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狀元的成長的反思(五)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學齡前教育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接上文)
讓我們來看這些狀元所受教育中共性的地方:

1、傳統(tǒng)美德教育

傳統(tǒng)美德無論那個國家,哪種文化,都是教育的第一重任,對真善美的追求是全人類活著的目標,不論它以何種教育方式出現(xiàn),比如親近自然,各種自然教育學派如自然教育法、華德福教育法等。

2、信任和自信

哪一個沒有生活在信任和自信中呢?他們都提到家長和老師對孩子的信任有多么重要,而且正如那位四川狀元寫的:因為他們相信我,我才學著去相信自己。我們回想一下,我們是怎么知道“我”這個詞的,如何定義我們自己的姓名和我們思想內(nèi)在的關系的?不就是家長、老師、朋友在我們耳邊不停地說,你是***,你很優(yōu)秀,你作文很好,你運動很差--然后我們就定義自己。所以關于自信的教育,是先有別人對孩子的信任,才有孩子自己信任自己。那么拋開狀元我們看看,這是什么理論,這是蒙氏的精髓,相信孩子(也是人類)內(nèi)心的強大力量。

3、勇氣和毅力

也就是大家說的,不要膽怯啊,戰(zhàn)勝困難啊,挫折教育啊。其實所有的成人都知道,與其說是戰(zhàn)勝困難不如說是戰(zhàn)勝自己,戰(zhàn)勝自己的內(nèi)心。這是我們現(xiàn)在常說的情商教育,但對勇氣、對毅力的贊賞和推崇是中華民族最悠久的傳統(tǒng)之一,在這里很好地找到結合點了。

4、獨立精神

他們的父母很注意培養(yǎng)他們的自立,從生活自理能力到精神的自立,獨立的思考。正如這些狀元的事例中可以看出,他們都是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成功學生。如果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如果不會獨立思考,那么他們只是考試機器,如那位“做書蟲也做玩家”的狀元文中所言:“不會獨立思考的人如何勝利呢?”。讓孩子早日獨立面對人生,學會生存,這是教育的目的,那么途徑呢,在信任孩子的基礎上培養(yǎng)他的獨立精神,是什么?是蒙氏。

5、言傳身教的問題

因為我們的優(yōu)點和弱點一起都會教給孩子,所以父母的自我完善才變得重要,父母的三省吾身和改正自身的勇氣非常必要。

6、關于快樂本身

讓孩子感到快樂并不是做秀,快樂的本意是真實的生存。只有我們內(nèi)心的平靜和平和,我們發(fā)自內(nèi)心的快樂才能將真正的愉悅達觀的心境傳達給孩子。只有我們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孩子才能做到。于是快樂教育首先是父母自己的教育,是自己在繽紛繁雜的世界中明確自己想要的東西并為之奮斗的過程。就像狀元們文中有表達的,母親讀金庸快樂,于是金庸給女兒帶來了快樂,于是讀書成了快樂。

7、關于因材施教

沒有兩個孩子是完全一樣的,沒有兩位媽媽是完全一樣的,所以不可能有一個萬能的制造優(yōu)秀的教育方法。所以在教育的具體問題上討論的,永遠只是個案的參考。 一句話可以讓一個孩子自卑很多年,卻可能激勵另一個孩子很多年,所以簡單的COPY別人的教育是不可能的,只有在耐心地觀察和體會自己孩子的基礎上,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之路。耐心的觀察,因材施教,這是誰的理論?你說是蒙氏,我說是孔子。

8、關于嚴格要求和放任自由

這里是一個度的把握,與這個度相關的,是原則的把握,是時間的把握。我們的孩子比較小,和他們談到的時間規(guī)律還有所差異。那么我們就看學齡前,大致公認的分法是0~1歲,1~3歲,3~6歲,不同的生命階段,有不同的主要特點,不同的教養(yǎng)與教育方式,不同的“限制與放任”的度。所以雖然大家在一起討論度的問題,但其實是和孩子的成長階段緊密相連的,這是嬰幼兒和學齡前兒童的心理學。

9、教育之條條大路通羅馬理論

回觀這些狀元,這些應試教育的成功者在回首他們受到的教育的時候,有多少內(nèi)容是應試教育本身給我們留下的痛苦回憶呢?所以深刻地體會到一句話“功夫在詩外”。這些狀元的父母做的,可能更多的是品德教育、養(yǎng)成教育、心性教育,收獲的,卻是應試教育的碩果。教育方式是千差萬別的,每一位父母都可以成為好父母,在信任孩子的時候,也要信任自己。在應試教育和新興的教育理念之間,本質(zhì)是統(tǒng)一的,名字有差異而已。

教育是神圣的,我們自以為在教育孩子,實際是他們在教育我們,他們以純潔無暇的心靈反襯出我們身上的任何一個污點。只有有膽量挑戰(zhàn)自己的人,才敢于真正地投入教育。教育不是神圣不可攀的,她發(fā)生在每時每刻每一件小事上,真正的教育沒有標準教科書,偉大的教育來自點滴生活。(轉下文)

關于狀元的成長和我的反思(六)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youjiao/470308.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