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語文學習中的積累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語文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一、積累與語文學習

  積累一詞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的基本義項是:逐漸聚集。“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所有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一個逐漸聚集的過程。事實上,學習就是一個不斷積累,形成技能的過程。在語文學習中,積累就是不斷豐富語言,形成語感和讀寫技能的過程。積累在語文學習中,不可或缺。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唐?杜甫)”、“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清?孫洙)”,說的就是不斷積累,形成熟練技能的道理。當代作家葉文玲在談到第一次寫作成功的體驗時說,“我深深明白:假如不是讀過幾百部真正的小說,我決不可能寫出那800個字”,這些話說出了閱讀積累在寫作中的至關重要性。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也把積累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課程總目標中提到,“(義教階段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階段目標中提到,“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語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12級),“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詞語,精彩語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34級),“聯(lián)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56級),“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能力和審美情趣”(79級)。

  上述目標闡述形成了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的積累“體系”:分級說明了積累的來源(課內(nèi)外閱讀、生活實際),積累的內(nèi)容(優(yōu)美詞語、精彩語段、古代詩詞),積累與閱讀體驗、生活實際、審美情趣的關系。

  二、積累與生活實際

  從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的目標闡述來看,積累的來源有有兩個方面:書本(課內(nèi)外閱讀)與生活實際。但大部分教師在指導學生形成積累時偏重甚至囿于書本,而忽略了生活這個渠道。事實上,讀懂“生活”,從生活實際中積累語言,更加不可偏廢。

  從文藝理論上說,生活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唯一源泉,作家葉文玲在《我的“長生果”》一文中暢談了閱讀體驗后在文章結尾寫到,“社會人生這部深奧綿長而無頁碼的書,我什么時候才能讀懂啊”,作家更注重的是閱讀“社會人生”。事實上,生活中每天發(fā)生的、媒體報道的新人新事、新風新貌永遠是學生寫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生活中極其口語化、大眾化的鮮活靈動的語言,又是學生寫作克服“學生腔”,做到語言生動貼切的最好實例。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在闡述“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時作了這樣的表述:“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例如:……,電影、電視、廣播、網(wǎng)絡,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布告欄、報廊、各種標牌廣告,等等”。例舉的這些媒介和載體無一不來自生活實際。

  當代語文教育家魏書生早在前幾就提出了著名的“大語文教育”觀點:在生活中學語文,在生活中積累語言。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的教科書在編排方面也體現(xiàn)了“在生活中學語文,在生活中積累語言”這一精髓。義教階段第四學段七級上冊的教科書第二單元編排了一個“漫游語文世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旨在讓學生理解“生活處處有語文”,不要忽視在生活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要注意吸收和積累社會生活的新鮮用語。教師在指導這項活動時不能把它僅當作一個階段性的活動安排,而要把它的要旨和方法貫徹到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學會積累語言。

  三、積累的具體途徑

  1、在閱讀中積累

  閱讀古今中外的文化名著,是學生提高積累、豐富語言的有效途徑。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在學生閱讀方面作了量的規(guī)范:九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總目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閱讀兩三部名著(79級階段目標);并在附錄的“關于課外讀物的建議”中列出了推薦書目。在具體的指導時,教師還應從閱讀內(nèi)容的選擇、閱讀計劃的制訂(學期計劃、計劃、假期計劃等)、閱讀效果的物化管理(摘抄、概括、心得)等方面規(guī)范學生課外閱讀行為。

  2、在誦讀中積累

  誦讀文質兼美的優(yōu)秀詩文,是學生汲取人類優(yōu)秀營養(yǎng)、積累語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的重要途徑。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義教階段學生背誦古今優(yōu)秀詩文240篇(段),并在附錄中推薦古詩文120篇(段)。教師應根據(jù)教科書進度對優(yōu)秀詩文的誦讀作系統(tǒng)指導,讓學生形成習慣。并定期舉行誦讀輔導講座,對學生難以把握的語調和句讀、難以理解的作品、難以領悟的藝術境界進行解答,幫助學生消化理解,不斷提高誦讀水平和藝術品味能力,最終形成積累。

  3、在搜集中積累

  搜集功能在信息社會體現(xiàn)得無處不在,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也規(guī)定“(義教階段學生)初步具有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搜集也是學生積累語言的重要手段。學生的搜集活動一般可分為兩類:

  一是接觸搜集。學生把在生活中接觸到的各種語言媒介和載體顯現(xiàn)的語言現(xiàn)象、語言信息搜集起來。這種搜集活動發(fā)生在隨時隨地,形式比較靈活,學生積累到的是鮮活靈動的生活語言。

  二是分類搜集。學生按一定的專題從各種語言載體中搜集語言信息,如在學習詩歌《在山的那邊》時讓學生搜集有關人生理想的格言,學習散文《紫藤蘿瀑布》時搜集吟詠花草的有關詩詞。這種搜集有一定的限制、目的,難度較大。但積累到的語言信息容量大、系統(tǒng)性強。學生通過此類活動實現(xiàn)了同類語言材料的鏈接。

  4、在交流中積累

  以交流為主要手段的合作學習是新的學習方式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交流之于積累的作用尤為重要,因為學生的閱讀和生活體驗是極具個性化的行為,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交流能溝通個體偏狹的理解,使語言的積累達到融會貫通。交流所達到的效率永遠是優(yōu)于個體行為的效率,因為有交流就有兼收并蓄,學生花很短的時間(相互交流的時間遠比獨自探索的時間要短)積累到了不同的語言信息;有交流就有辨?zhèn)未嬲妫诒嫖龊腿∩嶂械姆e累加深了學生對語言的感悟。另外,交流活動帶來的彼此認同和成功感受,又是語言積累以外的另一層妙處了。交流的形式多種多樣,可采用課堂討論、辯論會、積累成果展示(如摘抄筆記、心得體會)等形式。

  5、在運用中積累

  語言積累是為了運用,即最終形成讀寫技能。不會運用的積累再多,也只能算個“兩腳書柜”;在運用中形成的積累更具深沉厚重。在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運用:

  ①詞匯積累的運用。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對詞匯積累的編排自成體系,第四學段(79級)的教科書在每篇選文后的中到出了要求掌握和積累的詞匯——“讀一讀?寫一寫”,編排意圖不僅僅是正音(讀一讀)、書寫(寫一寫),而更重要的是語言材料的積累,可讓學生不斷地豐富語言。教師在指導可要求學生“說一說”(選用單個詞語或多個詞語組合口頭造句)、“用一用”(選舉多個詞語進行情景語段寫作),通過這些訓練使文本的語言最終成為學生自己的語言。

 、谏钫Z言的運用。

  學生搜集到的生活語言,也要在運用中積累。具體的做法是鼓勵學生在寫作中使用生活語言,并在寫作講評中設立語言大眾化、生活化的評價標準,師生共同討論、評點。通過這些訓練使生活的語言最終成為學生自己的語言。

 、蹆(yōu)秀詩文的運用。

  學生誦讀的優(yōu)秀詩文也要運用到寫作中去,主要做法一是讓學生多做詩文改寫、續(xù)寫之類的練習,使學生充分理解優(yōu)秀詩文的意趣和意境,并有所創(chuàng)新;二是在寫作中準確引用、闡發(fā)詩文意蘊,在運用中加深對優(yōu)秀詩文的品味。通過這些訓練使文化沉淀的語言最終成為學生自己的語言。

  總之,在語文學習中,我們只有“積跬步”——不斷地積累,才能“致千里”——形成良好的語言素養(yǎng)。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chuzhong/340617.html

相關閱讀:初一學習方法:要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