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鬧不愿上幼兒園怎么辦?你家孩子的入園準備做好了嗎?孩子不能順利入園幾乎是每一位媽媽都會遇到的難題,面對孩子去幼兒園哭鬧的情況該怎么辦?
孩子不能適應幼兒園生活的孩子不只會出現哭鬧的問題,還會伴有煩躁不安、睡不踏實、食欲下降、容易生病等問題,有的孩子還會出現如廁障礙、粘人等“退行”的表現。
其實,從心理學上講,孩子為上幼兒園鬧情緒,是非常正常的表現。依據上世紀7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瑪麗安·斯沃斯對于“早期情感依戀”方面的研究,孩子這種不愿上幼兒園的行為,其實是出于一種對母親的“安全依戀”——母親的照顧和關注會給孩子帶來安全感,而孩子會在母親離開時依然依戀母親,會出現煩躁的表現。于是就出現了每天早上幼兒園門口一張張哭花的小臉兒和媽媽憂心忡忡的背影。
而要緩解孩子入園不適應的這些問題,媽媽先要正視自身的育兒態(tài)度——到底是誰更離不開誰?生育孩子極大地增強了我們的存在感,小寶寶時刻都需要我們的呵護,也讓我們沉浸在“被需要”的感覺當中。所以在孩子入園的這一刻,這種感覺在我們心中就會大大降低。而如果媽媽自己童年的分離就沒有處理好,就會留在潛意識里,影響到我們跟孩子的分離。
回憶一下,如果發(fā)現自己確實存在這種問題,可以通過和家人傾訴自己的童年陰影和擔憂,來尋求在送孩子入園上的支持和配合,輪流送孩子,或者媽媽只負責接,從而減少每日與孩子分離所帶給我們的刺激和焦慮。
先過了我們自己這一關,解決孩子的入園和分離焦慮就完成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任務就需要跟孩子配合了,具體可以做這3件事:
做好鋪墊,減輕依戀
孩子入園后的種種表現都是由對父母的依戀造成的,依戀受阻才引起了不安全感。因此讓孩子對上幼兒園這件事提前做好心理準備很有必要。比如我們可以試試這幾個辦法:
營造獨立空間
試著在家里辟出一個相對獨立的空間,讓孩子體驗不被大人完全關注的感覺。留孩子自己看書、聽兒歌、玩兒玩具……,靜靜地關注但不去打擾,減輕他們對養(yǎng)育者的依戀。
開學之前可以提前帶孩子到幼兒園熟悉環(huán)境,告訴孩子這里有很多的小伙伴可以一起玩兒,引導他們對幼兒園生活產生興趣。同時還可以帶孩子參加一些小朋友的聚會,多接觸同齡小朋友;和孩子分享自己小時候上幼兒園的經歷,告訴ta上幼兒園會做些什么,比如會跟著老師唱兒歌、做游戲、畫畫、做手工……讓孩子對新生活有更多想象的空間,也激發(fā)孩子上幼兒園的動力。
創(chuàng)造好印象
全家人要達成一致:切勿用幼兒園來嚇唬孩子,加深孩子的恐懼,比如“再不聽話,我就告訴你們老師去”、“你再哭,我就不接你來了”……在孩子面前和老師熱情互動,讓孩子覺得老師是媽媽可以信賴的人,是媽媽的朋友,增加孩子對老師的信任。
調整作息,鍛煉自理
光是心理上對入園這件事脫敏還不夠,還要幫助孩子在生活上也能適應集體生活的氛圍和節(jié)奏。提前幫助孩子適應幼兒園的作息,比如早晨起床時間、午餐和午睡等。訓練孩子自己吃飯、自己穿衣、“食不言睡不語”,增強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對“紀律”的概念。
這一點對于“老生”也同樣適用——經過一個暑假,孩子對幼兒園的“規(guī)矩”難免會有些淡忘,生活節(jié)奏也慢了不少。所以要升中班和大班的娃,在開學前兩周,父母也應該幫助孩子逐步把生物鐘“調回”到上學時的狀態(tài)。
提起預熱,順利道別
身心的準備工作都做到位了也還不夠,畢竟只是“演習”。要想真正在入園的那一刻順利撒開孩子的小手兒,還要配合好“預告”——能明確知道明天會發(fā)生什么,會增加孩子的安全感。比如,可以教孩子認日歷,開學前每天和孩子數一數“還有幾天你就可以去幼兒園了?”再比如可以用樂高積木等玩具“倒計時”。
等到正式道別時,把孩子送到老師手中,跟孩子正式道別,千萬不要忍住眼淚扭頭就走,或者看見孩子哭自己也跟著哭,送完孩子一步三回頭,甚至有的家長實在不忍心,抱起孩子索性回家了!
這會讓孩子覺得原來以哭鬧的方式就可以不用上幼兒園,反而制造更多的焦慮。正確的做法是微笑著告訴孩子:“老師和小朋友都在等你一起玩兒哦!你吃完午飯,睡好午覺再玩兒一會兒,媽媽就來接你了!比绻⒆舆是不肯進門,就告訴ta“你現在不哭了,我會更早一點兒來接你哦!”
從家庭邁入幼兒園,孩子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父母處理得越得當,孩子適應得也越快。正視自身對分離的焦慮,積極與家人溝通尋求幫助。減少孩子的依戀,提前幫孩子了解、體驗幼兒園的生活,把握好告別時的分寸,才能幫助孩子,也是幫助我們自己在入園分離焦慮上“脫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youjiao/1123510.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