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實驗中學2019年中考語文模擬試題及答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九年級 來源: 高中學習網

內容預覽:

常州市實驗中學2019中考模擬試卷

語文試題

一、積累與運用(共20分)

(一)積累(共11分)

1.閱讀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漢字和加點字的注音依次分類填在方格內。(2分)

深秋的天目湖別有一番景致。遠處是群山含dài( ),云霞出岫( );近地是翠綠滿山,丹桂飄香;更有那煙波浩miǎo( ),萬頃( )碧波的湖水。在秋日暖暖的陽光下,顯得寧靜而安詳,嫵媚而生動。鷺鳥、群wù( )自在地浮在水面,此起彼伏。

(趙善堅《水秀的天目湖》)

2.默寫。(7分)

(1)懷舊空吟聞笛賦,________ _ _。

(2)無可奈何花落去, 。

(3)了卻君王天下事, ,可憐白發(fā)生。

(4)陶淵明的《飲酒》反映詩人的生活志向的名句是: , 。

(5)如果你想贊美一個人的優(yōu)秀品格,你可以用 這句詩來贊美他 的品質。

3.下列關于名著的表述,錯誤的兩項是。(2分) 【 】 【 】

A.《格列佛游記》講述了英國船醫(yī)格列佛在小人國、大人國、女兒國、飛島國等地的神奇經歷。

B.《格列佛游記》里的格列佛在小人國里猶如一座大山,一頓飯要吃好幾車食物,搬移小人國的人和物,象是在搬弄玩具。

C.《朝花夕拾》是魯迅唯一一本回憶散文集,共收錄了他十篇回憶散文,敘事充滿了奇妙的藝術,語言生動幽默,妙趣橫生。

D.《朝花夕拾》中《二十四孝圖》,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瑣記》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和軟弱。

E.《朝花夕拾》中,《父親的病》和《藤野先生》兩篇文章分別寫到了“庸醫(yī)害人”和“國人圍觀槍殺中國人”,這兩件事先后都觸發(fā)了魯迅思想上的變化。

(二)運用(共9分)

4.下列語段有好幾處毛病,請用規(guī)定的符號直接在原文上修改。(不超過4 處)(3分)

換用號: 增補號: 刪除號: 調位號:

2019年5月8日,春日融融,月季競相開放。走進紫荊公園,隨處可見璀璨奪目,芳香四溢的花朵。今天的紫荊花園格外熱鬧,人多為患,慕名前來參觀花展的游客絡繹不絕。截止下午16時,參觀人數最終突破了8萬人次。無錫游客岳先生說,“我把精品的月季名字都記錄在小本子上,以便到時按途索驥。”園內還有園藝師為游客講解月季的品種,以及如何種植,修剪的知識,受到市民歡迎。

5.漢字是世界上最美麗的文字,從隸書的沉穩(wěn)到草書的狂放,無不顯示出它的魅力無窮,可以這樣說,每個漢字都有這樣的有趣的故事。仿照例子,在給定的漢字“否”,“利”,“睡”“唱”中選擇一個,作趣味解釋。(2分)

例子:愁------秋風瑟瑟,秋雨綿綿,再加上一顆孤寂的心,怎能不令人愁腸寸斷。

_ _

6.自“情商”風靡全球之后,“綠色情商”的概念再一次流行開來,它已成為衡量人們生態(tài)智慧高低的指標。綠色情商是衡量未來企業(yè)是否具備最強勁的經濟動能──綠色競爭力的標尺;生態(tài)不僅能拯救地球,還是企業(yè)保持基業(yè)長青的不二法門!根據材料說說我們應該如何培養(yǎng)自己的“綠色情商”。(4分)

材料一:根據瑞士聯邦山崩與雪崩研究院的調查資料顯示,與前幾十年相比,由于氣候變暖的影響,海拔在1500米以下山體部分的降雪量減少了20%。降雪量的減少意味著滑雪場必須進行人工降雪,而所需設備要消耗大量能量,從而加劇了氣候變暖。即便是在溫暖宜人的季節(jié),這里依然會迎來一些滑雪愛好者。無論條件如何,他們只希望從斜坡上飛馳而下,對其他的都漠不關心。于是,這些滑雪勝地就想方設法地使用耗能巨大的造雪機器弄出那些人造雪花。

材料二:防曬霜中的一些基本成分會引起在珊瑚礁間生長的藻類植物滋生細菌。據研究人員估算,全球范圍內,每年單是從潛水者身上沖下的防曬霜就能達到4000-6000噸,大約能將10%的珊瑚礁變成漂白后的骨架。當然,在那些靠美麗的珊瑚礁吸引游人的地方,這種危險最大。

材料三:人們通常在紙袋、紙杯和塑料袋、塑料杯之間選擇前者,卻忽視了制造紙袋、紙杯,不僅需要消耗木材,而且黏合材料和涂層仍需要使用石油或天然氣提取物,所消耗的電能、生產中排出的廢水是后者的幾十倍乃至幾百倍。

材料四:綠色情商時代要用新的方式計算碳排放量算法,即全面測算“隱含碳”,將一件產品在制造、運輸、使用和銷毀過程中平均每千克產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例如,對一瓶洗發(fā)水的計算,就需要計算產品的生命循環(huán)過程中每一種成分所釋放的二氧化碳量。

答:

二、閱讀理解(共40分)

(一)閱讀《生態(tài)農業(yè)離我們有多遠》片段,完成7~8題。(4分)

①動物行為學里面有一個“超常刺激”的概念,一只下了蛋的母鵝看到了自己的蛋,便發(fā)生了孵蛋的本能沖動,這個蛋對她而言是個正常的刺激物。然而當科學家把鵝蛋和一個比鵝蛋更大更圓的網球放在一起的時候,母鵝卻更愿意去孵那個球而放棄自己的蛋,由于這是個“超常刺激”。千萬年的進化,讓鵝的本能固化成一個概念——“蛋越大,則里面的營養(yǎng)越充分,越可能孵出健壯的小鵝”。在自然界里,事實也許是這樣,然而她萬萬沒有想到,在這個被人類干涉的實驗中,她的“合理選擇”卻讓她失去了傳宗接代的機會。

②我們現在所生活的這個世界就是一個充滿了超常刺激的世界,幾乎所有的商品都給人一種超常刺激的允諾。頂著金黃花朵的碧綠絲瓜和黃瓜,看似鮮嫩多汁,背后卻是雌激素催花的結果。色彩鮮艷均一的紅椒、黃椒也是同樣——自然生長下的彩椒從綠轉紅總是斑斑駁駁,怎可能那么一致劃一?瓷先ニ`靈的菜葉形狀飽滿,沒有一個蟲眼,這種連蟲都不吃的菜我們卻吃得津律有味。

③真正的自然實際上始終是一個中性的存在,它有自己的一套運作機制。在真正的自然中,萬物不分尊卑與優(yōu)劣,眾生皆平等。只有尊重自然的規(guī)律,接納它也許不盡如人意的方面,不被超常刺激所左右,我們才能獲得真正的食品安全。

④間作和輪作允許不同的作物在土地上生長,使一個菜園就和原始森林一樣充滿各式各樣的動植物。當昆蟲來到這樣一個菜園的時候,生態(tài)多樣性會讓它們無從選擇,到處都有可吃的東西,但其中任何一種它們的主要食物都沒有多到能讓它們瘋狂大爆發(fā)的程度,而且四處還都潛伏著它們的天敵。雖然沒有殺蟲劑來阻止它們取食人們的勞動成果,但誰也不敢太猖狂。如此,作物的產量雖不能與規(guī);r業(yè),卻以健康的方式確保了產量的穩(wěn)定性以及可持續(xù)性。

⑤有機堆肥保護的是土壤的微生態(tài)。我們的眼睛看不到的微生物和在地下默默工作的分解者才是生態(tài)系統最重要的一環(huán)。沒有受過污染和農藥傷害的土壤,原本就具有健康正常的菌落系統,將腐熟的菜葉、禽畜糞堆肥后澆上去,這些有機堆肥在蚯蚓及其它各級分解者的作用下很快分解,被作物再次利用;孰m然能快速地給土地補充氮磷鉀,卻不能補充土地中的微量元素,也不能阻止土地中碳的流失,結果只能造成土地越來越貧瘠、越來越不健康,微生態(tài)也就隨之破壞。一旦發(fā)生板結、微生態(tài)崩潰,這樣的土地就失去了生命力,此時作物的生長只能進一步依賴于農藥和化肥,用量越來越大,陷入惡性循環(huán),直到營養(yǎng)耗盡,這塊土地就算真正地毀滅了。

(選自《我愛農業(yè)生態(tài)網》,有刪改)

7.下列對文章各段落的分析錯誤的一項是(2分) 【 】

A.第①段中舉母鵝孵網球的例子來說明動物行為學中的“超常刺激”的概念。

B.第②段舉例說明沒有蟲眼的蔬菜新鮮美味,人們吃得津津有味。

C.第③段中說“真正的自然是中性的存在”是指萬物不分尊卑與優(yōu)劣,眾生皆平等。

D.④~⑤段,說明只有采用間作和輪作、有機堆肥我們才能獲得真正的食品安全。

8.下列選項中不屬于“人類的超常刺激”的一項是(2分) 【 】

A.商販或生產者給橙子打蠟上色,給西瓜打糖水,給各種食品加進添加劑。

B.在很多超市里,越是“有機”的蔬果專柜,產品的外觀就越整齊、色彩越鮮艷。

C.現代人追求食品的原生態(tài),天然的、野生的食品身價培增。

D.人們在挑選水果時總是會選個大、味甜而且沒有疤痕的水果。

(二)閱讀《反求我心悟人生》,完成9~11題。(共9分)

佛教在中國,許多人信,許多人不信。各有各的理由,各有各的角度。但不管信還是不信,它是一種客觀存在,從東漢傳入中國,已存在了兩千多年。不但存在,還有發(fā)展,甚至發(fā)展之后又再傳回它的故鄉(xiāng)印度,季羨林先生稱之為文化史上很少見的宗教“倒流”。不但有“倒流”,還有“橫流”,它又從中國傳到日本,傳到歐美等地,幾乎遍布世界的各個角落。這說明什么,說明它有用,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世界,特別是解釋人生和人的心理。另外,還說明中華文化的博大,具有寬容與創(chuàng)新的精神。它沒有排外、自閉,也沒有盲目膜拜,自卑自怯,而是開放吸收,兼容并蓄,進而改革創(chuàng)新。中國古代之佛教早已不是印度之佛教,現在之佛教也不是過去之佛教。

佛教傳入中國之后,又新創(chuàng)幾宗幾派,已無人能說清。特別是禪宗經六祖革新之后,禪與佛幾乎是兩個概念。佛教與其他宗教之大不同處是不搞神秘化,強調自我體驗,我心皆佛,人人可立地成佛;不宣傳神主救世,而強調自度度人。有寬忍、無私、利他、和諧的一面,是積極的。中國文化在佛教西來之前,便有道,強調無為,重自然規(guī)律;有儒,強調自強不息,濟世救民;再加上佛的慈悲,中華文化就三足鼎立,巍然浩然,源遠流長。至今中國許多名山、市井的古廟里,都三教共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是在人們平常的處世用事中也常常是進為儒,守為道,退為佛,像是一套武術的攻防進守,又像是一個人,時而興奮時而沉靜。所以,如林則徐這樣的虎門銷煙的民族英雄,也是一位虔誠的佛教信徒。而他那副名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你已無法確指這里是儒、是道、還是佛。文化,是很有意思的事,就像一道好菜,當你細品其色、香、味時,已無法說清,其中是哪一種料在起作用。

對佛的體驗有一句話講得最通俗明白:“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你自己去體會吧,說出來的就不算是佛,這大概就是禪味,其實是哲學。當年愛因斯坦與波爾兩位大物理學家爭論物質能不能準確測量,直到死誰也沒有說服對方。愛氏說能,波氏說不能,叫“測不準原理”。比如用溫度計測水溫,你看到的溫度是水加上溫度計及環(huán)境的溫度而已,不是水的準確溫度。有一次毛澤東接見外賓,趙樸初陪同,客人未到,毛即風趣地說:“趙樸初,即非趙樸初,是名趙樸初。佛教有沒有這個公式?”趙答:“有。”是又不是,說不準,是哲學。佛教傳入中國后得華夏文化之靈,浴神州風土之情,是佛教,即非佛教,是名佛教。就像波爾的那支溫度計上的溫度,是水溫,即非水溫,是名水溫。它已是哲學、文學、藝術、政治、人生修養(yǎng)等等的一種混合體了。一部紅樓夢,有人讀情,有人讀理,有人讀階級斗爭。一部佛教,更是中國人兩千年來讀不完的書。你看,像梁啟超、胡適、魯迅這樣的大家都曾苦心研究佛教,魯迅還出資刻過佛經。這是佛教的妙處,每個行為都能在它的思維下找到一種實現的方法,每個人都能在它的背景下找到一個自我。山西隰縣小西天寺里,有一副對聯:“佛即心,心即佛,欲求佛,先求心,即心即佛;因即果,果即因,種甚因,結甚果,是因是果。”當我們談佛說禪時,其實是在探尋自我,研究我與周圍世界的關系。這種含義是說不很準的,也是“測不準原理”。我心茫茫,佛法無邊,唯其不準,才有大用,才有發(fā)揮的空間,兩千年不衰,天地間永駐。我們對佛千萬不敢太認真,燒香拜佛,求其顯靈;或打坐入定,求其忽通,那不是佛的本意。列寧說,真理不可太死板,也不能太靈活。至于掌握到一個什么樣的度,還是那句話,飲水人冷暖自知,你自己慢慢去品吧。

(作者梁衡 《人民日報》)

9.請用簡要的語言歸納本文的中心論點。(3分)

10.作者認為傳入中國以后的佛教是“是佛教,既非佛教,是名佛教”,不能作為這一觀點依據的一項是(2分)【 】

A.中華文化儒、道、佛三足鼎立,巍然浩然,源遠流長。

B.佛教能使每個行為都能在它的思維下找到實現的方法,每個人都可在它的背景下找到自我。

C.佛教得華夏文化之靈,浴神州風土之情。

D. 佛教已成為哲學、文學、藝術、政治、人生修養(yǎng)等等的一種混合體。

11.為什么在作者看來,“一部佛教,更是中國人兩千年來讀不完的書”?請聯系全文概括原因。(4分)

(三) 閱讀《北京聲音 》一文,完成12~16題。(共15分)

客居京城兩年,印象最深刻的是北京的靜。

北京的靜,當然不是荒涼的靜。這個城市,人口數以千萬,商圈喧嘩,樓群生長,晝夜有航班起落,車流擁堵已經到了新車上牌將議價收費的程度。①然而,所有的聲息都如同碎片,順著風,攪起一些,還沒聽真切,它們就低下來,著地了;所有含混的響動,像河底的泥草,像茶杯里的渣腳,微小地交織在主體的邊緣,反而映襯出靜的亙古遠大。

西大望路,北京CBD核心地區(qū)之一。五星級酒店與高級購物中心林立叢生,沿街面折扇般打開,每一折都是日光粼粼的玻璃大廈。那天下午,我沿著北京特有的、斜坡極長的行人天橋走至整個景象的中心,忽然發(fā)現,沒有聲音。

汽車幾乎無聲無息地從天橋下穿過。馬路兩旁,閑人和忙人都不作停留,路面經常是空的。橋的這一邊,還有舊工業(yè)廠區(qū)的遺存,鐵門鎖著,紅磚樓深處闃無人聲,只有高聳的煙囪,靜靜噴吐著白煙。白煙以上,是一片澄澈,舒緩,透明,凝固的天宇。

大音稀聲。這靜,它輕松自在,風也刮不散。它似坐著秋千,回蕩半空中,仰望著更高的深處,承接宇宙。

北京的靜,和城市地理相關。三面雄關,指縫間漏下一個平原,不接水路,氣質上與山居相近。北方苦寒,氣候干燥,日短夜長,并不適宜歡飲達旦。

我們所知的北京人最常見的問候“吃了嗎”,得到的回答往往是這樣的,“吃了,一碗小米粥,倆饅頭,擱碟咸菜,完事,您哪?”

這是晚飯,中午呢?

“拍黃瓜,一碗炸醬面,解決,百吃不厭。”

說話的人微笑,自得,驕傲,能“將就”,不“事兒”,特“簡單”,是值得炫耀與交流的談資。

歷史也為北京人留下了慣看秋月春風的穩(wěn)健。年輕時愛瞎侃吹牛的,倘不是為了謀生,過一定年齡還這樣,就教大家都瞧不上;食歉碌钠筋^百姓,基因里埋著“揣著明白裝糊涂”的地線。我有緣見過的一些北京籍或很早就生活在北京了的文化人,身上都帶著靜氣,不說大話,偶露崢嶸。若由著性子譫妄,恐怕自己心里先覺著了“沒意思”,與這座城市很相當。

北京的靜,使之真正成為北京。同樣是報時鐘,北京也迥異于上海。

我住的地方,就在北京火車站附近,在高樓上,隔著一截明城墻,能看見編好組的火車宛如慢鏡頭般進站。

生活在火車站鐘聲的領空下,早晨,中午,傍晚,慢悠悠的《東方紅》的樂曲聲,像是從天際涌來的一線潮,牽引著聽覺。因為播放的節(jié)奏偏慢,原本高亢激昂的革命歌曲聽來竟然夢幻而古典,又因傳播介質——空氣——的變化,它有時明亮,有時遲緩,或許又因為時辰的不同,中午的時候莊嚴遼闊,傍晚則蒼茫若失。糊涂的陰沉的下雪天,鐘聲悶悶的,卻傳得遠,余音縈繞在將暗未暗的城市的眼闔里,讓人們渴望回家,回到厚實的門簾裹住的又黑又靜的夜里。

聲音,是形象思維之門。推開這道門,人們跨越時空,與這段聲音的“生命”同在。②這些曾經的聲音,不僅屬于那段歷史,而且無聲地滋養(yǎng)著北京的靜。因此,去年首都博物館將“北京”聲音作為重要的非物質遺產予以展覽,確實是頗有見地的。

(作者:吳越 《文匯報》有刪改)

12.根據文章內容簡要概括“北京的靜”的特點。(2分)

13.在作者看來,造成“北京的靜”的原因有哪些?(4分)

14.下列對本文的理解與賞析,正確的一項是(2分) 【 】

A.文中劃線句①運用比喻修辭,將北京聲音低微、細小、很快消失的特點寫得細膩生動、真實傳神。

B.文中寫北京火車站的鐘聲是以靜寫聲,寫出了鐘聲的夢幻與古典。

C. 本文作者以獨特的視角通過北京的聲音寫了北京的景、北京的人、北京的歷史。

D.本文作者感悟到了北京的靜,并告訴人們要學會鬧中取靜,以求得心靈的安寧。

15.聯系上下文,談談你對文中劃線句②的理解。(3分)

16.文章結尾說:“首都博物館將“北京”聲音作為重要的非物質遺產予以展覽,確實是頗有見地的。”請認真閱讀下面兩則材料,結合本文內容,說說成為非物質遺產的聲音有什么特點?它們作為非物質遺產有何意義?(4分)

鏈接1:“北京聲音”的原始素材包含二十多個聲音文件,有唱京劇,二胡,鴿群,蟈蟈,胡同的清晨,空竹,拉胡琴,驢,磨剪子磨刀,鳥鳴犬吠,清掃寺院,寺院鐘聲等。但有人認為這些聲音很普通,甚至卑微,正如產生它們的市井生活,正如與它們相伴的、多半不會在歷史留名的普通人們。有什么必要,為普通到幾乎無人察覺的存在與消失的歷史立志呢?

鏈接2:“香炒熱白果,一粒開花兩粒大,兩粒開花糯又糯。”在當年常州狹小的胡同里,這樣帶點蘇南小調風味的叫賣聲,吸引著人們爭相購買炒白果?扇缃裨傧肼牭竭@原汁原味的叫賣聲,卻很難了。70歲的常州民俗愛好者瞿鼎滋就專門收集整理常州地區(qū)的各類叫賣聲,五年時間收集了近百種。其中有茅山的竹喇叭、端午的老虎花、灶王爺的轎子、蘆墅的熟菱、西橫林的蝴蝶籽黃瓤的西瓜、集市中的“小熱昏”……瞿鼎滋到各個社區(qū)去進行演講,所到之處無不受到歡迎,年輕人聽后感到聞所未聞,新鮮好奇;中年人聽后感到似曾相識,勾起了童年的回憶;老年人聽后倍感親切,拂開了歷史的風塵,瞬間打開了思緒的閘門。

(1)

(2)

(四)閱讀下面兩段選文,完成17~20題。(共12分)

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鄉(xiāng),積于今六十歲矣。而鄉(xiāng)鄰之生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徒,饑渴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非死則徙爾,而吾以捕蛇獨存。悍吏之來吾鄉(xiāng),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犬不得寧焉。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則熙熙而樂。豈若吾鄉(xiāng)鄰之旦旦有是哉!今雖死乎此,比吾鄉(xiāng)鄰之死則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聞而愈悲?鬃釉唬“苛政猛于虎也!”吾嘗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選自《捕蛇者說》)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然不動,?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選自《小石潭記》)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石壕吏》杜甫)

17.解釋下列短語。(2分)

(1)頓踣: (2)翕忽:

(3)逾墻走: (4)長已矣:

(5)語聲絕:

18.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兩個句子的意思。(4分)

(1)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

(2)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19.選出理解和分析正確一項。(2分) 【 】

A.甲文、丙文主要運用語言描寫,用現實主義的手法揭露了社會弊端;乙文運用間接描寫和直接描寫的方法,寫了小石潭獨特的風景,風格與甲、丙文迥異。

B.甲文運用了大量的對比層層深入地揭示造成民不聊生的原因是“賦斂”,丙文借老婦人之口控訴了賦稅之害。

C.甲文中的官吏兇悍囂張,丙文中的官吏開始時態(tài)度不好,后來能傾聽百姓的致詞。

D.乙文中因為作者仕途遭遇挫折,獨自游小石潭,所以寫魚的游弋、潭的不可知其源、環(huán)境的寂靜,其實都抒發(fā)了作者內心的孤寂和凄涼。

20.柳宗元和杜甫都是唐朝的官吏,請根據選文比較他倆的為官行為。(4分)

三、作文(共60分)

21.任選一題作文

(1)徜徉在 之間

(2)以“重逢”為題作文

要求:① 如選第(1)題請把題目補全。

② 除詩歌、戲劇外,文體不限;

③ 要突出自己的體驗和感悟,不得抄襲;不少于600字;

④ 文中不能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參考答案

1、黛、淼(渺)、鶩、xiù、q?ng

2、(1)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2)似曾相識燕歸來 (3)贏得生前身后名

(4)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5)贊美優(yōu)秀品質,詩句和品格相對應即可

3、A、D

4、(1)錯別字: 途-----圖 (2)刪除“芳香四溢”(3)“人多為患”改成人來人往,或者刪除 (4)八萬人次刪除“人次”,與前文人數重復

(5) 以及前的“,”刪除 (6)“修剪”后面加“的知識”

5、例:否------不言不語,三緘其口,對此,也許他是否定的吧?

睡------目光游離,眼皮低垂,勞累了一天,應該睡覺休息了呢。

6、答案要點:(1)我們要了解自己對環(huán)境造成的破壞;(2)我們不要過度、盲目消費;(3)我們要警惕自己購買的商品對環(huán)境、健康、社會的負面影響。((4)關心并了解產品每個生產環(huán)節(jié)所消耗的資源和排放的有害物質。

7、B

8、C

9、不能迷信佛,要參悟、品味佛意。

10、A

11、(1)佛教有用,在一定程度上能解釋世界、人生和人的心理。(2)佛教強調自我體驗、 自度度人。有寬忍、無私、利他、和諧的一面。(3)佛教在處世用事中給人以莫大的啟發(fā)。(4)佛教傳入我國以后,得華夏文化之靈,浴神州風土之情,成為一種混合體文化。(5)佛教妙在能使每個人的行為都能在它的思維下找到實現的方法,每個人都能在它的背景下找到自我。

12、不是荒涼的或亙古遠大

13、(1)和城市地理相關。三面雄關,不接水路,氣質上與山居相近。(2)北方苦寒,氣候干燥,日短夜長,并不適宜歡飲達旦。(3)北京人談話平和簡單、穩(wěn)健,一些人身上帶著靜氣,不大高聲說話。(4)報時的鐘聲也節(jié)奏偏慢,夢幻而古典。

14、A

15、這里的聲音沒有轟轟烈烈,它們是細微的瑣碎的,甚至被人忽略的。但這聲音也記載著

歷史,北京的歷史造就了北京的靜。

16、(1)來自于民間,普通的甚至卑微的,但卻能體現民族或地方特色的聲音。

(2)這些聲音與生命同在,記載著歷史,是建設城市精神,承接文化傳統的必然需求。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保護民間文化的遺傳基因。這些聲音能讓年輕人知曉歷史,傳承歷史,能引起中老年人對歲月的回憶,銘記這段歷史。

17、(1) 勞累得跌倒在地上 (2) 輕快敏捷

(3) 跳墻逃跑 (4) 長久地結束了

(5) 說話聲消失了(或“停止了”)

18、(1)那么我這差事的不幸,還不如恢復我賦稅的不幸來得厲害啊。

(2) 急忙到河陽去服役,還來得及為軍隊做早飯。

19、A

20、都用文章來抒寫對老百姓疾苦的同情。柳宗元沒有權力,只能讓觀察民風的官吏來看自 己的文章,從而來達到拯救百姓的目的。杜甫空有同情百姓之情,在百姓受到官吏壓迫的時候,他自己畏縮不前,沒能阻止官吏的行為。

21、作文見中考標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chusan/1331021.html

相關閱讀:初三年級語文暑假作業(y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