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能永遠在父母身邊,因此父母一定要讓孩子學會獨立。那么如何才能讓孩子學會獨立呢,不如從今天開始讓孩子自己做選擇吧!
現(xiàn)在許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孩子是含在口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孩子在家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什么事只要喊一聲“媽媽”或“爸爸”就萬事大吉?墒,在現(xiàn)實生活中,競爭激烈、壓力重重,孩子一旦離開父母親人建造的水晶宮,走向社會,就會像離開水的魚一樣難以生存,難以適應社會需要。
依賴心理主要表現(xiàn)為缺乏信心,沒有主見,能力不足,甘愿處于從屬地位。缺少獨立生活的勇氣與能力,做事祈求他人幫助,性格優(yōu)柔寡斷,難做決定。在學校, 他們表現(xiàn)為聽老師話,對老師的要求奉為圣旨,如果老師沒有提出具體要求,他們就會茫然不知所措;在家里,處處讓父母包辦,處處讓父母代勞,動手、動腦能力極差。
讓孩子自己做選擇
“今天穿灰褲子還是紅褲子?”在處理孩子自我生活管理的問題上,父母基本上可以放手,讓孩子學會自主選擇,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能力。當然,一些比較難的事情,如系鞋帶,家長要教孩子一些基本的技巧,當孩子成功系好鞋帶之后,對孩子所做的努力要及時做出肯定。要正確看待在生活技能學習過程的反復現(xiàn)象,記住父母的期望值與孩子的能力相匹配時,才能調動孩子的自理積極性,促進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允許后果的發(fā)生
父母也許都有這樣的經(jīng)歷,您越是不冷靜、越是督促、批評、越是替孩子著急,可事態(tài)的發(fā)展往往卻不能隨著您焦急的心情而順利進展。那么您不防保持冷靜和快樂的心情,放棄與孩子的權力斗爭,把責任交給孩子自己,這也本應該就是孩子自己的責任。放開手讓孩子去做,允許孩子做錯,允許一些自然后果的發(fā)生。關鍵的是后果發(fā)生后,如何讓孩子在補償后果中嘗到東西,如何去鍛煉和實踐社會。
別急著告訴他們答案
“這是個有趣的問題。你是怎么想的?”在孩子自己第一次學習時,父母就應該讓孩子養(yǎng)成自己學的習慣,遇到問題讓孩子學著自己去思考;而對于那些已經(jīng)養(yǎng)成依賴性的孩子,父母抱著逐漸放手的原則,不能指望孩子一下子就到位。孩子在學習的整個時間里,給孩子獨立的時間和空間,不要看管學習過程,要看結果。父母要做的是:幫助孩子找到學習途徑和方法,總結失敗,吸取教訓,鼓勵他上進。做孩子學習的指路人、幫助者、鼓勵者,而不是孩子學習上監(jiān)視者、批評者、管教者。
鼓勵孩子善用外部資源
“我覺得可以去動物園實地考察一下。”行為依賴于別人是可怕的,那么思維依賴于別人是更可怕的事情。想是做的前提,不會思考,不知道去思考的人,如同沒有靈魂一般。因此,父母要培養(yǎng)孩子的思考能力,鼓勵孩子善用外部資源,讓孩子學著自己去思考,讓孩子的思維活躍起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youjiao/484336.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