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兩篇《行道樹》《第一次真好》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七年級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短兩篇《行道樹》《第一次真好》

型:自讀

時:2時

第一時 《行道樹》

目標:

知識與能力: 學會在散中尋找中心句,并以此理解的主旨,理解行道樹的喻意:無私奉獻者。

過程與方法: 通過整體把握,反復朗讀,讀懂、領悟中心,感知內(nèi)容。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體會行道樹默默奉獻的犧牲精神,正確看待奉獻與索取的關系

重點: 理解行道樹的喻意:無私奉獻者。

教學難點: 中的哲理句“神圣的事業(yè)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的理解。

教學方法:合作、探究

教學媒體: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穿行在大街小巷中,我們的目光常常被高聳云端的大廈、往往的車輛,或者是那些裝修的富麗堂皇的賓館、酒店、超市、商場和公園等等所吸引。而真正距離我們最近的,常常被我們視而不見的,就是那行道樹。今天我們就要學習臺灣作家張曉風寫的這篇散《行道樹》?纯淳烤剐械罉錇槭裁茨芪髡叩哪抗狻 二、簡介作者 三、正音釋詞 認讀字詞:讀準加點字的音,并解釋下列詞語。
墮落 點綴 貪婪 冉冉 紅燈酒綠 繁弦急管 牙齦 煙囪 四、學生朗讀。 五、整體感知 結合內(nèi)容,以第一人稱說說行道樹是什么樣的一棵樹。 小組合作,看哪個小組說的多,角度不同。
參考示例: 我是一棵憂愁而又快樂的樹。我為人們不珍惜我的勞動、不珍愛生存的環(huán)境而憂愁,我為能替人類作貢獻而快樂。
我是一棵無怨無悔的樹!
我是一棵不被別人理解的樹。……
我是一棵能承受痛苦的樹。……
學生可能還可從其他方面說,只要合理,即以肯定。 六、合作探究
1、找出中心句(中心句的找法,可以先將中你認為關鍵的句子畫出,對比各句,看看哪個更能概括的中心意思。) “神圣的事業(yè)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 ” 2、 何謂神圣的事業(yè)?又為什么說總是痛苦的?行道樹承受了哪些痛苦?如何理解“深沉”的含義? 社會需要,人們需要的事業(yè)就是神圣的事業(yè)。居民需要新鮮的空氣,行人需要綠陰,城市需要迎接太陽,行道樹甘愿立在城市的飛塵里,從事神圣的事業(yè)?偠灾瑸槿藗兊男腋6鵂奚约簜人幸福的人所從事的事業(yè)就是神圣的事業(yè)。 因為跟原始森林的同伴相比,它們拋棄了優(yōu)越自在的生活條,總是一身煙塵。跟城市歡度夜生活的人們相比,它們寂寞、孤獨、苦熬。除此之外,行道樹們還感到憂愁,因為所有的人都早已習慣于污濁,早已不珍惜清新了。 它們?yōu)樯袷サ氖聵I(yè),為人們的幸福,承受著犧牲。他們有所經(jīng)歷,有所磨難,有所付出,最終,有所獲得。這些獲得就是一種經(jīng)驗,一種人生的體驗。正是由于這些東西沉淀在了行道樹的心中,深深地印在了它們的頭腦中,所以它們在觀察這個世界,思考各種問題的時候能夠更有深度,更有遠見。 3、既然行道樹不惜犧牲個人利益為我們創(chuàng)造清馨,又怎么說“我們的存在只是一種悲涼的點綴?” 因為城市的人們已習慣于污濁,對環(huán)境污染已麻木不仁了,雖然行道樹在努力制造著新鮮的空氣,但畢竟心有余而力不足,改變不了大局,所以說,只是一種悲涼的點綴。
七、訴說我們的心理話,反思我們的言行
聽了行道樹的心聲,我們一定有許多話要對它說。完成下面練習:
(一)、以中的樹的身份,對行道樹說點心理話。
(二)、以人類一員的身份,對行道樹說點心理話。
句式:行道樹,我要對你說……
八、拓展聯(lián)想。 中的行道樹象征著什么? 中的行道樹象征著無私奉獻的人。本其實借行道樹贊揚一種人,贊頌一種精神。這運用了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想想現(xiàn)實生活中有哪些人像行道樹。說說你對他們的印象。

作業(yè): 1、請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和修辭手法,再選擇兩個作為“生命”的喻體展開敘寫,構成一組排比:
假如生命是一株小草,我愿為春天獻上一抹嫩綠。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讓自己的生命為別人開一朵花:一次無償?shù)墨I血是一朵花;一句關切的問候是一朵花;________;________;……能為別人開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為別人生活絢麗而付出的人是不尋常的人。
3、假設你是自然中的某一處景物:古橋、泉、小溪……,你與游人互訴心聲,你將會說什么呢?試試看,相信你能說得很好。
例:古橋說:“當我把人和車渡過彼岸,我在沉重中感受到快樂!”
(泉、小溪……)說: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假如生命是一株小草,我將為春天獻上一點嫩綠
  假如生命是一棵大樹,我將為大地(夏日)撒下一片綠陰
  假如生命是一朵鮮花,我將為世界奉上一縷馨香
  假如生命是一枚果實,我將為人間留下一絲甘甜
2、一次善意的批評是一朵花,一次危難中的救助是一朵花,一次病床前的探望是一朵花,一次微小的施舍是一朵花,一個及時的電話是一朵花,一個親切的微笑是一朵花……
3、鋪路石說:“當人和車從我身上碾過時,我在沉重中感到快樂!
  露珠說:“當我滋潤了一個生命時,我在犧牲中感到幸福!
  玫瑰樹根說:“當我滋養(yǎng)了美麗的花朵時,我在丑陋中感到自豪。”
  行道樹說:“當我為城市創(chuàng)造著清馨時,我在不被理解中感到生命的價值!

板書設計

行道樹 忍受煙塵

(象征奉獻者) 夜晚苦熬 奉獻精神

制造清新

獻出綠蔭

第二時《第一次真好》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通過討論,讓學生辯證地理解“第一次”的含義,認識到珍視“第一次”,并不去嘗試壞事的“第一次”

過程與方法: 通過整體把握,反復朗讀,讀懂、領悟中心,感知內(nèi)容。朗讀,積累中優(yōu)美的詞語。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教學重點: 讓學生辯證地理解“第一次”的含義,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教學難點: 讓學生辯證地理解“第一次”的含義,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教學方法:啟發(fā)探究 體驗反思教學媒體: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 “第一次”是多么令人難忘的經(jīng)歷。∧阒赖谝淮纬晕骷t柿的那個人嗎?你知道“第一個吃螃蟹”的重大意義嗎?第一次遠行、第一次脫險、第一次施舍、第一次求助……自從我們有意識以,數(shù)不清的第一次,無一例外地給我們帶莫大的新奇和刺激。但又有誰真正懂得“第一次”的奧妙呢?周素姍的《第一次真好》可以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示。 (二)朗讀
①感悟內(nèi)容。要求學生注意朗讀時的情感和速度。 ②注意下列劃線字的讀音 雛形 豐碩 稀疏 霎時 孵鳥 姊妹 柚子 沉甸甸 結實累累 玲瓏剔透
③弄懂下列詞語的意思
玲瓏剔透: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結構細巧。
具體而微:整個形體都已具備了,只是比較微小而已。
不可磨滅:指事跡言論等將始終保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回味無窮: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覺得有意思。
多姿多彩:本指生活豐富而充實。要求其他學生: (三)整體感知 1、作者寫了她的哪些“第一次”經(jīng)歷? 2、這些第一次,作者是如何安排詳略的?為什么要這樣安排? 詳寫的是看柚子樹和看孵小鳥兩事。略寫的有六事,均一筆帶過。詳寫是為了更好地突出中心;略寫部分是對詳寫部分的補充,旨在以小見大地表現(xiàn)“第一次真好”的普遍意義,同時,使內(nèi)容更加充實。
3、作者為什么選取這兩個“第一次”詳寫?
作者從不同角度寫了兩事:前者寫的是植物;后者寫的是動物。前者寫的是靜態(tài);后者寫的是動態(tài)。前者的感覺沒有變化:只是喜悅和新奇;后者的感覺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先是驚喜,再是惡心,而后喜愛。這樣寫使人感到厚重,既表現(xiàn)作者的個性體驗,也能與讀者產(chǎn)生共鳴,有典型意義。
4、“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 新鮮而刺激,使人回味無窮。
5、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6、有的“第一次”是有益的,有的是無益的。本所說的“第一次”屬于哪一種?為什么?
本寫的是有益的“第一次”。因為所舉的每一個事例,都有益于人生的健康發(fā)展,而且“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四)研讀賞析 ①為什么說是“一幅秋日的風情畫”,而不說是“風景畫”、“風光畫”?
②“雛形”與“具體而微”有什么區(qū)別?
③“我喜愛他們又甚于那些老鳥”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提示:表現(xiàn)作者對生命的珍惜和對生命力的贊嘆。
(五)體驗反思
①為什么第一次的經(jīng)驗不一定都愉快,但“使人回味無窮”?感覺不愉快的第一次就不能嘗試嗎?
提示:因為第一次無論愉快不愉快,但感覺都是新的,是從未體驗過的,特別富有刺激,給人的印象是不可磨滅的,所以使人回味無窮。
感覺不愉快的第一次可能是更有益的,也應當積極嘗試。如舍己為人等。
②為什么說“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因為第一次越多,經(jīng)歷也多,感受也越多,所以生命便多姿多彩。 ③怎樣才能使生命多姿多彩呢?
要隨時留心,尋找機會,大膽嘗試,多為自己創(chuàng)造一些有意義的第一次。
④回憶你難忘的第一次經(jīng)歷,談談它對你后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怎樣的影響?
⑤什么樣的第一次不能嘗試?為什么? 六、練習反饋

《目標檢測》相關習題

板書設計

《第一次真好》 奇妙——低回品味——喜悅、新奇

好 珍重第一次 奇妙——回味無窮——新鮮、刺激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chuyi/34565.html

相關閱讀:《濟南的冬天》教案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