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了解被譽為“邊緣詩人”的沃爾柯特的創(chuàng)作風格。
2.透過詩歌的語言來理解其內(nèi)涵。
3.鑒賞這首詩的藝術(shù)手法。
【教學(xué)難點】
理解詩歌表達的思想情感。
【教學(xué)時間】
1課時。
【教學(xué)過程】
(2)導(dǎo)語
群島環(huán)繞的加勒比海最東端,在一串珠鏈般的小安的列斯群島里有一個地圖上不易找到的島國圣盧西亞。1992 年度諾貝爾文學(xué)獎授予圣盧西亞詩人德勒克?沃爾柯特 (Derek Walcott) ,標志著這個 12 萬人口的島國文化進入了世界詩歌名作之林。
二、作者簡介
沃爾柯特,即德勒克?沃爾柯特 (Derek Waleott) 。圣盧西亞人,他有英國、非洲和荷蘭血統(tǒng),會英語、克里奧耳英語和克里奧耳法語 ( 本地土語 ) 以及西班牙語,使用英語寫作。他在多種文化交叉錯雜的環(huán)境下成長,然而他的國家——1979 年才獲得獨立的國家——沒有自己的歷史和文化傳統(tǒng),這使沃爾柯特成了不同文化之間的精神“分裂”者和無家可歸的流浪者。
沃爾柯特的詩,正是在這種多元文化的背景上定位的。瑞典文學(xué)院在諾貝爾文學(xué)獎頒獎詞中指出,授獎給沃爾柯特是由于他的詩“大量散發(fā)光和熱,并深具歷史眼光,是多元文化作用下的產(chǎn)物”,“沃爾柯特在他的文學(xué)作品中為他的文化環(huán)境定了位,并通過它們向我們每一個人說話”。 沃爾柯特是一個富于愛心的詩人,盡管異化主題和“海難”主題貫串在他的詩中,但他的詩同時又有一種生活的厚實感和韌性的生命力,使人得以“海難余生”。 《黑八月》即是這樣一首詩。
沃爾柯特尊崇希臘詩的古典傳統(tǒng),在他詩中,古希臘的意象屢見不鮮。然而這不只意味著沃爾柯特從古希臘汲取靈感,更主要的是他希望像古希臘詩人一樣開創(chuàng)小安的列斯群島的文化。他筆下的愛琴海實際上是熱帶風光的加勒比海,他筆下的荷馬與希臘英雄則是印第安巫師與加勒比漁夫。
在詩風上,沃爾柯特是傳統(tǒng)詩與現(xiàn)代詩相結(jié)合的詩人,他不隨俗,當詩趨于“反詩”而顯得藝術(shù)性“式微”之際,作為“邊緣詩人”的沃爾柯特自行其是,獨樹一幟地表現(xiàn)出豐富華美的詩風。
這是由詩歌語言、音樂因素、繪畫因素的交織共同構(gòu)成的。在語言上他吸收伊麗莎白時代古典詩的富麗與巧妙,而西印度群島的駁雜的語言背景更增其豐富色彩;在音樂性上,他在格律詩已經(jīng)過時的 20 世紀使用格律 ( 因變體而現(xiàn)代化了的格律 ) 寫詩,并大量采用半韻、偏韻和諧聲;沃爾柯特自己又是一位畫家, 以水彩畫見長,他的詩與畫一樣充滿了熱帶色彩與形象,使讀者仿佛漫步于印象派的畫廊。
沃爾柯特從 18 歲出版第一本詩集起,至今已出版詩集和長詩 15 部,包括《海難余生》 (1965 年 ) 、 《海葡萄》 (1976 年 ) 、 《星蘋果王國》 (1979 年 ) 、 《幸運的旅客》 (1984 年 ) 、 《仲夏》 (1986 年 ) 、自傳性敘事長詩《另一半》 (1973 年 ) 和史詩體敘事長詩 ( 荷馬 ) (1990 年 ) 等。
三、學(xué)生自讀,小組內(nèi)討論
1.詩中的“雨季”和“太陽”象征什么?
2.如何理解“我將已學(xué)會愛黑暗日子同光明日子一樣”?
四、小組交流
1.詩中的“雨季”和“太陽”象征什么?
可以是多元的理解!坝昙尽焙汀疤枴笔菍α⒌囊庀,可理解為是人生的灰暗和人生的陽光;是生活中的挫折和轉(zhuǎn)機;是社會的黑暗和光明;是內(nèi)心情緒的憂郁和開朗等。
2.如何理解“我將已學(xué)會愛黑暗日子同光明日子一樣”?
理解一:詩的結(jié)尾“我將已學(xué)會愛黑暗日子同光明日子一樣”是詩意的升華,反映了詩人的生活態(tài)度,不是以廉價的樂觀給人安慰,而是以寬廣深厚的態(tài)度接受生活,坦然面對生活的逆境,才能夠更加珍惜美好的事物。
理解二:我盼望太陽的出現(xiàn),而當她出現(xiàn)時,“我將已學(xué)會愛黑暗日子同光明日子一樣”,我已習(xí)慣黑暗,而習(xí)慣黑暗的眼睛會對光明熟視無睹,這是生活給我們帶來的嚴峻考驗。
理解三:“我將已學(xué)會愛黑暗的日子同光明日子一樣,/愛黑的雨白的山,而從前,/我只愛我的幸福和你。”豐盈的心靈充滿寧靜、厚實感,它與天空、大地、人群甚至生命中無法逃避的黑暗友好地相處。因為內(nèi)心的豐盈,詩人的詩歌世界變得十分堅定,任何我們稱為“黑暗”的事物都無法對詩人構(gòu)成威脅。豐盈的心靈,它敏感、開闊,能隨時隨地接納身外的悸動,滿懷欣喜地在一個樸素的環(huán)境中享受風暴之后的寧靜。
五、師生對話:這首詩有哪些獨特的藝術(shù)手法?
1.詩歌的語言充滿了濃郁的熱帶氣息,色彩鮮明,追求詩畫合一!昂诎嗽隆、“腫脹的天”、“黃房間”、“山嶺冒煙”“、河流泛濫”、“繁花的額”、“黑的雨白的山”等等,是由詩歌語言、繪畫因素的交織共同構(gòu)成的。
2.語言多姿多彩,將夸張、比喻和比擬等修辭手法使用得出神人化,想象特別、描寫新奇、抒情真摯,使人可見、可觸、可感。 詩歌首先寫到了“黑八月”的雨水和“腫脹的天”, “一切東西都進地獄”,大家都在盼望著太陽。詩人想象太陽的方式是非常奇特的,擬人化的太陽是非常有性格的,她像一個小姑娘,不管“山嶺冒煙”還是“河流泛濫”,她都“抱窩不出”、“躲在房里賞玩古老東西”,這些“古老東西”里竟然還有“我的詩”!澳墓芾/像一摞菜盤從天上摔下來”,用視覺寫聽覺,形象地描繪雷聲。面對這樣一個遲遲不露面的太陽,詩人沒有抱怨,反而說“我愛你”;而且,“慢慢學(xué)會”、“愛這陰暗的日子”。 第六節(jié)中,太陽終于出來了,這是詩的高潮所在。詩人用了非常親切、溫馨、華麗的詞句如“體諒的眼”、 “繁花的額”、 “雨的珠簾”等,表達出詩人見到太陽的欣喜無比的心情。
3.詩三行為一段,反映一種形式上的對稱,造成一種奇特的效果,形式本身就具有一種詩的韻味。
六、擴展閱讀
讀沃爾柯特的作品《海上遇難者》 ,分析詩的含義,鑒賞其美學(xué)特征。
海上遇難者
饑餓的眼睛吞沒了一小片帆
海景。 地平線無窮地穿過它。 行為增加狂亂。我躺下,
飄過一株棕櫚樹的影子,
唯恐我自己的腳印增加。 吹動的沙,細如煙縷,
厭煩,移動沙丘。
拍岸浪花如兒童厭倦它的城堡。 鹽的綠藤帶著黃色喇叭花,
一張網(wǎng),緩慢移過虛無。
虛無:用來充滿白蛉之頭的狂怒。 一個老人的快感:
早晨:沉思的流露,思考著
枯葉,自然的詳圖。 陽光下,狗糞
結(jié)殼,如同珊瑚發(fā)白。
我們在土地中結(jié)束,從土地中開始。
起源,在我們自己的臟腑里。 如果我傾聽,我就能聽見珊瑚肉在建筑,
沉默被兩片海浪拍擊。
劈開一只海虱,我就劈開雷霆。 神一般被消滅的神的頭顱,藝術(shù)
與自我,我放棄
死去的暗喻:杏樹那葉片一般的心, 如同一只黃色堅果的腐朽的成熟大腦
孵化出
它那海虱、白蛉和蛆蟲的喧嘩, 綠酒瓶的真理被沙堵塞,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gaoyi/62196.html
相關(guān)閱讀:《師說》教學(xué)設(shè)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