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年輕的時候,曾在禪上花費過一些心思。當太平洋戰(zhàn)爭臨近末期時,還是學生的我,每天也都面臨著:“明天也該輪到我作為學生軍出征了吧!”那時,我想求得什么—— “道”——來作為心靈的支撐,于是致力于坐禪?墒,心中總是七顛八倒,簡直達不到禪的境地,自我沉浸的世界,越想自我沉浸,心里越亂,胸中充滿焦躁惑。結果,只好愉愉把《般若心經(jīng)》藏在衣袋里,充軍去了。40年來,直到最近,我才感到忽然明白了“禪”似的。
坐禪無須過甚其詞,什么要達到自我沉浸的世界啊,什么求“道”呀,腦子里想到這些反而不行。之所以要做,是因為想做。之所以要坐,是因為想坐,僅此足矣。
年輕的時候,總愛把所有的事物都解釋得很復雜,卻沒注意到,那是自己的驕傲自大。
越想把注意力集中到什么事上,卻往往越不能集中。恰如南轅北轍。
孩子們正是因為想看電視才看,想踢足球才踢,所以能沉浸自我。坐禪也可說是如此,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注意力才能真正集中。
鐮倉時代有位高僧叫一遍上人,云游一生。有人問他念佛的秘訣。他的回答只有—句話:“唯是舍去而已”。意即,若是作為擺脫苦惱的手段才念佛,作為祈求幸福的手段才念佛的話,永遠也不能架起通向“悟的世界”的橋梁。一句話利用念佛來作為達到某種目的之手段的人,那是與真正的宗教境界無緣的。
關于浮世的原理,即政治的世界與彼岸的原理,即宗教的世界(特別是佛法)的不同所在,增原良彥氏曾在《禪》(金剛社刊)和《空海入門》(祥云社刊)中指出了這點。如果要問有什么不同的話,在政治的世界,是以目的高于手段的。其極端的例子,是馬基雅維里主義所主張的“為了達到目的,可以不擇手段。”(馬基雅維里是意大利政治家。譯者注)
而在宗教的世界,以一遍上人的例子就可明白,手段與目的,是價值相等的。也可以說,在手段中已經(jīng)包含著目的。如此說法,可能大家更容易理解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zhuyili/17674.html
相關閱讀:兒童注意力訓練的特點
注意力認知療法
如何讓自己的注意力能夠高度集中
集中注意力的六大金律
集中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