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課時)
第一課時 碳的單質、碳的燃燒、一氧化碳的性質[可燃性、毒性等(還原性在下冊學習)
一、主要內容
①碳的主要單質及性質、用途、性質與用途的關系;②碳的可燃性和燃燒產物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③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及用途、毒性
二、學習目標要求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石墨、金剛石等碳單質的物理性質和用途(了解);進一步認識物質性質與用途的關系(理解)。
3.進一步認識物質的多樣性(理解)。
4.了解碳的單質的化學性質(理解)。
5.知道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毒性(了解)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各種碳單質的的性質和用途關系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用變化與聯(lián)系的觀點分析化學現(xiàn)象,解決一些簡單化學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碳單質、一氧化碳可燃性等的學習,發(fā)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2.通過碳單質、一氧化碳可燃性及用途、毒性等的學習,使學生感受化學與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的密切關系。
3.通過一氧化碳用途和危害的學習,增強學生對“一分為二”等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認識,增強學生關注社會問題意識、環(huán)保意識、安全意識等。
三、設計思路
重點:常見碳單質的物理性質、用途;碳的燃燒產物
難點: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之間的轉化、有關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關鍵:物質用途與性質的關系
本課時內容分為兩部分:各種碳單質的物理性質和它們的用途;碳的化學性質和碳與碳的氧化物之間的相互轉化。
各種碳單質的物理性質和它們的用途基本思路:“常見的碳單質 → 用途 →性能(性質)→應用 → 結構”。碳的化學性質和碳與碳的氧化物之間的相互轉化教學基本思路:“碳的充分燃燒 →碳的不充分燃燒 → 碳與碳的氧化物之間的相互轉化 → 一氧化碳的性質”。
采取復習導入法,復習了氫氣有關內容后(特別是氫氣是理想的高能燃料——潔凈,給其它燃料相對不潔凈打下伏筆),讓學生列舉出一些常見的燃料,能給出化學式的,教師給出化學式,不能給出化學式的,教師可給出組成元素,如汽油(C、H)[C5~C8]、柴油(C、H)[C12~C19],天然氣主要成分是CH4等,引導學生分析除H2外,其它燃料組成上有什么共同點——都含有碳元素——碳是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從而引出課題。教師陳述教材126頁下本節(jié)第一自然段內容。然后進行后面,也是本課時重點內容的教學。
關于碳的單質的用途、性質教學,可采取先由學生自學教材,然后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歸納、總結。先歸納出碳有哪些單質,然后討論、交流這些單質的性質(主要是物性)、用途(用途與性質要有機滲透,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用途與性質的關系)。教師作相應的板書或投影。
在進行了130頁討論與交流后,可安排有關碳單質性質、用途等方面練習。
教師可設疑并講解:為什么它們都是碳元素的單質,物理性質卻有著較大的差異?教師告訴學生這是由于它們各自中的碳原子排列形式不同(不必深究),這里需要使學生明確C60、C70等不是由原子直接構成,而是由分子構成。
關于碳的燃燒:
由前面的古字畫經久不變色,再次強調碳在常溫下性質穩(wěn)定,轉而提出碳在點燃或高溫下化學性質變得活潑。然后讓學生回憶——誰知道碳在點燃的條件下會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回顧碳在氧氣燃燒),讓學生說出現(xiàn)象、寫出化學方程式。之后,教師提出:碳燃燒是否一定生成二氧化碳?(也可提出,大家知不知道煤氣中毒的現(xiàn)象,生煤爐為什么會出現(xiàn)煤氣中毒現(xiàn)象,也給一氧化碳的毒性打下伏筆)。投影教材130頁圖5-10——燃燒的爐火,問題:為什么會發(fā)生上述現(xiàn)象(130頁你知道嗎)?學生自學教材131頁上半部分內容后進行討論,由學生解釋130頁你知道嗎的有關問題和現(xiàn)象,并歸納出碳燃燒的兩種情況,寫出關化學方程式,然后總結一氧化碳的可燃性、毒性等知識。
第二課時:二氧化碳性質的探究
一、主要內容[
①二氧化碳主要物理性質、干冰;②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③二氧化碳的檢驗
二、學習目標要求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質、化學性質,能用二氧化碳的性質解釋某些現(xiàn)象(理解)。
2.初步學會檢驗二氧化碳氣體(應用)。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二氧化碳性質的探究,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用語言等表述信息,以及運用比較、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加工的能力。
2.通過探究二氧化碳性質等活動,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和基本過程,學習探究的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二氧化碳的性質探究活動,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對化學現(xiàn)象的探究欲。
三、教學設計思路
重點: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二氧化碳性質的探究活動
難點: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關鍵:探究過程中的信息收集與加工
教學的基本思路:探究活動 → 收集信息 → 解釋、結論。
首先需要復習碳的燃燒及產物,可由此引出本課時題目,關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可出示一瓶二氧化碳氣體,學生通過觀察(包括聞氣味),通過觀察結合學生已有經驗,由學生歸納出二氧化碳物理性質。
二氧化碳的三個主要化學性質,教材安排的是探究活動,至于此探究活動可有兩種處理方法。
第一種是:按教材的設計思路,實驗、觀察實現(xiàn)象(探究活動),分析實驗現(xiàn)象,對實驗現(xiàn)象做出解釋和結論。這一定要讓學生自己描述現(xiàn)象、分析現(xiàn)象,對現(xiàn)象進行解釋和討論,教師作引導和指導,實驗要求學生親自動手。[來源:學科網(wǎng)]
第二種處理是:按科學探究的一般程序進行探究,提出問題、假設(或猜想)、設計方案、進行實驗,對實驗現(xiàn)象做出解釋與結論、表達與交流。
這需要在教師更多的幫助下進行,例如:問題、猜想、方案設計,需要教師幫助參與完成。問題的提出,不宜籠統(tǒng)提出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質,而應時分別提出,二氧化碳能否燃燒,能否滅火?二氧化碳與水、與石灰水是否發(fā)生反應,分別進行猜想、設計方案,以上需要教師很好地調控教學,使其真正進行探究。
第三課時 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用途、
自然界中的碳循環(huán)
一、主要內容
①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原理;②實驗室制取氣體的一般思路和方法;③二氧化碳的用途;④自然界中的碳循環(huán)。
二、學習目標要求
(一)知識與技能
1.初步學會制取二氧化碳(應用)。
2.了解實驗室制備氣體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理解)。
3.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用途。(了解)
4.知道什么是溫室效應,知道大氣中二氧化碳增加可導致溫室效應加劇
(了解);認識自然界中的碳循環(huán)(理解)。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二氧化碳的制取實驗,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用語言等表述信息,以及運用比較、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加工的能力。
3.通過歸納實驗室制備氣體一般思路和方法,提高學生用聯(lián)系的觀點分析化學現(xiàn)象,解決一些簡單化學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二氧化碳的制取實驗和歸納實驗室制備氣體一般思路和方法,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對化學現(xiàn)象的探究欲。
2.通過二氧化碳等用途及“溫室效應”、自然界中碳循環(huán)等知識學習,使學生感受化學與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的密切關系,增強學生關注社會問題,主動參與社會決策的意識,進一步樹立環(huán)保意識。
3.通過對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多和少的利弊分析,增強學生對“一分為二”等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認識。
三、教學設計思路
重點: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及探究,自然界中的碳循環(huán)
難點:實驗室制取氣體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關鍵:反應物狀態(tài)、反應條件、氣體的性質與制取氣體裝置的關系
教學基本思路:生成二氧化碳的反應 → 選擇適合用于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 → 根據(jù)反應探究發(fā)生裝置、根據(jù)氣體性質探究收集方法 → 制取實驗。
采取復習導入法。
提問:(1)實驗室制取氧氣(H2O2= KClO3= KMnO4= )裝置、收集、方法等。(2)二氧化碳的性質。在復習的基礎上引出本課時題目。
二氧化碳的實驗制法,教材安排的探究活動。
首先讓學生寫出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如C+O2、 CO+O2等),學生寫不出來的教師予以補充[如CaCO3+HCl、Na2CO3+HCl、CaCO3= CaO+CO2等,CaCO3、Na2CO3與鹽酸反應可給學生演示(用試管)],引導學生分析各個反應,選擇適合用于實驗室制二氧化碳的反應(CaCO3+HCl),要求學生說明選擇的理由。
由CaCO3(石灰石或大理石)和鹽酸的狀態(tài)、反應條件、二氧化碳的性質,提出用碳酸鈣和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應采用什么樣的發(fā)生裝置、收集裝置、怎樣驗滿等。
學生展開討論,交流自己的看法,教師根據(jù)學生的意見,引導、總結所用裝置、方法等。
學生可能提出用單孔塞(或試管或其它容器),教師硬予以肯定,并提出若要中間加酸怎么辦?從而引出應用長頸漏斗或分液漏斗(雙孔塞)。總之,教師要根據(jù)學生討論的意見情況確定,你如何引導如何調控教學。
接下來,由學生歸納總結實驗室制備氣體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1.選擇適當?shù)姆磻?br />2.根據(jù)反應物狀態(tài)、反應條件等選擇合適的發(fā)生裝置,根據(jù)生成氣體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收集方法;
3.根據(jù)生成氣體的性質,確定驗證氣體、驗滿的方法。
關于二氧化碳的用途,可結合學生已有經驗、知識、教材內容,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教師作適當?shù)难a充,完成教學。(這里也要滲透性質與用途的關系)
由二氧化碳的用途,說明二氧化碳與人類有密切關系,但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空氣中適量的二氧化碳不可缺少(光合作用、溫室效應等),但多了就有不利的一面——加劇了溫室效應(注意:溫室效應對人類有時是有益的,但過了就不利了)關于“溫室效應加劇”知識,讓學生閱讀即可。
關于“自然界的碳循環(huán)”教育,可由二氧化碳的用途及“溫室效應”加劇的危害延伸;二氧化碳不僅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作滅火劑,更重要的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6CO2+6H2O=C6H12O2(葡萄糖)+6CO2]。空氣中適量的二氧化碳(0.03%),不僅可促進深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還可以調節(jié)地表溫度和濕度,但事物卻是一分二的,空氣中二氧化碳多了,反而有害——溫室效應加劇,氣候變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氣候反常,土地沙化,植物和動物都會受到損害等。這時教師提出:誰能知道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是怎么來的?學生可能會說出燃料燃燒產生的、動物呼出的等,教師不必做深究和補充,接著提出:一般情況下,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為什么不發(fā)生變化?學生可能會說出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等,這時引出課題“自然界中的碳循環(huán)”。
——正是由于圖中的變化使得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基本保持不變——平衡,若人類活動破壞這種平衡,將給人類帶來多大危害(意義要使學生清楚)。
自然界中的碳循環(huán)教學要求比較高,按課標要求應達到理解水平(課標第19頁“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環(huán)和碳循環(huán)),教學的關鍵是分析好教材第136頁圖5-18,大氣中二氧化碳的產生和消耗,按教材思路進行即可。
建議在此基礎總結自然界中的氧循環(huán)。
大氣中氧氣產生的途徑:植物的光合作用。(產生氧氣還有其它途徑)
自然界中消耗氧的途徑:動植物的呼吸,地表物質腐敗氧化過程。
人類活動消耗氧氣:燃料的燃燒。
※ 海洋、江河湖溶解二氧化碳,也是一種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徑。
(關于溫室效應,有時對人類是有利的,加劇了就不利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chusan/61149.html
相關閱讀:九年級化學復習課燃料及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