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已一年多了,在實施過程中,有許多問題,許多困惑,也作了許多努力,F應大會的要求,作如下匯報:
一、《學生成長記錄袋(檔案)》的建立與運作
袋中收錄反映學生學習進步和學習狀況的重要資料:如自己滿意的試卷,作業(yè)本;單元知識總結與反思;自己滿意的作品和自制的學具;自己解決的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學習材料;課題學習的記錄等等。袋中材料由學生自主選擇,教師輔助確定。記錄袋由學生自己保管。袋中資料常有更新,學生可以隨時將自己認為更好的更滿意的資料更換以前的相同資料,教師只要確認其真實性即可;同時教師可及時給予鼓勵與表揚。教師定期對學生的成長袋進行抽查,及時給予評定與幫助。
二、本校初二上學期學生的期末數學成績的評定與操作
采用定量評價:100分。其中70分為期末數學考試成績;10分的作業(yè)考核:主要考查學生作業(yè)是否按時完成,是否如質如量完成,書寫是否工整,作業(yè)態(tài)度是否認真積極等等。我們有作業(yè)登記表;10分課堂反映:主要考查學生課堂是否積極思考,積極發(fā)言,是否愿意幫助同學,是否善于與人合作,與人交流,是否自信等等,我們有課堂考核表;10分為課題作業(yè)和手工作品。
三、對數學新課程的教學評價的認識
拿到這個題目我真是頭大了。想一想,認為談認識應該主要從四個方面來談:第一、談評價的必要性,即“為什么”。第二、談評價的界定,即“是什么”。第三、談評價的優(yōu)劣,即“怎么樣”。第四、談如何根據自己的認識來指導自己的行動,作用于平常的教學工作。
評價的“必要性”輪不到我來談。想想第二點,什么是“教學評價”呢?應該包括對“教”的評價和對“學”的評價兩方面。上面匯報和演示的是對“學”的評價,而且是自己對自己的學生“學”的評價。那么社會如何來評價我們的學生呢?到時高一級的學校如何來挑選我們的學生呢?會不光看它們組織考試的成績而參考學生的成長記錄袋和教師的評語嗎?這倒是給一些特殊人物提供了一個堂而皇之的美麗借口了(請原諒,這確實是現實中國的現實存在。)。所以,這個“是什么”我也回答不了。中考、高考到底怎么考呢?這個指揮棒注定要指揮我去評價學生,評價自己。評價“是什么”,怎樣評價我們正翹首以待!
看來,我只能就我們對自己的學生的“學”的評價的點點嘗試來談談它的“怎么樣”了。
《學生成長記錄袋》的建立,可以反映學生學習數學的進步歷程,可以增加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和熱情;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對自己的數學學習進行監(jiān)控的能力和負責的態(tài)度;成長袋的建立督促學生認真對待每一次作業(yè),每一個作品,培養(yǎng)他們處事認真、嚴謹的良好品質。其中每一單元的知識的規(guī)納總結以及階段學習的回顧與反思,能使學生少走彎路,更快進步;能使學生目的明確,積極向上。一旦養(yǎng)成了“習慣于階段性的反思與階段性確定目標”的良好習慣,學生將受益終身。但是,如果有過多的數學“作文”,會使學生產生逆反,產生厭倦,成為學生的負擔,將削減它的優(yōu)越性。所以,成長袋的建立一定要注意它的可操作性。
“課堂表現”納入評價體系,這當然是一大進步。這種做法的優(yōu)點是把學生數學學習過程與評價過程自然地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同時不增加學生的額外負擔,又使學生參與評價,成為評價過程的一部分。另外,教師也依具體情況,可以更多地照顧和關注學習困難的學生,給他們提供和創(chuàng)造表現的機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本人認為這種評價方式宜采用階段性的定性評價,而不應每堂課都去定量評價。如果這樣,每堂課不都成了一次小小的考核嗎?學生緊張,教師也累。
本學期以來,本備課組每次單元測驗,采用兩套試卷,實驗班一套,平行班一套。這樣一來,平行班的學生也可以考上一百分,九十幾分了。他們的高興勁別提了。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他們當中的一些人不再那么討厭數學,不再把數學學習當成一種負擔了。我想,他們定將在他們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學更多的數學知識了。
由此,我們想起了網上介紹的“二次評價”的評價方法。它允許一部分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隨著數學知識與技能的積累逐步達到應達到的目標。對此,教師可以選擇推遲作出判斷的方法。如果學生自己對某次測驗的答卷覺得不滿意,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提出申請,并允許他們重新解答。當學生通過努力,改正原答卷中的錯誤后,教師可以就學生的第二次答卷給予評價,并給出鼓勵性的評語。這種“推遲判斷”淡化了評價的甄別功能,突出反映了學生的縱向發(fā)展。特別是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而言,這種“推遲判斷”能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感受到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fā)新的學習動力。實際上,我們也常常要求學生二次答卷,要改進的只是變懲罰為鼓勵,變嚴歷為理解與寬容,并允許學生將第二次的成績代替前次成績。這種評價方式我們才剛剛開始采用,我相信會有很好的效果。
我們對自己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正努力做到既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關注他們情感與態(tài)度的形成和發(fā)展;既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關注他們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fā)展。我們正努力做到評價的診斷功能和促進功能,注重學生發(fā)展進程,注重縱向評價,強調學生個體過去與現在的比較,著重于學生成績和素質的增值,不是簡單地分等排序,使學生真正體驗到自己的進步。
這種評價觀念和評價方法的改變,最受益的是學習困難的學生,他們能嘗到成功的喜悅,會促使他們不斷進步。我相信將會不再有那么多討厭學數學的學生,將會有更多的學生學會他們原本就能夠學會的數學知識。這當是教師自己對自己學生“學”的評價方式改變的最美好的結果了。如能做到這一點,我們將倍感欣慰。至于別人如何評價,由他評價好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chuzhong/1109244.html
相關閱讀: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實行創(chuàng)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