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分:120分,完成時間:100分鐘)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4分,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若直線y=0的傾斜角為α,則α的值是( )A.0B.C.D.不存在2.已知橢圓上一點到右焦點的距離是1,則點到左焦點的距離是( )A.B.C.D.3.設,關于的方程有實根,則是的( )A.充分不必要條件 B.必要不充分條件 C.充要條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4.設是兩條不同的直線,是三個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題中為假命題的是( ) A.若則 B.若則C.若則 D.若,則5.命題“若都是奇數(shù),則是偶數(shù)”的逆否命題是( )A.若都不是奇數(shù),則不是偶數(shù) B.若是偶數(shù),則都是奇數(shù)C.若不是偶數(shù),則都不是奇數(shù) D.若不是偶數(shù),則不都是奇數(shù)6.若直線和相交,則過點與橢圓 的位置關系為( )A.點在橢圓內 B.點在橢圓上 C.點在橢圓外 D.以上三種均有可能7.已知直線,,則它們的圖像可能為8.如圖,空間四邊形ABCD中, AD=BC=2,E,F分別是AB,CD的中點,EF=,則AD,BC所成的角為A.30° B.60° C.90° D.120°9.設雙曲線的一個焦點為F,虛軸的一個端點為B,如果直FB與該 雙曲線的一條漸近線垂直,那么此雙曲線的離心率為( )A. B. C. D.10.若圓上至少有三個不同的點到直線的距離為,則直線的傾斜角的取值范圍是( )A. B. C. D.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7小題,每小題4分,共28分)11.已知命題: 。12.過兩直線和的交點且與直線平行的直線方程為 。13.已知某幾何體的三視圖如圖所示,則該幾何體的體積是上一點到焦點的距離等于5,則到 坐標原點的距離為 。15.若F1,F(xiàn)2是雙曲線與橢圓的共同的左、右焦點,點P是兩曲線的一個交點,且為等腰三角形,則該雙曲線的漸近線方程是 。16.過點P(3,4)的動直線與兩坐標軸的交點分別為A,B,過A, B分別作兩軸的垂線交于點M,則點M的軌跡方程是 。17.已知動點在橢圓+=1上,若A點的坐標為(3,0),,且,則的最小值為________永嘉縣楠江中學2015年第一學期返?高二數(shù)學答題卷(滿分:120分,時間:100分鐘)題號答案二填空題本大題共小題,每小題分,共分命題方程 表示焦點在軸上的命題 曲線與軸交于不同的兩點,若為假命題,為命題,的取值范圍。19.(本小題12分)已知曲線C上的動點P()滿足到定點A(-1,0)的距離與到定點B(1,0)距離之比為(1)求曲線C的方程。(2)過點M(1,2)的直線與曲線C交于兩點M、N,若MN=4,求直線的方程。20.(本小題14分)如圖,四棱錐的底面為一直角梯形,,底面,是的中點.1)求證:平面;(2)求證: 與平面所成角的弦值21.(本題滿分14分)已知拋物線:過點,直線交于,兩點,過點且平行于軸的直線分別與直線和軸相交于點,.(1)求的值;(2)是否存在定點,當直線過點時,△與△的面積相等?若存在,求出點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高二數(shù)學返?荚嚲韰⒖即鸢讣霸u分標準 二、填空題(每小題4分,共28分)11. 12. 13. 14. 15. 16. 17.三、解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解答應寫出文字說明,證明過程或演算步驟。)18.真得: ……2分; 若真得:或 ……4分;∵為假命題,為命題命題一真一假 ……6分;若真假:; ……8分;若假真: ……10分∴實數(shù)的取值范圍為: 或 ……12分19.解:(1)由題意得PA=PB ……2分;故 ……3分; 化簡得:(或)即為所求。 ……5分;(2)當直線的斜率不存在時,直線的方程為, 將代入方程得, 所以MN=4,滿足題意。 ……8分;當直線的斜率存在時,設直線的方程為+2由圓心到直線的距離 ……10分;解得,此時直線的方程為綜上所述,滿足題意的直線的方程為:或。 ……12分.20. 21.(滿分14分)(1)因為在拋物線C上,所以1=2p?,得p=1. ……………………3分(2)假設存在定點Q,設A(x1,y1),B(x2,y2),AB的方程為y=kx+b.聯(lián)立得,當時,有. ……………………6分所以()()=(*)由題意知,,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40分)(第21題)xOPNMBAy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4分,共40分。) 學校 班級 姓名 考試座號 ⊙┄┄┄┄┄┄┄┄┄┄密┄┄┄封┄┄┄裝┄┄┄訂┄┄┄線┄┄┄內┄┄┄不┄┄┄要┄┄┄答┄┄┄題┄┄┄┄┄┄┄┄┄┄┄⊙浙江省永嘉縣楠江中學2015-2016學年高二下學期返校考試數(shù)學試題 Word版含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gaoer/654098.html
相關閱讀:高中數(shù)學試卷的答題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