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冀州中學2014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 語文A卷試題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試卷說明:

試卷類型:A卷 河北冀州中學2013-2014學年度上學期期中考試高三語文試題命題人:耿世強第Ⅰ卷 閱讀題甲 必考題一、閱讀下面文本,完成1-3小題(9分,每小題3分)①詩與禪是兩種不同的意識形態(tài),一屬文學,一屬宗教,它們的歸趣顯然是不同的。然而,詩和禪都需要敏銳的內心體驗,都要啟示和象喻,都追求言外之意,這又使它們有了互相溝通的可能。禪宗在唐代確立以后,就在詩人中間產(chǎn)生了廣泛的影響,詩人們談禪、參禪,詩中有意無意地表現(xiàn)了禪理、禪趣。而禪師也在詩中表現(xiàn)他們對世界和人生的觀照與理解。于是,詩和禪就建立了聯(lián)系,到宋代,以禪喻詩遂成為風氣,在這風氣中出現(xiàn)了嚴羽的《滄浪詩話》這部著名的文學批評著作,這部詩話牽涉到的以禪喻詩的評論,又引出各種贊同和反對的意見,是是非非,爭論了將近一千年。②詩和禪的溝通,表面看來似乎是雙向的,其實主要是禪對詩的單向滲透。詩賦予禪的的不過是一種形式而已,禪賦予詩的卻是內省的功夫,以及由內省帶來的理趣;中國詩歌原有的沖和淡泊的藝術風格也因之占據(jù)了更重要的地位!霸姙槎U客添花錦,禪是詩家切玉刀”,也許把禪的作用估計過高,但不可否認,禪給了詩一種新的刺激,使詩的面貌更加豐富多彩了。③禪對詩的滲透,可以從兩方面看:一方面是以禪入詩。以禪入詩,是指把禪意引入詩中。其中有些作品是用禪語闡述禪理,只有詩的軀殼而沒有詩的審美價值,嚴格地說不能算是詩,或姑且稱之為“禪言詩”。這些詩總的看來并無可取之處,只有個別富有理趣的作品能引起我們的興趣。更值得研究的是另外一些作品,它們或寫花鳥,或繪山水,或吟閑適,或詠漁釣,并沒有談禪,但在筆墨之中、筆墨之外寓有禪意。王維的《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這青苔返照如同一個象征,使人想到大千世界就這樣不知不覺地生生滅滅,無有常住。禪宗重視“返照”的功夫,“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所用的字面也使人聯(lián)想到禪宗的教義,而詩里所表現(xiàn)的清靜虛空的心境,更是禪宗所提倡的!独潺S夜話》里的一段記載也很有趣。華亭船子和尚有偈曰: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叢林盛傳,想見其為人。山谷倚曲音,歌成長短名曰:一波才動萬波隨,蓑笠一鉤絲。金鱗正在深處,千尺也須垂。吞又吐,信還疑,上鉤遲。水寒江靜,滿目青山,載明月歸。船子和尚寫的是垂釣的情景和過程,意象豐富,境界高遠,而又寄寓著隨緣任運的禪理。千尺絲垂,以見求之深,萬波隨動,以見動之廣;魚既不食,遂空載月歸。詩的意境亦返于清凈虛空,有禪理禪趣而無禪語,簡直可以當一首漁父詞來讀,和柳宗元的《江雪》、張志和的《漁歌子》相去無幾,難怪為人所盛贊。④禪對詩的滲透,另一方面就是以禪喻詩。細分有以禪參詩、以禪衡詩和以禪論詩的區(qū)別。以禪參詩是態(tài)度和方法去閱讀欣賞詩歌作品。以禪衡詩是用禪家所謂大小乘、南北宗、正邪道的說法來品評詩歌的高低。以禪論詩則是用禪家的妙諦來論述作詩的奧妙。這是三種不同的以禪喻詩。 (摘編自袁行霈《詩與禪》)1. 下列對于詩與禪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 詩與禪是兩種不同的意識形態(tài),詩屬于文學范疇,禪屬于宗教范疇,二者的歸屬、旨趣都不同。B. 禪賦予詩以內省的功夫,豐富了詩歌的內涵,拓寬了詩歌的意境,提升了詩歌的品味,使詩充滿理趣。C. 詩與禪建立聯(lián)系是在禪宗在唐代確立之后,詩人廣泛地受到禪的影響,而禪師的詩歌也表現(xiàn)了他們對世界和人生的觀照與理解。D. 詩與禪都需要敏銳的內心體驗,都追求言外之意,二者的溝通表面看來似乎是雙向的,其實主要是禪對詩的單向滲透。2.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 宋代嚴羽的《滄浪詩話》這部文學批評著作問世后,人們對于其以禪喻詩的評論有不同看法,引出了一千多年的諸多爭論。B. “詩為禪客添花錦,禪是詩家切玉刀”,這句詩形象地說明詩和禪的相互作用,表明了二者相互依賴的關系。C. 中國詩歌的藝術風格沖和淡泊,在以禪喻詩成為風氣后,這種風格占據(jù)了更重要的地位,可見,禪對詩的風格是有影響的。D. 王維的《鹿柴》并沒有禪語,之所以能使人聯(lián)想到禪宗的教義,只是因為筆墨之外寓有禪意。3. 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 詩賦予禪的是外在的形式,禪賦予詩的則是內省帶來的理趣,由此可見,禪對詩的影響更大更深刻。B. 船子和尚寫了垂釣的情景和過程,絲綸、水波、游魚、月明等意象豐富,寄寓隨緣任運的禪理,意境之美可以和《江雪》《漁歌子》相比。C. 以禪喻詩細分起來有三種:以禪參詩、以禪衡詩和以禪論詩。三者雖然有區(qū)別,但都體現(xiàn)了禪對詩的滲透。D. 禪言詩有些是用禪語闡述禪理,有詩歌的形式卻沒有詩歌的審美價值,可取之處不多,因而不能流傳至今。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吳奎,字長文,濰州北海人。性強記,于書無所不讀。舉《五經(jīng)》,至大理丞,監(jiān)京東排岸。慶歷宿衛(wèi)之變,奎上疏曰:“涉春以來,連陰不解。今衛(wèi)士之變,起于肘腋,流傳四方,驚駭群聽。聞皇城司官六人,其五已受責,獨楊懷敏尚留。人謂陛下私近幸而屈公法,且獲賊之際,傳令勿殺,而左右輒屠之。此必其黨欲以滅口,不然,何以不奉詔?”遂乞召對面論,仁宗深器之。入為右司諫,改起居舍人,同知諫院。每進言,惟勸帝禁束左右奸幸?篱_封府尹魏,出。彭思永論事,詔詰所從受?裕骸坝贩ㄔS風聞,若窮核主名,則后誰敢來告以事?是自涂其耳目也!鄙蠟榱T不問。至和三年,大水,詔中外言得失。奎上疏曰:“陛下在位三十四年,而儲嗣未立。陛下勿聽奸人邪謀,以誤大事。若倉卒之際,柄有所歸,書之史冊,為萬世嘆憤。臣不愿以圣明之資,當危亡之比。此事不宜優(yōu)游,愿蚤裁定!钡鄹衅溲裕莺擦謱W士,權開封府。奎達于從政,應事敏捷,吏不敢欺。富人孫氏辜榷①財利,負其息者,至評取②物產(chǎn)及婦女。奎發(fā)孫宿惡,徙其兄弟于淮、閩,豪猾畏斂。治平中,丁父憂,居喪毀瘠,廬于墓側,歲時潔嚴祭祀,不為浮屠事③。神宗初立,奎適終制,以故職還朝。逾月,參知政事。時已召王安石,辭不至。奎曰:“臣嘗與安石同領群牧,見其護短自用,所為闊。萬一用之,必紊亂綱紀!蹦嗣瓕。御史中丞王陶,以論文德不押班事④詆韓琦,奎狀其過。詔除陶翰林學士,奎執(zhí)不可。陶又疏奎阿附。陶既出,奎亦以資政殿大學士知青州。司馬光諫曰:“奎名望清重,今為陶絀奎,恐大臣皆不自安,各求引去。陛下新即位,于四方觀聽非宜!钡勰苏倏鼩w中書。及琦罷相,竟出知青州。明年薨,年五十八。贈兵部尚書,謚曰文肅。(節(jié)選自《宋史?列傳第七十五》)【注】 ①辜榷,壟斷。②評。涸u,憑,仗勢;取,拿走,搶走。③浮屠事,佛教禮儀。④文德不押班事:文德殿,皇帝主要政務活動場所;押班,百官朝會時領班,管理百官朝會位次。唐制,以監(jiān)察御史二人任其事。宋制,由參知政事、宰相分日押班。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陛下私近幸而屈公法 。築.此事不宜優(yōu)游 優(yōu)游:猶豫。C.奎適終制 適:剛好。D.今為陶絀奎 絀:通“黜”,揭發(fā)……短處。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表現(xiàn)吳奎“忠君而諫”的一組是(  )①陛下私近幸而屈公法、谖﹦竦劢笥壹樾摇、蹥q時潔嚴祭祀,不為浮屠事、苋f一用之,必紊亂綱紀 ⑤詔除陶翰林學士,奎執(zhí)不可、蘅秩顺冀圆蛔园玻髑笠.①④⑥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吳奎博覽群書,通過科考擔任了大理寺丞,并在慶歷年間御前侍衛(wèi)兵變時,向仁宗皇帝上書解讀了引起兵變的天氣征兆,皇帝對此深信不疑,非常器重他。B.開封府尹被吳奎彈劾后就被外調到越州,皇帝也想知道有關舉報信息的來源,卻被吳奎拒絕了,理由就是如果查到報信人的名字恐怕再沒有人敢提供舉報信息了。C.至和三年的時候,皇帝想了解朝廷內外的意見,此時吳奎提出不能因為確定皇太子的事而影響到君主的圣明資質。D.雖然經(jīng)過司馬光的勸諫,吳奎沒有立刻被皇帝外調到青州,可最終還是因韓琦被免去相位而出任青州。.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若倉卒之際,柄有所歸,書之史冊,為萬世嘆憤。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臣嘗與安石同領群牧,見其護短自用,所為迂闊。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章臺夜思韋 莊清瑟怨遙夜,繞弦風雨哀。孤燈聞楚角,殘月下章臺。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來。家書不可寄,秋雁又南回!扒迳惯b夜,繞弦風雨哀”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請賞析其作用。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詩的題目為“章臺夜思”,有人認為這首詩全篇未出現(xiàn)一個“思”,卻“秋思”不斷,令人回味。你同意這種看法嗎?請結合具體的內容進行闡述。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空。 (分)(1) 古詩文 (2) 時文背誦(3分)巴金巴金“刊落鋒穎,一味恬靜”,清逸的線條泯滅了,是禪心的跡化,是期于一種宗教式的“大我”的永恒之境,是造“平淡美”的極致!耙焕彙敝阜痖T清凈清貧的生活,“浮生”指世俗生活,在佛門的生活使弘一舍棄了塵世的一切牽掛,使他獲得了心靈的自由。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A.20世紀70年代以后,海上 B.家訪中我們發(fā)現(xiàn),正是由于家長C.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學,必須堅持借鑒、繼承與創(chuàng)新并舉,只有如此,才能使文學的百花園呈現(xiàn)出D.擺脫"自我",盡快進入角色,對于許多演員都是個難題,而對于貪官們來說卻是?13、,日本火中取栗H7N9河北冀州中學2014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 語文A卷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gaosan/124107.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