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整體感知文章的大致內容。
預習內容: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遷徙( ) 襲擊( ) 按捺不住( ) 憔悴( )
惶惑( ) 溫馨( ) 水中之屑( ) 拋錨( )
2.找出下列詞語中的錯別字并予以改正。
焦燥( ) 篇副( ) 磐香( )
巔簸( ) 陡鞘( ) 山涯( )
3.成語積累。
(1)心里急躁,克制不住。指激動、憤怒等感情無法抑制。( )
(2)形容神態(tài)失常,失去自制力。多用于形容閱讀詩歌、戲曲、音樂、小說等時的忘我的精神狀態(tài)。( )
4.文學常識。
曹文軒,1954年生,江蘇鹽城人,F任北京大學教授、現當代文學博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主要著作有:長篇兒童小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8題。
①人們早已發(fā)現,人生實質上是一場苦旅。坐在這輛車里的人們,將在這樣一輛擁擠不堪的車里,開始他們的旅途。我們可以想像:車吼叫著,在坑洼不平的路面上顛簸,把一車人搖得東歪西倒,使人一路受著皮肉之苦。那位男子手托下巴,望著車窗外,他的眼睛里流露出一個將要開始艱難旅程的人所有的惶惑與茫然。錢鐘書先生的《圍城》中也出現過這種擁擠的汽車。豐子愷先生有篇散文,也是專寫這種老掉牙的汽車的。他的那輛汽車在荒郊野外的半路上拋錨了,并且總是不能修好。他把旅途的不安、無奈與焦躁不寧、索然無味細細地寫了出來:真是一番苦旅。當然,在這天底下,在同一時間里,有許多人也許是坐在豪華的游艇上、舒適的飛機或火車上進行他們的旅行的。他們的心情就一定要比在這種沙丁魚罐頭一樣的車中的人們要好些嗎?如果我們把這種具象化的旅行,抽象化為人生的旅途,我們不分彼此,都是苦旅者。
②人的悲劇性實質,還不完全在于總想到達目的地卻總不能到達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處流浪時,又時時刻刻地惦念著正在遠去和久已不見的家、家園和家鄉(xiāng)。就如同一首歌唱到的那樣:回家的心思,總在心頭。中國古代詩歌,有許多篇幅是交給思鄉(xiāng)之情的:“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宋之問)“還顧望舊鄉(xiāng),長路漫浩浩!(《古詩十九首》)“家在夢中何日到,春來江上幾人還?”(盧綸)“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李益)“未老莫還鄉(xiāng),還鄉(xiāng)須斷腸!(韋莊)……悲劇的不可避免在于:人無法還家;更在于:即便是還了家,依然還在無家的感覺之中。那位崔顥,本可以湊足盤纏回家一趟,用不著那樣傷感。然而,他深深地知道,他心中想念的那個家,只是由家的溫馨與安寧養(yǎng)育起來的一種抽象的感覺罷了。那個可遮風避雨的實在的家,并不能從心靈深處抹去他無家可歸的感覺。他只能望著江上煙波,在心中體味一派蒼涼。
③這坐在車上的人們,前方到底是家還是無邊的曠野呢?
5.作者說,“人生實質上是一場苦旅”,結合第①段,談談你對“苦旅”一詞的理解。
6.第②段中,作者指出人的悲劇性命運體現在哪些方面?分條列出。
7.作者在文中引用了不少中國古代詩歌,意在說明什么問題?
8.第③段中,作者說:“這坐在車上的人們,前方到底是家還是無邊的曠野呢?”
(1)這一句中“家”和“無邊的曠野”分別指什么?
(2)這是一個選擇問句,結合文意,說出作者的傾向和態(tài)度。
學習目標:
1、體會文章體現的思鄉(xiāng)之情。
2、分析文本的藝術手法。
3、理解文章中重點詞語、句子的含義。
合作探究學案
1.文章可分為哪幾部分 ?(自由朗誦,整理文章思路:攝影散文一般由攝影照片切入,然后由這個畫面展開聯想,最后再回到照片上來。 《前方》是否也采用了這個思路,我們一起看。請大家小聲朗讀課文,并思考本文思路。明確:文章第一段由這幅畫面切入;第二段開始展開聯想,寫他的感想、感觸;最后一段,文章又回到了這幅照片上來。)
2、作者在本文中提出哪幾個核心觀點?
3、哪幾節(jié)圍繞“人有克制不住的離家的欲望”這句話展開?如何展開?
4、第9節(jié)的“即便是許多人終身未出家門,或未遠出家門,但在他們內心深處,他們仍然有無家可歸的感覺,他們也在漫無盡頭的路上”應該怎么理解?
5、朗讀課文的第10節(jié),思考下列問題:
(1)旅途上的苦不堪言體現在哪些地方?
(2)為什么有的人坐在豪華的游艇上、舒適的飛機中,在作者看來也是一場苦旅?(提示:這是從什么角度觀照的?)
6、第10節(jié)中說“人生實質上是一場苦旅”,作者是怎么描寫的?人的悲劇性實質分為那幾個方面?
7、前面強調“人有克制不住的離家的欲望”,這里卻說歸家,二者之間是什么關系?
家是人的出生地是人永遠的精神歸宿。因為各種原因,人不得不離家,但家卻永遠是人在現實與精神中經常回歸的地方
8、先寫“離家”后寫“歸家”這是什么寫作手法?
當堂練習
一、基礎積累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A.遷徙 畏葸 膝蓋 晨曦
B.崔顥 耗損 浩大 嚎叫
C.溫馨 鐘磬 歆羨 薪水
D.召喚 詔書 棹漿 肇事
2.下列詞語書寫有誤的一組是( )
A.焦躁 鐘磬 噪音 音容笑貌
B.干燥 安寧 徒勞 眾口爍金
C.勞頓 宏大 惶惑 倉皇失措
D.拋錨 戈壁 盤纏 良辰美景
3.依次填入下列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
(1)我們在電視上,總是看見美洲荒原或者非洲荒原上的動物大遷徙的______場面。
(2)那個可避風避雨的實在的家,并不能從心靈深處抹去他無家可歸的感覺。他只能望著江上煙波,在心中______一派蒼涼。
(3)現代科技的發(fā)展日新月異,________從前的幻想今天都有可能成為現實。
A.宏大 體味 以致
B.宏偉 體會 以致
C.宏大 體味 以至
D.宏偉 體會 以至
4.下列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
A.據經營者透露,近年來新興的書吧,以其豐富的藏書、優(yōu)雅的音樂、良好的服務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慷慨解囊。
B.奧運會乒乓球團體決賽的結果幾分鐘后就要揭曉了,我緊張地盯著屏幕,而小弟弟卻在一旁大喊大叫擾亂我,說了幾次也不聽,簡直按捺不住,真沒辦法。
C.環(huán)境專家試圖用向湖里放魚的方法治理湖水污染,因為這里的漁業(yè)資源已經到了竭澤而漁的地步。
D.他把旅途的不安、無奈與焦躁不寧、索然無味細細地寫了出來:真是一番苦旅。
5.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運用正確的一項是( )
A.是命運把人拋到了路上??形而上一點說。
B.《悉尼先驅晨報》援引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太空政策研究室主任約翰?勞格斯頓的話說,“神七”飛船太空行走是中國太空計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非常符合邏輯的一步。”
C.因此,人類自有歷史,便留下了無數逃離家園,結伴上路、一路風塵、一路勞頓、一路憔悴的故事。
D.由20多個國家的生物學家參與的《生命百科全書》研究項目,計劃將世界上180萬種已知物種的所有信息編纂入冊。
6.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人的悲劇性實質,還不完全在于總想到達目的地卻總不能到達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處流浪時,又無時無刻地惦念著正在遠去和久已不見的家、家園和家鄉(xiāng)。
B.每周四發(fā)的薪水,往往在周五、周六兩天里就被揮霍一空,有些上班族甚至連下周二、周三的伙食費都提前預支了。
C.他們的心情就一定要比在這種沙丁魚罐頭一樣的車中的人們要好些嗎?
D.它們不停地奔跑著,翻過一道道山,穿過一片片戈壁灘,游過一條條河流,其間,不時遭到猛獸的襲擊與追捕,或淹死于激流、摔死于山崖。
二、閱讀鑒賞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題。
綿綿土
!h
①那是個不見落日和霞光的灰色的黃昏。天地灰得純凈,再沒有別的顏色。
②踏上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我恍惚回到了失落多年的一個夢境。幾十年來,我從來不會忘記,我是誕生在沙土上的。人們準不信,可這是千真萬確的,我的第一首詩就是獻給從沒有看見過的沙漠的。
③年輕時,有幾年我在深深的隴山山溝里做著遙遠而甜蜜的沙漠夢,不要以為沙漠是蒼茫而干澀的,年輕的夢都是甜的。由于我家族的歷史與故鄉(xiāng)走西口的人們有說不完的故事,我的心靈從小就像有血緣關系似的向往著沙漠,我覺得沙漠是世界上最悲壯最不可馴服的野地方。它空曠得沒有邊沿,而我向往這種陌生的境界。
④此刻,我真的踏上了沙漠,無邊無沿的沙漠,仿佛天也是沙的。全身心激蕩著近乎重逢的狂喜。沒有模仿誰,我情不自禁地五體投地,伏在熱熱的沙漠上。我汗?jié)竦那邦~和手心,沾了一層細細的閃光的沙。
⑤半個世紀以前,地處滹沱河上游苦寒的故鄉(xiāng),孩子都誕生在鋪著厚厚的綿綿土的炕上。我們那里把極細柔的沙土叫做綿綿土。“綿綿”是我一生中覺得最溫柔的一個詞,詞典里查不到,即使查到也不是我說的意思。孩子必須誕生在綿綿土上的習俗是怎么形成的,祖祖輩輩的先人從沒有解釋過,甚至想都沒有想過。它是圣潔的領域,誰也不敢褻瀆。它是一個無法解釋的活的神話。我的祖先們或許在想:人,不生在土里沙里,還能生在哪里?就像谷子是從土地里長出來一樣的不可懷疑。
⑥因此,我從母體降落到人間的那一瞬間,首先接觸到的是沙土,沙土在熱炕上焙得暖乎乎的。我的潤濕的小小的身軀因沾滿金黃的沙土而閃著晶亮的光芒,就像成熟的谷穗似的。接生的仙園老姑姑那雙大而靈巧的手用綿綿土把我撫摸得干干凈凈,還湊到鼻子邊聞了又聞,“只有土能洗掉血氣!彼3Uf這句話。
⑦我們那里的老人們都說,人間是冷的,出世的嬰兒當然要哭鬧,但一經觸到了與母體里相似的溫暖的綿綿土,生命就像又回到了母體里安生地睡去一般。我相信,老人們這些詩一樣美好的話,并沒有什么神秘。
⑧我長到五六歲光景,成天在土里沙里廝混。有一天,祖母把我喊到身邊,小聲說:“限你兩天掃一罐子綿綿土回來!”“做甚用?”我真的不明白。
⑨“這事不該你問,”祖母的眼神和聲音異常莊嚴,就像除夕夜里迎神時那種虔誠的神情,“可不能掃粗的臟的。”她叮嚀我一定要掃聚在窗欞上的綿綿土,“那是從天上降下來的凈土,別處的不要!
⑩我當然曉得。連麻雀都知道用窗欞上的綿綿土撲棱棱地清理它們的羽毛。
兩三天之后我母親生下了我的四弟。我看到他赤裸的身軀,紅潤潤的,是綿綿土擦洗成那么紅的。他的奶名就叫“紅漢”。
綿綿土是天上降下來的凈土。它是從遠遠的地方飄呀飛呀地落到我的故鄉(xiāng)的。現在我終于找到了綿綿土的發(fā)祥地。
我久久地伏在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又厚又軟的沙上,百感交集,悠悠然夢到了我的故鄉(xiāng),夢到了與母體一樣溫暖的我誕生在上面的綿綿土。
我相信故鄉(xiāng)現在還有綿綿土,但孩子們多半不會再降生在綿綿土上了。我祝福他們。我寫的是半個世紀前的事,它是一個遠古的夢。但是我這個有土性的人,忘不了對故鄉(xiāng)綿綿土的眷戀之情。原諒我這個癡愚的游子吧。
7.本文描寫的“綿綿土”有哪些特點?
8.從全文看,為什么作者一踏上大沙漠,就“全身心激蕩著近乎重逢的狂喜”?
9.除了以“沙漠??綿綿土??沙漠”為思路安排的文章結構,本文還另有一個隱喻性的表達結構,請寫出體現這一線索的三個關鍵詞語。
10.作者對綿綿土的回憶和對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抒寫,寄托了什么樣的思想情感?請簡要分析。
三、語言表達
11.語文老師組織學生編輯一本供同學們閱讀的校本文選。下列文章篇目按內容分成了兩個單元,請你為兩個單元各擬寫一個標題。要求:標題文字簡明,兩個標題字數相等,形式對稱。
第一單元:《燈下白頭人》《昨夜,慈母又入夢》《回家》《老屋》《游子吟》
第二單元:《收藏時光》《生活的腳步》《那銀色的夜晚》《每年一度燕歸來》《時間沉思錄》
12.把下列句子組成意思完整、前后銜接、語序最恰當的一段話。(只寫句子序號)
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詩文中尋個消遣處。
②王維的鄉(xiāng)思亦有畫意,“來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③從古至今,鄉(xiāng)愁是詩人的惆悵。
④沒有什么再像鄉(xiāng)愁一樣令我悲傷,這么美麗的文字,這么傷感的情懷,只有詩人才能表達。
⑤詩云: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序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類文欣賞
家是地球的中心
譚延桐
“回家多好。 边@是美國哲學家威廉?詹姆斯臨終時說的最后一句話。1907年,威廉辭去了哈佛大學的教職,開始了他計劃中的歐洲之旅。所到之處,都會有“歡迎偉大的威廉?詹姆斯教授”的歡呼聲暴雨似的淋到他智慧的頭上?墒,再了不起的榮譽也替代不了家,替代不了,他太想家了。當他三年后終于乘上回美國的輪船時,他已是疲憊不堪了。就在輪船快要接近終點時,他一下子癱倒在了坐椅中,癱倒在了一個越來越明亮的夢想中,從此就再也沒有起來。他終于算是把自己給領到接近家的地方了。家,終于定格在他最后的時光里了。
家,這個不是天堂卻勝似天堂的地方,誰又不魂牽夢繞呢?
我似乎又一次聽到那位闊人的哭泣了。他在野外徘來徊去,淚水漣漣,風怎么也抹不去他臉上的斑斑淚痕……有一位打那里走過的人問他:你這位先生啊,你怎么就不知道回家呢?他感慨萬端地說:家?我有家嗎?我的家在哪里呢?我雖然有漂亮的房子,可房子是家嗎?……那位路人怔住了。
同樣,我也怔住了。是啊,榮譽再多,財富再多,可又有什么用呢?當家是“1”的時候,榮譽越多,財富越多,后面的零無疑也就越多了;可是,當家是“0”的時候呢?……真是無法想象,一個人一旦沒有了家,他的幸福又將存放在哪里。沒有家的靈魂,是孤獨的,凄涼的,甚至是悲哀的,無望的……難道不是嗎?
我曾不止一次地目睹過春節(jié)期間火車站和汽車站的熱鬧場面:長長的從售票大廳一直蜿蜒到車站廣場的一眼望不到頭的購票隊伍……他們等啊等啊,等了一整天甚至幾天終于算是輪到他們了……票終于拿到手了!似乎一個家終于攥在了他們的手里一樣!他們笑了……他們懷著無比迫切的心情,急匆匆踏上了回家的路??車上再擠,也擠不掉他們結實的渴望。哪怕是單腿站著……對,只要車上能容得下一只腳,就能容下他們對于家的擁抱……在外打工,錢是賺了一些,可錢再多,也不能作為足夠的郵費,把整個的家從遠方郵到自己身邊來的!錢終究買不來家所給予的一切!回到家里去!只有一種聲音在他們的心中反復地播放著:回到家里去!回到家里去!回到家里去!……我理解了他們!
我理解了……家。啊,家,究竟又是什么呢?
1995年,臺灣舉辦了一項“公車欣賞,快樂上路”活動,即把一些精短詩作制成海報,張貼在公共汽車車廂內,讓詩歌伴隨著人們或長或短的旅途,其中就有這么一首題為“家”的小詩??
我的家就像鉛筆盒。爸爸是鉛筆,出外幫人寫字賺錢。媽媽是橡皮擦,功課不對就幫我們擦掉。爸爸是2B鉛筆,畫個小鴨給我看。媽媽每天買菜花好多錢,就像自動鉛筆每天都要吃筆芯。我呢?是鉛筆爸爸、橡皮媽媽的小鉛筆……
這是一位11歲的叫做蘇幸的女孩子寫的。在這位女孩的眼中,家就像一個鉛筆盒。哦,鉛筆盒,里面裝著她的童話,她的一切。多美好的事情啊。如果拿走這樣一個“鉛筆盒”,也便拿走了她心中的詩了。由她心中的詩外化成的這首小詩,我們也就再也讀不到了……
在你的眼中,他的眼中,家又是什么呢?
也許,家是你最大的傷疤;也許,家是你最重的行囊;也許,家是你夢想中的夢想,牽掛中的牽掛;也許……你又會以怎樣的態(tài)度對待它呢?
賞析:這是一篇以“家”為話題的抒情散文,語言生動活潑,運用了反復、夸張等多種修辭手法,深刻形象地闡述了“家”的含義。
輕松練筆
從以下角度中任選一個,寫一篇200字左右的文章賞析。
(1)簡析《前方》一文新奇的立意。
(2)簡析《前方》一文豐富的聯想和想像。
(3)簡析《前方》一文精巧的結構。
前 方 答 案
課前預習
1.xǐ xí nà qiáo huáng xīn xiè máo
2.燥?躁 副?幅 磐?馨 巔?顛 鞘?峭 涯?崖
3.按捺不住 如癡如醉
4.《山羊不吃天堂草》 《草房子》
5.參考答案:在人生的旅途中,人們都要經歷各種各樣的痛苦和磨難。因此,把人生的旅途說成是一場苦旅。
解析:注意結合第①段結尾處“如果我們把這種具象化的旅行,抽象化為人生的旅途,我們不分彼此,都是苦旅者”的含意。
6.(1)在于人走向前方、到處流浪時,又時時刻刻惦記著正在遠去和久已不見的家、家園和家鄉(xiāng);(2)在于“人無法還家”;(3)還在于即便是還了家,依然還在無家的感覺之中。
7.一方面表明人總是“時時刻刻惦記著”自己的家和家鄉(xiāng);另一方面“即便是還了家,依然還在無家的感覺之中”。
8.(1)“家”是指人的精神歸宿;“無邊的曠野”指人沒有精神歸宿。
(2)雖然是問句,卻表明了作者的態(tài)度:希望人能找到精神上的歸宿。
合作探究、
1、A(1)從攝影畫面起筆,引出“離家”話題。
B(2-7)對人類的離家進行敘述和分析。
C(8-11)重在分析人類悲劇性的精神狀態(tài)。
D(12)回點開頭,引導讀者進一步思考。
2、(1)人有克制不住的離家的欲望。
(2)人生實質上是一場苦旅。
(3)人的悲劇性實質。
3、A離家的習性與欲望沒有寂滅:人類祖先在沒有“家的意識與家的形式之前”就在無休止的遷徙中生活。有了家,人遠行的欲望沒有寂滅。
B外面世界的誘惑:外面的世界誘惑著人們走出家門。
C出自無奈:離家也許是出自無奈。
D前方的不確定性→理想的呼喚:前方的不確定性助長了人們幻想,使他們遠行。
4、明確:“路” ??人生之路
“許多人終身未出家門,或未遠出家門”??人的肉體在家
“但在他們內心深處,他們仍然有無家可歸的感覺,他們也在漫無盡頭的路上”??靈魂卻找不到可以?啃蓓募覉@,有濃重的漂泊和孤寂感
5、(1)路--坑洼不平 車--擁擠不堪 旅途--不安、無奈、焦躁不寧、索然無味
(2)如果我們把這種具象化的旅行,抽象化為人生的旅途,我們不分彼此,都是苦旅者。
6、(1)在人生旅途中要經歷痛苦磨難
(2)“總想達到目的地卻總不能到達目的地”,始終在往前走
A)總想到達目的地卻總不能到達目的地。(每個人都有理想和追求,不斷地追求卻始終實現不了,所以只能不斷地往前走,永遠在路上流浪,永遠處于一種尋覓的過程之中。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人始終都是在路上。這里的“在路上”、“流浪”都并非實指,而是說人處在離家與歸家中間的求索、漂泊狀態(tài)。)
B)人在“走向前方、到處流浪時,又時時刻刻地惦念著正在遠去和久已不見的家、家園和家鄉(xiāng)”。
C)“人無法還家。”
D)“即便是還了家,依然還在無家的感覺之中。”
7、歸家也是為了尋求一種精神上的寄托
離家就是為了找到一個理想的歸宿
表面上兩者是不一樣的,實質上是一致的,都是人的精神寄托。
8、反彈琵琶、立意新穎,作者一改前人“戀家” “歸家”的思緒吶喊,非常理性地分析了人類遠行的原因和出走與鄉(xiāng)愁的關系。
課后檢測
一、1.D 解析:D項,都讀“zhào”。A項前兩個讀“xǐ”,后兩個讀“xī”;B項前三個讀“hào”,第四個讀“háo”;C項“磬”讀“qìng”,其余讀“xīn”。
2.B 解析:B項“爍”應為“鑠”。
3.C 解析:“宏大”重在強調場面大,“宏偉”往往強調氣勢;“體味”和后邊的“蒼涼”更搭配;“以致”往往表示不好的結果。
4.D 解析:“索然無味”指一點意味和興趣也沒有。A項“慷慨解囊”指毫不吝嗇地拿出錢來幫助別人。此處不合語境。B項“按捺不住”指情緒急躁,克制不住。對象一般是說話人本人,用在此處屬望文生義。C項“竭澤而漁”比喻只圖眼前利益,不考慮將來發(fā)展。
5.A 解析:B項句末句號應在引號外,C項把頓號改為逗號,D項“生命百科全書”應改為引號。
6.C 解析:A項“無時無刻地惦念著”改為“時時刻刻地惦念著”;B項“提前預支”重復;D項“淹死于激流、摔死于山崖”語序顛倒,與上文不照應。
二、7.參考答案:細柔,溫暖,金黃色,是天上降下來的凈土。
解析:“細柔”信息來自第⑤段,“溫暖”信息來自第⑥⑦段,“金黃色”信息來自第⑥段,“是天上降下來的凈土”信息來自第⑧到?段。文章開頭和結尾說的是沙漠,信息不會來自那里。此題考查篩選信息的能力。
8.參考答案:(1)作者誕生在綿綿土上,他認為大沙漠是綿綿土的發(fā)祥地。(2)作者年輕時就有一個“沙漠夢”,大沙漠再現了他失落多年的“夢境”。
解析:第(1)點是在文中第??段提取的信息。第(2)點是在文中第②③段提取的信息。這道題我們要注意題干所給的信息。一是“從全文看”,提示我們提取答案的信息所在的范圍。這樣我們的目光就不會局限在中間部分。一是“重逢”的狂喜,提示我們“以前是相識的”。再有答案中不能少“大沙漠”字樣,因題干中明確地問“為什么作者一踏上大沙漠就……”,這“沙漠”是連接點。
9.參考答案:母體??綿綿土??故鄉(xiāng)
解析:“隱喻性的表達結構”這句話的意思不好理解。我們只有根據“沙漠??綿綿土??沙漠”這個思路,去想有比喻性的三個詞語!吧衬碑a生了“綿綿土”,這實際上也就是在說“綿綿土”的“母體”是“沙漠”,而文中又多次提到“母體”,所以第一個詞應為母體。而文章中作者最后由回憶“綿綿土”,回到現實中來,回到“沙漠”,抒發(fā)的是對故鄉(xiāng)的懷念,因而第三個詞為“故鄉(xiāng)”。中間的連接詞是“綿綿土”。
10.參考答案:(1)對綿綿土的回憶,寄托了作者對故鄉(xiāng)和故鄉(xiāng)古老習俗的懷念。(2)對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抒寫,寄托了作者對故鄉(xiāng)的熱愛。(3)講述生命與母體、人與故土之間難以割舍的精神、情感聯系,表達游子對故鄉(xiāng)深深的眷戀。
解析:要點(1)、(2)是分著回答題干的,而(3)是從總體上回答,答的是全文的主題,信息來自文章最后一段。注意(1)里的“懷念”和(2)里的“熱愛”是不能互換的。
三、11.參考答案:第一單元標題:親情縈懷,第二單元標題:歲月如歌。
解析:標題字數相同,形式對稱;內容切合文題。
12.參考答案:③①⑤②④
解析:這是一段“說鄉(xiāng)愁”的議論性文字,結構方式是“總?分”式。第③句“從古至今,鄉(xiāng)愁是詩人的惆悵”是總說句。①⑤兩句是分說“詩情”,緊承前文談如何排遣。第②句是分說“畫意”,其中的“亦”表明排在第⑤句后。第④句中“這么美麗的文字,這么傷感的情懷”又總括了全文,照應了首句。
讀寫園地
輕松練筆
答案示例:
(1)《前方》一文立意新穎,含義雋永,意味深刻?梢詮囊韵聨追矫鎭碣p析。一是面對一車旅人,作者一改前人“戀家”“歸家”的思緒和吶喊,而是在“離家”上著筆,非常理性地分析了人類遠行的原因和出走與鄉(xiāng)愁的關系。二是賦予“家”以新的含義,抒寫人類對“精神家園”的追尋,表面上寫離家,實質是著眼于“歸家”。三是由一幅攝影作品,引發(fā)出對人生哲理的思考,表達對人類精神境遇深沉的悲憫之情和深切關懷。
(2)《前方》一文借助豐富的聯想和想像,擴展了作品的藝術空間,增強了表現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賞析。一是由一輛破舊的汽車,想到人類的離家遠行,再想到人生苦旅和對“精神家園”的追尋,鑄就了作品的思想深度。二是由離家遠行,想到電視上動物大遷徙的宏大場面,通過類比,形象地說明了人類遠行的習性。三是由照片上的汽車,想到錢鐘書《圍城》中的汽車和豐子愷筆下的汽車,將旅行中的“苦”味含蓄地抒發(fā)了出來,給以人生苦旅的形象的解讀。四是由旅人思鄉(xiāng),想到崔顥等人的詩句,揭示了遠行與思鄉(xiāng)這一人類永恒的矛盾,并引申到人類對“精神家園”的追尋之苦,從而深化了主題。
(3)《前方》一文脈絡清晰,層次分明,結構十分精巧?梢詮囊韵聨讉方面來賞析。一是以“一輛破舊的汽車”為線索貫穿全文,使得文章首尾呼應,過渡自然。二是由離家,談到離家的原因,再談到路上的表現及情感,然后從“具象化的旅行”“抽象化為人生的旅途”,最后談及“人生的悲劇性實質”,上升到哲理思索的層面,層層深入,級級遞進,主旨不斷升華。三是由實到虛,再虛而實,虛實相間,虛實相生,最后達到虛實的完美結合,渾然一體,結尾留給讀者不盡的思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gaoyi/77568.html
相關閱讀:《前方》課前預習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