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在藝術活動中促進幼兒發(fā)展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才藝培養(yǎng)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我們改變以往的“技藝教育”,主張在整合性藝術活動中促進幼兒發(fā)展,其主要過程是:

一、讓幼兒充分地表達感受;

二、讓幼兒真實地體驗;

三、讓幼兒盡情地表現。通過實踐表明:

1、藝術活動不再僅僅局限于技能、技藝的訓練,表現不再是工具,更多地成為整合性活動,融合了德智美各種素質;

2、營造寬松的氛圍讓幼兒自主地表現探索。

以往的藝術教育等同于“技藝教育”。把以“自由創(chuàng)造”為特征的藝術活動變成操作性的模仿活動,把教育的重點放在培養(yǎng)幼兒的表演能力和表現技巧上,對藝術的審美價值及無限創(chuàng)造特征沒有足夠的估計,并且藝術教育完全以分科的形式進行,忽視了各藝術領域之間存在的聯(lián)系。而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各領域的內容要相互滲透”,現代教育提倡“融合式教學”。且對幼小的兒童來說,他們的心靈中,真、善、美也是自然統(tǒng)一的,沒有分化。

基于這些理念我們提出,實施整合性藝術活動的方案,改變以音樂、美術作為藝術教育內容的初衷,主張以審美教育為突破口,用真、善、美的人文主義精神,對兒童進行整體性、融合性、開放性的生態(tài)式教育,達到人在實踐中的全面自由發(fā)展的終極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藝術活動的目標體系是“感受——體驗——表現”,而我們綜合性藝術活動的基本程序也是“充分地感受——真實地體驗——盡情地表現”。

下面就從“快樂與不快樂”這個主題來談談整合性藝術活動地開展。

一、讓幼兒充分地表達感受

幼兒的生活經驗及年齡特征、發(fā)展水平,是我們開展一切教育活動的重要依據。一個理想的教育活動,在活動主題、內容的產生上,在活動過程的方法運用中,都必須十分重視幼兒的經驗。況且,在提倡以兒童為主體的今天,我們必須“進入兒童的內心世界,把兒童的思想真正呈現出來。”老師要了解孩子們關注什么,需要什么,希望接受什么。這個過程我們采用的主要是師生互動式的對話交流。對話是一種平等、開放、自由民主、快樂和諧、富有情趣和美感,時時激發(fā)新思路和新思想的交談。它是師生雙方積極參與,處于人格平等的雙向交流,彼此充滿愛心、信任、傾心地交談。對話能是兒童感到新鮮、驚奇、激動、振奮、產生努力探索的愿望。

活動一:孩子們在欣賞《賣火柴的小女孩》這則凄美的童話故事時,很快被故事內容所感染,并紛紛表達了他們的內心感受:“她好可憐”;“襪子也沒有”;“鞋子被搶走了”;“走在雪地上,腳都凍得發(fā)紫了”;“她沒有衣服穿”;“她一點也不快樂,很傷心”……在表達了他們的感受之余,還討論到了XX小朋友的爸爸得了肝癌住院了,媽媽在醫(yī)院陪著,XX沒有爸爸媽媽陪覺得很不快樂。同時他們開始關注張貼在 教室里的很多貧困兒童的劇照,在吃飯、睡覺、玩耍時都議論紛紛:“他們腳上的鞋子是破的”;“衣服也都臟兮兮的”;“學校里連桌子也沒有,只能在石頭上寫字”;“他們的爸爸媽媽都不在了嗎?怎么都是哥哥姐姐們背著小孩呢?”;“他們吃的是干巴巴的饅頭,好可憐噢”……

活動二:在欣賞《大餐》這幅美術作品時,幼兒又很積極地表達了他們的感受:“很多很多漢堡疊在了一起”;“這些人拉著圓圈在漢堡上跳舞”;“他們一邊吃漢堡,一邊跳著舞”;“看著它,我真想吃。”……說著說著大家就談到了“肯德基”,“我在肯德基店里過生日過了”;“媽媽帶我去了好幾次”;“我喜歡吃辣子雞”;“肯德基里面還可以玩,很開心”…… 在與孩子們近距離的交流中,教師所擔任的角色主要是幼兒的傾聽者。意大利瑞吉歐人認為教師的重要角色就是幼兒的傾聽者。傾聽幼兒就是尊重幼兒,就是對幼兒的關注,就是對幼兒及幼兒意見敞開心扉的最好方式。通過傾聽了解幼兒,了解到他們的經驗,他們的興趣點——關注什么,需要什么,希望接受什么。這些正是一切教育活動的前提所在。

二、讓幼兒真實地體驗

現在的孩子們大多被快樂包圍著,而且以自我為中心,很少能注意到別人不快樂的情緒,如果能讓他們學會先體驗別人的“快樂與快樂”,并為自己所擁有的而“驕傲”將是很有價值的。 幼兒對賣火柴的小女孩、貧困兒童的感受只是停留在“他們好可憐”的情緒反應上,是浮于表面的。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解讀>》中“藝術教育激發(fā)興趣的目的是將淺層興趣引申,并提高到有一定深度的動機水平上,這叫動機呼喚。動機呼喚就是把兒童原有的興致導向內化,將表面的熱情轉化為幼兒主動從事活動的推動力,使之成為積極主動的參加者。” 于是我們師生一起對“快樂與不快樂”這個問題進行了討論,并從幼兒對美術作品《大餐》和文學作品《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感受中生成了“吃肯德基”、“參觀福利院”兩個活動。

活動三:吃肯德基的這個活動中,我們讓幼兒自帶10元錢,自己排隊選購了愛吃的肯德基食品,自己解決了購買過程中發(fā)生的矛盾(錢不夠了,那就換一樣吧;還剩幾塊錢,可以再買個脆皮甜筒;用哪一張優(yōu)惠券既能吃到愛吃的,又可以多吃一點……)自己結伴分坐在肯德基店的一角,一起分享體驗了吃肯德基的快樂。當畫快樂的事情時,就有小朋友畫了吃肯德基。

活動四:在體驗了吃肯德基的快樂之余,又讓幼兒體驗了福利院小朋友的生活。在福利院大家看著那些哭著的孤兒,聽著阿姨們的介紹,臉上都露出了嚴肅的表情。有幾個小朋友捂著鼻子,說:“好臭啊!”并發(fā)出了內心的感受“他們太可憐了”,回到幼兒園,師生又一起談了此行的感受,并把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出來。好多小朋友還呼吁“讓我們來幫助他們吧”。

這里教師以觀察者的身份幫助幼兒真實體驗到了“快樂與不快樂”,讓他們的情感得到了內化,激發(fā)了他們內在的幫助欲望。幼兒的情感、欲望、提出的問題有時隱藏在行動與孩子間的對話之中,這樣就要求教師適時地去了解,觀察幼兒,教師不僅需要敏感的眼睛、耳朵,而且還需要敏感的心靈,要能進入幼兒的內心,體察幼兒的心聲,呼喚幼兒的內在動機。這正是綜合性藝術的情感基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youjiao/549621.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