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最容易碰到的養(yǎng)育難題——
寶寶挑食偏食怎么辦?
糾正孩子挑食,重在父母心態(tài)
家長都知道,挑食偏食會引起兒童營養(yǎng)攝入失衡,對生長發(fā)育極為不利,但是苦于找不到有用的糾“偏”辦法。家有挑食兒,媽媽最關心的是怎么讓孩子改掉這個壞習慣。
正確認識偏食挑食
很多研究報告都認為,被父母認為挑食孩子每天所吃的所有食物,熱能和各種營養(yǎng)素的攝入雖然相對少一點,但一般還是能滿足營養(yǎng)需求的;孩子的體重增長稍慢一點,但絕大多數(shù)還在正常范圍內。
挑食是否真的影響了孩子的生長發(fā)育是因人而異的,需要專業(yè)的兒科醫(yī)生和營養(yǎng)師的評估。家長不能也不應該自己給孩子下“挑食偏食”的判斷。
國內外的相關調查顯示:
1. 挑食行為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有所改善,學齡前期是孩子挑食的高峰。
2. 挑食與真正的生長不良之間并沒有很明確的關系。
3. 有挑食行為的孩子,其身高和體重或許略微落后于不挑食的孩子,但大都仍在正常范圍內,不少超重的孩子也有挑食行為,但是一般只有比較瘦小的孩子挑食才會引起父母的重視。
挑食存在著明顯的“度”的差異:
嚴重挑食的孩子——每天只吃幾種固定的食物。
輕度挑食的孩子——可能是只吃葷菜不吃素菜,也有只吃素菜不吃葷菜,其中以不吃蔬菜更多見;有的只是不吃某一類食物,如不吃豆制品、不吃水產品;也有就只是不吃某一種食物,如不喝牛奶、不吃芹菜、不能有蔥姜等等。
怎樣糾正挑食和偏食
* 避免對孩子進食的過分關心,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很重要
有一點父母可能沒有注意到,孩子挑食、偏食、甚至拒絕進食可能是他們對父母的一種反抗。不少父母對孩子吃什么、吃多少過于關注,無形中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壓力,孩子能做的就是索性不吃。這在獨生子女家庭非常多見。
在很多家庭,孩子吃飯好不好,簡直成了全家人心情的“晴雨表”,孩子吃好了,全家高興,孩子吃少了,全家忐忑不安。孩子每天該吃什么,什么時候吃,全家天天開研討會。然而,大人在意的是孩子吃多吃少,卻不關心孩子怎么吃,吃得是否愉快。
門診案例:
媽媽一直抱怨嘟嘟不好好吃飯,可是檢查發(fā)現(xiàn),嘟嘟的生長發(fā)育完全正常,身高和體重還略超同年齡孩子。讓嘟嘟媽媽仔細記錄下嘟嘟連續(xù)三天的飲食情況,結果發(fā)現(xiàn):才18個月的嘟嘟,每天的進餐次數(shù)超過10次,還要吃魚肝油、鈣粉、益生菌、牛初乳,加上補鋅、補鐵……
也就是說,除了睡覺,嘟嘟清醒的時候,平均每半小時到1小時大人要往他嘴里填塞各種食物。吃,成了嘟嘟的大負擔。我們怎么能說這是寶寶在挑食?
* 關注怎么吃比吃什么更重要
對于挑食的孩子,很多媽媽急切地想讓孩子哪怕多吃一口都好,求著、哄著、騙著。而實際上,那些挑食,但生長良好的孩子來說,在食物攝入量方面并沒有太大的問題,而且相信他們也不會餓著自己。正是因為家長的乞求、逼迫反而會使他們“哪壺不開提哪壺”。
父母應該把對孩子吃什么、吃多少的關注點轉移到孩子怎么吃上面來,關注怎樣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進食習慣和進食興趣,從根本上改變孩子挑食的行為。
門診案例:
小米從小愛喝奶,對添加的輔食似乎一直不太感興趣,為了滿足小米的營養(yǎng)需求,媽媽總是把添加的米粉和蛋黃等都混合在奶粉里用奶瓶喂。小米1歲以前倒也一直是白白胖胖的。轉眼小米快2歲了,仍然只是對奶瓶情有獨鐘,拒絕任何固體食物,每次吃飯就等著媽媽給喝“糊糊奶”,這時媽媽才感覺到事情的嚴重性。
醫(yī)生檢查確認,目前為止小米的生長狀況還算正常,但已經表現(xiàn)出身高、體重增長逐漸偏離正常的趨勢;而且由于吞咽能力差,流口水多,說話口齒也不清。
小米媽媽在醫(yī)生的鼓勵下,痛下決心,堅決讓小米戒掉喝奶瓶的習慣。經過一個星期的較量,小米終于開始接受用小勺吃米糊。小米和小米媽媽都需要繼續(xù)努力。
門診案例:
童童媽媽對為了完成奶粉罐上標注的奶量,每天費盡心機、不辭辛勞地連喂帶灌,哄童童多喝奶,于是,童童每次喝奶都要磨蹭半天,媽媽就選擇在他半夢半醒的時候喂奶。這樣的喂養(yǎng)方法,造成的后果是童童很難建立起有規(guī)則的進食規(guī)律。
經過醫(yī)生的指點,媽媽改為每3個小時喂一次,每次20分鐘就結束,不管童童喝多少;每天再用勺子喂米粉1~2次(或果泥、菜泥等輔助食品)。雖然童童吃得不多,但媽媽堅持喂,培養(yǎng)童童的興趣;3天后,童童開始對勺子和米粉感興趣了,雖然童童喝奶還是磨磨蹭蹭的,但對吃其他輔食的興趣逐漸增加。
* 允許孩子對食物有偏好和選擇的權利,培養(yǎng)孩子對食物的興趣
孩子是獨一無二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偏好,而且有自己選擇的權利。父母應該允許孩子根據(jù)自己的偏好,選擇自己喜歡的食物。父母要做的是,逐步培養(yǎng)孩子更廣泛的口味,對各種食物的接受能力和良好的飲食習慣,
幫助孩子盡早自己進食,享受自主進食的樂趣。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的自主性越來越明顯,自己走、自己吃,媽媽可以充分利用這個機會,培養(yǎng)孩子自己動手吃飯的能力,同時讓孩子愛上吃飯。
* 9個月左右,孩子就能準確地抓取條狀、塊狀的食物,放進嘴;
* 1周歲時就能自己握小勺,舀進嘴;
* 18個月用小勺吃飯少有掉落;
* 2歲基本能自己進食。
允許孩子選擇愛吃的食物,才能讓孩子對吃飯發(fā)生興趣。有媽媽擔心,如果允許孩子
自己選擇食物,是否是慣著他了。其實,孩子不情愿非要他吃不愛吃的食物,這樣只會更加劇孩子的反感?梢栽谔峁┖⒆酉矚g食物的基礎上,同時提供他不太喜歡的食物,通過潛移默化,讓孩子逐漸接受。
門診案例:
2歲的笑笑,每天重復吃同樣的食物。早上必吃肉餡小餛飩,中午、晚上只吃米飯,蔬菜只限于土豆泥、南瓜泥和冬瓜,葷菜只吃蒸雞蛋、蒸肉泥;每天能喝大約500~600毫升的配方奶,吃一小個蘋果或香蕉。
經過營養(yǎng)醫(yī)師的指點,媽媽每天照舊準備好這些食物,讓笑笑上桌和全家人一起吃。高興的時候,笑笑會吃上一兩口大人的飯菜。這樣,笑笑的飲食大體能提供身體所需的營養(yǎng)素,只是缺少綠葉蔬菜,維生素供應偏少,食物偏細軟。笑笑媽一方面耐心等待孩子自身的變化,一方面在家人的膳食中注意加上比較細小的綠葉蔬菜,方便笑笑隨時嘗試。
不愛吃蔬菜的孩子很多,不過并不是所有的蔬菜都不吃,土豆、南瓜、冬瓜等可能愿意吃,那就先以這些蔬菜為主,適當配上其他的蔬菜,全家人一起吃,遲早孩子會嘗試其他蔬菜。把蔬菜作成餃子餡,蔬菜和肉一起燒煮等也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孩子可能容易接受。
家長要以身作則。大人對食物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對食物的態(tài)度。媽媽愛吃蔬菜和水果,孩子也更愿意吃蔬菜和水果。全家一起進餐,一家人的食物的品種要比孩子單獨的更豐富,選擇的余地更大。全家人其樂融融的進食氛圍對孩子是“最好的開胃劑”。
* 耐心再耐心,讓孩子反復嘗試
反復嘗試是孩子接受新食物的前提。對于1~3歲的孩子,看似固執(zhí)的行為,其實是他的心理發(fā)育水平所造成的。對于孩子來說,整個世界都是新奇的,都需要探究一番。孩子對待食物的態(tài)度與對待玩具是一致的,他需要去嘗試、需要去探究,在不斷地嘗試和探究中,才會最終明白,這是好吃的。
這時候,他們往往對同一個故事百聽不厭,會固執(zhí)地只吃某幾種食物。如果這些食物大體上能達到營養(yǎng)平衡,媽媽就不必急于糾正,隨著成長,孩子慢慢會走出“固執(zhí)和重復”階段。
讓孩子一起準備食物也是一個很好方法,可以培養(yǎng)孩子對食物興趣。2~3歲的孩子可跟家人一起挑揀蔬菜,觀察烹飪過程,幫助擺放餐具等。利用孩子喜歡的卡通人物鼓勵孩子吃不愛吃的食物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 合理添加輔助食品,擴大孩子的食物種類
嬰兒4~6個月開始添加輔助食品,這階段正是味覺的敏感期。這個時候,多接觸各種不同口味的食物有助于嬰兒發(fā)展味覺,今后能接受不同味道的食物。因此,在剛開始給寶寶添加輔助食品時,吃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讓他有機會嘗到不同的味道。讓孩子逐漸適應不同的食物質地,擴大食物種類和品種。
* 合理安排膳食,彌補挑食和偏食孩子的營養(yǎng)不足
挑食和偏食不是很容易就能糾正的,在盡力培養(yǎng)孩子良好飲食習慣的同時,合理安排孩子膳食,以便彌補因挑食和偏食而造成的營養(yǎng)不足。一日三餐以外,選擇健康食品作為零食,補充正餐的不足。不喜歡吃蔬菜和水果的孩子,可以給他一些瓜果蔬菜小食或者蔬果汁、蔬果干等;對不喜歡吃肉的孩子,可以給他各種肉干、豆制品以及堅果類零食等。奶制品也是很好的零食。
特別提示:
如果孩子反復拒絕某種食物,或者吃了某種食物后表現(xiàn)得非常煩躁,建議暫緩添加,必要時進行過敏檢測。如果確實存在食物過敏,那么這種食物完全應該避免?梢栽趯I(yè)營養(yǎng)師的指導下,通過食物的合理搭配,獲得全面的營養(yǎng)。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zaojiao/586656.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