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梢钥吹揭恍┘议L端著飯碗,追著孩子跑,而孩子一邊玩耍嬉鬧,一邊偶爾吃上兩口,喂上一頓飯要花兩個多小時。本來,孩子吃飯是件很正常的事,然而,現在很多家長對此深感頭痛。
自己吃飯是求知欲和好奇心的表現
從兒童生理、心理發(fā)育的過程來看,孩子在一歲以后自我意識開始萌動,會表現出較強的自我獨立愿望,如愛說“我”,“我來”等字眼。他們渴望做一些事情,在學會走路的同時,他們開始想學著吃飯,而且要自己拿著湯匙吃,不愿得到大人的幫助。和走路、玩玩具一樣,自己吃飯也是求知欲和好奇心的表現。正是這種求知欲和好奇心擴展了孩子的認知范圍,培養(yǎng)了他們的獨立能力。更重要的是,孩子通過自己的行為感到自己具備影響環(huán)境的力量,并初步品嘗到成功的滋味。一般說來,發(fā)育正常的孩子都可以在兩歲左右學會吃飯,這是他們應該具備的生存能力。別取而代之,要更有耐心
為什么有些孩子沒能在這個年齡學會自己吃飯呢?這和家長的教養(yǎng)方式有關。一兩歲的孩子由于動作協(xié)調性較差,剛開始學著吃飯時,常搞得湯汁四濺,飯粒滿身。這時一些家長過于急躁,缺乏耐心,或對孩子大聲訓斥,或一把搶過孩子手中的湯匙。殊不知,這樣束縛了孩子的探索精神,會使他們產生一種受挫感,日后可能形成自卑心理。另外一些家長擔心孩子自己吃不飽,便以“喂”的形式取而代之。長此以往,孩子往往形成依賴性人格。
孩子學習吃飯的過程也是孩子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重要過程。孩子經過自己的努力吃飽了,他會由此產生成就感,會幫助他長大后更自信。即使孩子暫時沒有把飯吃下去,他有了失敗的體驗,也是好事,這樣可以增強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所以,在孩子吃飯的問題上,家長應該更耐心,常常給孩子鼓勵,讓他們做好這件力所能及的事。孩子不吃飯,可以餓餓他!
怎么才能幫助孩子學會自己吃飯呢?
第一,家長要告訴孩子,吃飯就是吃飯,要規(guī)規(guī)矩矩地坐在飯桌前,定時定量,不要讓孩子養(yǎng)成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或玩玩具的習慣!
第二,正確認識孩子吃飯的問題,既不要批評打罵,也不必過于心急!
第三,就餐氣氛要輕松愉悅,吃飯時家長可以和孩子談論哪些食物好吃,哪些有營養(yǎng),喚起孩子對吃飯的興趣。
第四,不要強迫孩子吃飯。如果孩子一時不想吃,過了吃飯時間可以先把飯菜撤下去,等孩子餓了,有了迫切想吃的欲望時,再熱熱給他吃。這樣幾次過后,孩子就建立了一種新認識:不好好吃飯就意味著挨餓,自然就會按時吃飯了。這個方法聽著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因為家長首先要硬下心來,不能總擔心孩子餓,給他零食吃,那就適得其反了!
第五,飯桌上的教育只是一部分,家長平時也要有意識地多給孩子灌輸“好好吃飯,長得更快,變得更聰明”之類的觀點。
第六,如果孩子成功地自己吃了飯,飯后家長可以陪他玩一會兒作為獎賞,讓他產生關于吃飯的快樂的記憶,以后對吃飯就不會排斥了。
上海博愛醫(yī)院心理咨詢中心專家咨詢師陸加綸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zaojiao/725183.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