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和機械能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九年級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第15章、功和機械能》復習課學案
學習過程:
一、知識點鞏固
1、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練習:(分析下列事例,是否做功。)
馬拉車 搬而未起 提著水桶水平前進 光滑的水平冰面上滑動的冰塊
2、功的計算公式:———— ,各物理量的單位分別是:______________
練習、課本P107圖15.2—1中,人的拉力做功分別是W1=___,W2=____,W3=____。
3、簡述什么叫有用功、額外功、總功、機械效率
事例分析:分析哪些是有用功、額外功、總功
○1用桶和繩子從井口拔一桶水(G桶=20N 、G繩=10N 、G滿水=100N , h井深=10m)
W有=_____ , W額=_____, W總=_____.η=____。
○2桶掉到井里了,從井里撈出桶時,桶里有半桶水)
W有=___, W額=____, W總=_____. η=____。
4功率:功率是用來表示————的物理量,_______________叫做功率,公式:————   單位:————
練習:甲乙二人爬桿比賽,請?zhí)砑酉嚓P條件,比較功率大小。
5、什么叫動能,動能大小的影響因素是———— ————。
什么叫做勢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它們的影響因素分別是————— —————
練習:灑水車沿水平地面勻速前進灑水過程中,動能————,因為————。
喜鵲與麻雀在空中飛行,如果它們的動能相等,那么麻雀比喜鵲飛的————,如果它們重力勢能相等,那么麻雀比喜鵲飛的————。
6、機械能在數(shù)值上等于__________之和。
分析:?擺在上升過程中,質(zhì)量__,速度__,動能__,質(zhì)量__,高度__,重力勢能__,在此過程中__能轉(zhuǎn)換為__能,
?擺在下降過程中呢?
二、知識結(jié)構梳理。
三、重點難點突破。
1騎自行車上坡前往往要加緊蹬幾下,請從能量轉(zhuǎn)化的角度分析這樣做的好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列災害中,主要是由機械能造成的是( )
①洪水沖垮堤壩 ②大火燒毀房屋
③行駛的火車中扔出的饅頭砸暈鐵路旁施工的工人
④發(fā)生車禍時車毀人亡
⑤冰雹砸毀塑料大棚和農(nóng)作物
⑥高空墜物砸傷行人 ⑦臺風吹翻輪船
3、關于動能和重力勢能影響因素的探究
如圖所示,分別讓質(zhì)量不同的鋼球A和B從該斜面的同一高度滾下去撞擊水平面上的一個小木塊.回答下列問題:
(1)設計該實驗的目的是要探究 ______________ .
(2)通過____________可以判斷鋼球動能的大小.
(3) 該實驗用到了物理學中常用的一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__法.
(4)此實驗得出的結(jié)論是:_________
(5)若若還想探究動能的大小與物體運動速度的關系應如何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圖5所示的動滑輪重5N,不計繩重和摩擦,用力F勻速提起重為45N的重物,并使其升高1m,則拉力所做的有用功為_______J,此裝置的機械效率為_______
5、小芳同學設計了一個高度可調(diào)節(jié)的斜面來探究斜面的省力情況、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斜面的傾斜程度之間的關系,如下圖所示。她首先測出小車重,然后用彈簧測力計沿斜面拉動小車,調(diào)節(jié)斜面傾斜角θ的大小多次測量,得到下表所示的數(shù)據(jù):
斜面
傾斜角θ小車重G/N斜面高
h/m斜面長
S/m拉力
F/N有用功
W有/J總功
W總/J機械效率η
12°50.212.12.148%
30°50.513.62.569%
45°50.714.33.54.3
⑴ 請你替小芳在上表中的空格處填上適當?shù)臄?shù)據(jù)。
⑵ 分析上表中的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的探究結(jié)論是:斜面傾斜角θ越______,斜面越省力,斜面的機械效率越________。
⑶ 實驗過程中拉力的方向應與斜面__________ 。
⑷ 若想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與物重的關系,則要保持____不變,斜面的光滑程度不變,只改變 ______,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我們稱之為_____法。
6、小明對“斜面的機械效率與什么因素有關?”這一課題,提出了如下一些值得探究的猜想:
①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斜面的傾斜程度有關;
②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斜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③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斜面的長度有關;
④斜面的機械效率與物體的重力有關。
給你如圖15所示的裝置,請你選擇上述猜想中的一項,并解答下列問題:
(1)你選擇的猜想是      。ㄌ顚懶蛱枺
(2)要用圖13中的器材完成你選擇的探究,還要補充的器材是:(至少寫出兩種)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chusan/57690.html

相關閱讀:動能勢能機械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