步,劈頭蓋臉將人包裹住了。這時便想,若不能健康地活下去,實在愧對造化的安排。
走出夾道不遠,有一處小松林,空氣自然是好的。我走過時,總見六七位老太太在一起做操,一面拍拍打打,一面大聲談家常。譬如昨天誰的媳婦做的什么飯,誰的孫子念的什么書。松樹也不嫌聒噪,只管靜靜地進行負離子療法。
中國文學中一直推崇松的品格。松樹的不畏歲寒,正可視為不阿時不媚俗的一種節(jié)氣。這是“
士”
應有的精神境界,所以都愿意以松為友。白居易《庭松》詩云:
即此是益友,其友須賢才。顧我猶俗士,冠帶走塵埃。未稱為松主,時時一愧懷。
最后兩句用松之德要求自己勉勵自己,要夠格作松的主人。松不只給人安慰,給人健康,還在道德上引人向上,世之益友,又有幾人能做到呢?
自然界中,能為友侶的當然不只松柏一類。人若能時時親近大自然,會較容易記住自己的本色。嵇康有詩云:“
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縱然手不能舉足不能抬,縱然頭上懸著疾病的利劍,我們也要俯仰自得,站穩(wěn)自己的位置。
16
.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 )( )(4
分)
A
.作者由松樹自然聯(lián)想到與之永遠分不開的父親,父親雖然離去了,但他的思想和人格還一直影響著“
我”
,使“
我”
感到安心。
B
.作者回憶一家人在松樹下放鞭炮的熱鬧情景,目的是與父母離世后家庭的冷清、寥落形成對比,表達物是人非家道衰落的傷感情懷。
C
.文章寫小樹林里老太太們運動、聊天等喧鬧的場景,突出她們生活的安閑快樂,而這正是默默付出的小松林帶給她們的。
D
.文章由松聯(lián)想到與之相關的人和事,再由“
三松”
寫及“
松墻”
和“
小松林”
,以“
松”
為中心意象,連綴全篇,銜接緊湊,構思嚴謹。
E
.文章綜合運用各種表達方式,融記敘、描寫、議論、抒情于一爐,既有可讀性,也有哲理性,給讀者深刻的啟發(fā)。
17
.文章本在寫松,開頭卻從木槿花的凋零寫起,作者這樣安排文章開頭有什么用意。(4
分)
18
.結合全文,說說你對文章結尾處劃線句子的理解。(4
分)
19
.請聯(lián)系全文,對作者以“
松”
為“
侶”
的原因加以探究。(8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gaozhong/494239.html

相關閱讀:《在魯迅先生故居》閱讀答案
《那豈是鄉(xiāng)愁》閱讀答案
《紅葉歸處是秋風 查干》閱讀答案
賈平凹《明月清泉自在懷》閱讀答案
《晶瑩的淚滴》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