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怎么讓寶寶與科學零距離接觸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兒童潛能開發(fā)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有不少父母以為,科學,那么高端的東西,離孩子的生活太遙遠了,等他們長大些再說吧。實際情形是這樣的嗎?

  孩子每天都在玩科學

  聰聰?shù)膯栴}總是很多:“媽媽,雨是從哪掉下來的?”“水開了為什么會冒泡?”“為什么鴨子會游泳小雞卻不會呢?”……

  詩詩則喜歡靜靜地觀察。也許一整個下午就那么興致勃勃地看著小螞蟻折騰來折騰去地搬家。驚訝于螞蟻小小的身軀卻承受著幾倍于自身的負重,看螞蟻碰面時用觸角相互打招呼,研究它們怎么搬運食物……

  智仔喜歡思考。例如為什么哭的時候會掉淚呢?眼淚平時都藏在哪里呢?又如樹葉為什么一到秋天就會變黃?

  阿亮最愛的則是動手。熱衷于和小朋友一起折紙飛機紙船,比著看誰的紙飛機飛得高飛得遠,誰的紙船折得最像花樣最多;喜歡把玩具拆的七零八落……

  這些孩子當然都是在玩耍,但似乎又不止是玩耍那么簡單。他們每天玩耍的其實離科學很近,孩子們正在輕叩的正是這座圣殿的大門。科學創(chuàng)造來源于疑問,解決疑問需要觀察,觀察到的結果需要思考,思考出來的假想需要實證。上面這些孩子的例子恰好形象地為我們演繹了兒童學習科學的必由之路——從身邊的科學入手,引導孩子對科學產(chǎn)生持續(xù)的興趣,把握開啟科學之門的鑰匙。

  兒童與科學幾乎天生就是零距離

  認為科學艱深枯燥、少兒不宜的那些父母,主要是誤解、曲解了科學的內(nèi)涵,不了解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與科學具有天然、內(nèi)在的聯(lián)系。從下述科學的三層含義來看,兒童與科學幾乎天生就是零距離——

  科學的知識和信息資料,孩子也需要

  科學不一定就是書本上成型的知識。人們?nèi)粘I钪蟹e累和得到的經(jīng)驗都屬于科學范疇。如:天氣冷的時候要穿上厚實暖和的衣服,天熱了則穿透氣涼快的衣服;感冒了要注意休息,多喝水;陽光強烈的時候,要戴上墨鏡,以免強光刺傷眼睛等等,都是科學。人們不僅自己掌握這些信息資料,而且將它們傳給下一代,使他們也能夠掌握知識,并進一步積累探索新的知識,更好地生活。這就是科學的傳遞。正由于這種傳遞,推動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科技的發(fā)展。

  媽媽告訴寶寶開水很燙、要慢慢喝之后,寶寶就對著杯子很勁吹氣:誰能說媽媽只是傳授了一個生活常識,而不是剛剛上了一堂最淺顯的物理課?

  科學要求的探索,正是孩子的愛好

  科學的探索過程一般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對事物現(xiàn)象提出問題→尋找答案→得出結論→驗證結論是否正確→遷移或者應用。

  幼兒的生活中恰好充滿了這種科學探索的過程。1歲半的小雅邊在地毯上游戲,邊喝放在身邊的酸奶。由于玩得開心,碰倒了奶瓶,酸奶流了出來。她的小手無意中摸到地毯潮濕的地方,那種感覺使她感到奇怪。她看看自己的手(感覺到一個問題),再一次把瓶子拿起來,再一次喝了一口奶,看了看瓶子,再一次放回到地毯上,再一次伸手去摸——果然,她再一次感覺到了地毯上的潮濕(尋找答案)。想了一會,她故意拿起瓶子,瓶口朝下讓酸奶滴到地毯上,然后馬上用手摸摸剛剛弄濕的地方(檢驗假設)。果然濕了耶!我弄濕的耶!她笑了,驕傲而滿足地仰起頭,一口氣兒把瓶子里剩下的酸奶喝光了(得出結論)。

  科學不能因循守舊,孩子天生擅長創(chuàng)造

  科學的本質是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而孩子正因為年幼,時時處處更擅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3歲的貝寧自己津津有味地玩“捉影子”的游戲。在躲閃和奔跑的過程中他發(fā)現(xiàn),只有在陽光下才有影子,躲到陰涼的地方,影子就沒有了。雖然他還不明白為什么,但他確實發(fā)現(xiàn)了影子和太陽光線之間的這種微妙關系;雖然這發(fā)現(xiàn)對于成人而言早已是公認的事實,但是對貝寧來說,卻是通過他自身的實踐活動得出的新發(fā)現(xiàn)、新結論。這種新鮮感使幼兒的好奇心得到滿足,并從發(fā)現(xiàn)中得到快樂與興奮。這種激動的心情將激勵幼兒進一步去探索、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

  沒錯,幼兒是無知的。但惟其無知,他們才充滿任何一個科學家都必須具備的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和熱情。

  守護好金鑰匙,給孩子一個好的開端

  幼兒的無知與好奇,正是開啟科學圣殿的第一扇大門的鑰匙。這是我們大多成人不具備的;我們能做的,就是不要通過自己的手,把這把鑰匙給丟了。能不能做到這一點,就看我們做父母的對待幼兒的科學探索精神的態(tài)度和方法了。

  有些父母功利性地追求知識的獲得,簡單地讓孩子記住幾種動物的名稱,機械地背誦不合年齡的科學名詞、概念和原理,而忽視了孩子能力的培養(yǎng)和情感態(tài)度的陶冶,結果損害了孩子的成長,也偏離了幼兒科學教育真正的價值所在。

  在幼兒階段,我們更加希望以知識為橋梁,達成能力的培養(yǎng)和情感態(tài)度的陶冶,使孩子能夠:

  ·對新鮮事物有著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有敏銳的感知能力和觀察力;

  ·善于思考和動腦筋;

  ·有靈活的動手能力;

  ·享受探索的樂趣,擁有成功感;

  ·珍惜生命,熱愛自然。

  作為幼兒的第一任老師,父母還必須懂得幼兒進行科學探索的特點和目標。以下內(nèi)容,供您參考。

  年齡:0-1歲

  適宜活動:利用玩具和游戲材料的感知覺活動

  內(nèi)在價值/目標:培養(yǎng)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摸覺等感知覺以及探索興趣

  年齡:1-3歲

  適宜活動:對周圍環(huán)境中的自然物、自然現(xiàn)象,如石、沙、土、水、花朵、小動物等的觀察活動

  內(nèi)在價值/目標:培養(yǎng)初步的觀察力、探索能力和對自然的興趣與熱愛

  年齡:3-5歲

  適宜活動:對日常用品、自然物和自然現(xiàn)象如氣候、季節(jié)、常見動植物的觀察和思考

  內(nèi)在價值/目標:鍛煉觀察能力、簡單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對科學的興趣

  年齡:5-6、7歲

  適宜活動:探索親身經(jīng)歷和未曾經(jīng)歷的領域如太空、恐龍等;學習科技產(chǎn)品或電器、工具的原理和使用,如機器人、電腦、交通工具;對身邊聲、光、電等科學現(xiàn)象進行初步認知

  內(nèi)在價值/目標:鍛煉觀察、比較、分析、推理和初步的概括能力,進一步強化對自然世界和科學現(xiàn)象的興趣與求知欲

  您注意并做到了這些,就交給了您的寶寶開啟科學大門的第一把鑰匙,就給了他探索科學的一個良好的開端。

  這些做法看起來不難,做起來卻不易。但是,只要父母有心,只要培養(yǎng)得法,小家伙也能有大發(fā)明,也能夠邁進科學的殿堂。

  8個小貼士:親近科學的方式方法

  ◆。簩τ趯殞殎碚f,父母教他接觸、學習科學知識,切不可貪大求全。因為寶寶生理、心理發(fā)育不成熟,缺少經(jīng)驗,對世界的認知還不確定,不可能接受過于復雜的科學知識。告訴他汽車發(fā)動機的原理,不如就告訴他是樹搖風動還是風搖樹動,對寶寶更為有用,記得也會牢固些。

  ◆少:在教寶寶了解科學常識或學習科學知識時,不可一次對他講得太多。寶寶的注意力持續(xù)時間很短。如果父母一味地向寶寶介紹科學常識,他雖然表面上好像在聽,其實注意力可能已經(jīng)放到了腳下的螞蟻身上,甚至可能認為父母講得枯燥,干脆放棄了向科學進行探索的好奇心。所以,父母對寶寶的科學教育,每次傳授得都不要太多,集中講解一點即可。

  ◆巧:寶寶的注意力是隨著身邊事物的變化而不斷改變的;他們多數(shù)會對顏色鮮艷、有聲有光、能夠充分刺激其視覺和聽覺的物體感興趣。有心的父母在向寶寶傳授科學知識時,會有效地利用寶寶的這一特點。例如:面對小發(fā)動機的線圈講電能轉變?yōu)閯幽,不如讓他先看會發(fā)聲的小汽車跑動,待他有了興趣和疑問,再告訴他小汽車是怎么跑起來的。

  ◆趣:父母在教寶寶學科學的過程中,切忌照本宣科、生搬硬套。每個步驟都要生動有趣,充分調動起寶寶學習的興趣。比如父母在向寶寶說明雨形成的原理時,最好編一個故事,先告知他什么是冷暖空氣,然后說冷暖空氣各自派了兵將廝殺搏斗,就形成了雨。最后雙方談判,以和平的風和日麗而收場。

  ◆活:科學聽起來似乎離我們很遠,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對寶寶進行科學教育,應隨時隨地進行,并因時因地而異。例如:傍晚在廣場散步,可以問寶寶:“風箏為什么能飛起來”;春游時,可讓寶寶看看蚯蚓如何翻松泥土;在寧靜的夏夜,可帶寶寶觀察燦爛的星空,問寶寶為什么月亮看起來比星星大。而對寶寶的問題,你千萬不要因自己的心不在焉或不懂其中原理,就顧左右言他地搪塞,應盡可能地回答,或讓他自己去觀察來得出結論,以免挫傷寶寶的好奇心。

  ◆試:寶寶接受了大量的科學知識,卻無法將其落到實處,理解終是不深刻。比如,父母向寶寶講解,水受熱會氣化,冷卻又變成了液態(tài),低于零下時即轉為固態(tài)這個物理現(xiàn)象時,父母講得再多,由于比較抽象,寶寶仍不易理解,不如在保護好寶寶的安全,并向他傳達自我保護的知識之后,讓他親眼看看、親手試驗一下。

  ◆縱:對于寶寶來說,一切都是那么新奇有趣,一切都想去看看、摸摸、嘗嘗、試試。這時,父母的態(tài)度對孩子起著決定性作用,如果喝斥或對其行為不理不睬,都將影響到他探索的熱情。例如,寶寶將小汽車拆開了,這時父母如果喝斥他,他可能就再也不會動這類東西一指頭,是父母把他的好奇心扼殺在了萌芽之中。對待寶寶這類行為,父母不妨“縱容”他一下,拿出些時間,陪他將研究進行到底。

  ◆復:寶寶需要學習、接觸的東西太多,這決定了寶寶留在腦海中的印象常常會被另一種事物所替代。所以,在教寶寶學習科學知識后,父母需時常引導他進行復習,以便加深其記憶。但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讓寶寶認為是在重復學習一種概念或名詞,而應在不知不覺中讓他得到知識的鞏固。例如你教了寶寶雨是怎樣形成的,再遇到落雨前后或落雨中的場景,就可“請教”寶寶一下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zaojiao/986616.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