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
量變與質變的原理這一框題既是對第二課發(fā)展觀點的進一步具體和深化,又是在第三課矛盾分析方法的指導下,具體地分析事物發(fā)展的狀態(tài),即回答“事物是怎樣變化發(fā)展的!币虼耍谥凶杂X處理好這一框題與第二課,第三課及第四課各框題的關系,引導學生把握其內在聯系,有助于對學生進行世界觀、方法論的教育。
2、目標
⑴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能夠識記量、質變的含義,理解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能以正反兩種實例,說明為什么必須堅持適度原則,要不失時機地促成飛躍,要重視量的積累。
⑵能力目標:本課教學,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理解,分析和運用的能力為主,同時還要培養(yǎng)學生善于聯系,聯想的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
⑶覺悟目標:引導學生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分析問題,為下一框題進行正確的方法論、人生觀的教學奠定理論基礎。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
教學難點:構成事物的成分在結構和排列次序上發(fā)生了變化,也會引起質變。
二、教法與學法:
(一)教法:
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根據本節(jié)課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在充分估計學生的課堂反映情況的前提下,運用小游戲、漫畫及具體事例,借助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情景,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啟發(f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知識,獲得能力,提高覺悟。
(二)學法;
引導學生由被動學習轉為自主學習,單獨學習轉為合作學習,獲取學習轉為探究學習,是新一輪課改對學生學習方法的要求,因此,在教學中,我主要采用啟發(fā)思考和組織學生討論等教學方法,讓學生主動參與,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并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樂于思考的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習動機,我設置了小游戲——請三、四位同學到講臺上“吹氣球” 比賽,讓學生參與課堂的開講導入。這樣,不僅使課堂充滿趣味性,而且使學生帶著一種積極的求知欲和參與探究的熱情進入新課的學習。
(二)新課導學:
1、量變和質變的含義
由剛才吹氣球的過程講解這兩個概念,同時要求學生看課本P127第1段關于兩個概念的表述,并思考一個問題“量變和質變有什么不一樣?”啟發(fā)學生思考并借助多媒體顯示的表格要學生口頭回答。
這一過程我注重的是教學過程中師生的交流,引導學生主動去探求知識,通過師生的共同合作來完成教與學的任務。
2、世界上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
由于這一內容是本課的重點內容,所以為了讓學生理解清楚透徹,我對不同的知識點設置了不同的教學方法。具體地講,對于量變和質變關系的第一點。即
①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
對這一知識點,我主要采用老師講解和學生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從正反兩個方面說明。首先通過多媒體顯示的水的三態(tài)變化的動畫,從正面說明這一點;接著,我又從反面設置情景:“雞蛋變小雞這一過程,如果急于求成把21天的溫度累積起來用一天孵,或把蛋殼直接敲碎,那么結果會如何?”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議論紛紛,我趁機引導學生討論,讓學生在探究知識的過程中構建和應用知識,得出結論:沒有量變就沒有質變,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同時教導他們要重視量的積累。這樣做,不僅讓學生參與了知識形成的過程,而且還提高了學生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接下來在講量變引起質變的兩種情形時,對于第一種情形:數量的增減引起質變,由于這個知識點比較簡單。所以,我讓學生自己看書(課本P128第1段小字內容的例子),并請學生舉例說明,最后再概括總結。
對于第二種情形:構成事物的成分在結構和排列次序上的變化引起質變,由于這是一個難點,學生理解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我決定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弄清這一知識點。首先通過再現眾所周知的 “田忌賽馬”的故事,讓學生知道,數量不變,順序變了也能引起質變。接著,我要求學生對這一知識點分組討論并比賽列舉事例說明。這就從較淺的層次上,使學生知道生活中廣泛存在因結構和排列次序的變化引起質變的情形;同時,在能力培養(yǎng)方面,使學生學會合作學習,相互借鑒,并培養(yǎng)了學生的交往能力和團隊精神。然后,我就這一內容設置兩個問題以深化這一知識。第一個問題先聯系學生實際,要求學生結合這一知識談談“對學習有什么啟示”,通過討論,啟發(fā)、引導學生要合理、科學地安排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第二個問題聯系我國正在進行的政治和經濟體制改革,要求學生談談“作為一個隴南人,你將怎樣為家鄉(xiāng)的發(fā)展出謀獻策?”,通過學生討論和多媒體展示的圖片,使學生明白我市正在進行的產業(yè)結構調整和新一輪改革,目的都是為了引起質變,促進我市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發(fā)展。同時也喚起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感情,達到既教書以育人的目的。
也就是說對這一難點的處理,我理論聯系實際地設置情景,采取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大膽談出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同時老師和同學對其觀點進行相互評價。這樣不僅使學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和發(fā)揮,而且?guī)熒蚕硖角笾R的喜悅和樂趣,營造了一個民主、和諧、寬容的課堂氛圍。對于量變和質變關系的第二個內容,即,
②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對這一內容的講解,主要是讓學生如何理解“度”的問題。這里我采用設問法,通過一系列問題的設置,引導學生在探索中找到答案。具體做法是這樣:利用課本“議一議”,結合第三課所學的知識我設置了一系列問題,即 “事物性質的變化由什么決定的”,“矛盾主、次方面是什么關系”,“主、次方面是不是一成不變的”,“矛盾雙方會怎樣變化?變化結果如何?”對這些問題,我都采用先讓學生思考,回答,再由多媒體把答案顯示出來。這樣,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來龍去脈,體驗到探求知識過程的快樂,并在探求中生成新知識和能力。此外,我還借助多媒體顯示的宇宙速度示意圖,直觀形象地總結了“量變要達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質變”。同時也讓學生明白了“量變必須在一定的范圍內才能保持事物性質的穩(wěn)定”。
最后,通過回憶第二課的知識“事物是不斷變化發(fā)展的”,結合本課的知識,由學生歸納總結出最后一個知識點,即
3、事物是不斷經過“量變—質變—新的量變—新的質變”兩種狀態(tài)的循環(huán)往復,永不停息地向前發(fā)展的。由于這一點學生理解起來不難,教材也沒有展開,所以就點到為止。
(三)課堂總結
課堂總結我不是簡單地再現板書,而是通過老師置疑,學生解疑的師生互動來完成的。我先提出本節(jié)課需要掌握的知識有兩個“一”,兩個“二”,要求學生先概括總結,再由教師總結出“一對關系,一個規(guī)律,兩個含義,兩種情形”并通過多媒體以板書的形式展示出來。這樣,不僅清晰地再現本節(jié)的內容,并再次強調重點、難點內容,做到重點突出,難點突破。而且也鍛煉了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四)課后思考
聯系貪污腐敗的現實問題,通過一組漫畫,啟發(fā)學生思考,鞏固本節(jié)課的知識,而且通過這個思考題對學生進行良好品德的培養(yǎng)和健康人格的塑造,也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gaoer/61649.html
相關閱讀:高二政治《哲學常識》第七課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