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幼兒早期識字的利弊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家庭教育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 近年來主張早教幼兒識字的人不多了.那種以識多少字來炫耀自家小孩如何如何聰明的家長也見得少了。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許多幼兒家長,認為過早地教幼兒識字會增加幼兒負擔。還有的家長說.早識字沒有用,反正到了小學還要從頭學起。甚至說不僅沒有好作用還有壞作用。

新浪親子頻道最近引發(fā)了一場關于早期識字的討論。專家們基本上都是一邊倒地反對過早識字,倒是爸爸媽媽們中出現(xiàn)了兩種聲音,爭論十分激烈。關于早期識字的利弊,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那么,到底早期識字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呢?
在寶寶眼里,文字究竟意味著什么?
反對早期識字者引用了一些有關左右腦的研究成果。這個理論基礎是:人的大腦分為左右腦。左腦負責語言、邏輯,右腦負責圖像、直覺和悟性。右腦是圖像腦,右腦記憶的特點是把事物轉(zhuǎn)化成圖像,迅速儲存在右腦的海馬功能區(qū),記憶速度是左腦的100倍,儲存量是左腦的100萬倍。0~6歲以右腦發(fā)育為主,6歲~12歲右腦發(fā)育到頂峰,左腦也開始發(fā)育,12歲以后以使用左腦為主;12歲之前,人類大腦處于右腦優(yōu)勢這樣一個理論基礎,不少人都認為識字會妨礙嬰幼兒右腦的發(fā)育,將來直接影響他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
不過,有趣的是,主張早期識字者也有不少以這個理論作為支持,得出了另外一個結論,那就是在寶寶看來,漢字也是圖像,可以通過嬰幼兒潛力巨大的右腦來記憶文字,為寶寶早識字,早閱讀打下基礎。
比較而言,我更認可漢字就是圖形的這種說法。
舉個例,隨便拿起一個物體,比如奶瓶,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奶瓶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
*奶瓶是一個物體;
*奶瓶由點、線、面、色彩等元素組成;
*奶瓶有大小、形狀和輪廓;
*奶瓶有一個獨特的名字,叫“nai ping”。
隨便拎出一個字,比如“貓”,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這個字有如下的基本特征:
*“貓”可以看做一個物體,如果寫在平面上,它是一個二維沒有厚度的物體,如果以別的方式制作這個字,比如雕刻在某種材質(zhì)上,它就是一個三維的物體,總之,無論以什么樣的方式出現(xiàn),它都可以被看著是一個物體;
*“貓”由點、線、面、色彩等元素組成;
*“貓”有大小、形狀和輪廓;
*“貓”有一個獨特的名字,叫“mao”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撇開那些細枝末節(jié)的東西,奶瓶和“貓”這個字本質(zhì)上沒有任何區(qū)別。如果我們確信寶寶可以認識奶瓶,他一樣可以認識“貓”。我們之所以認為文字跟別的物體相比有著迥然不同的差異,并非文字本身真的多么與眾不同,僅僅因為我們對文字的解讀不同而已。我們成人會把文字當成承載知識的載體,而寶寶不會。在他的眼里,文字跟奶瓶等物體,貓、狗等動物沒什么區(qū)別。
并且,我們也發(fā)現(xiàn),有不少的寶寶,父母并沒有教過他們漢字,但是他們通過其他媒介,自己學到了很多漢字,并且對漢字興趣濃厚。也許某一天,他在地上尿尿了,湊巧,尿液流淌出來一個字母的形狀,他會十分興奮地來上一句:“媽媽,你看,我尿了一個C!庇只蛘,他突然提出要求,他要寫一個“大”,然后他用筆歪歪扭扭地畫出了一個“大”。從寶寶的表現(xiàn)可以看出,他并沒有把這個“大”當成一個文化的載體,也沒有把它當一個文字拆解成橫、撇、捺,而只是把它當成了一個圖像,一個好玩的東西,所以他不是寫出來,而是畫出來。
當然,還有另一種說法,認為寶寶的認知要從把玩三維的物體開始,而不是平面的文字開始。這個說法其實也是有問題的。首先,不是所有的物體都是他可以通過觸摸去感知的。比如太陽、月亮、星星,我們站在地球上看,它們只不過是一個圖案而已,我們的肉眼無法看出它們具有厚度。我相信,沒有人會排斥告訴天上那個圓盤是太陽或者月亮吧?
早識字是寶寶未來走偏的影響因素嗎?
反對早期識字者列舉了一些識字導致寶寶未來出現(xiàn)問題的反面案例,諸如導致寶寶自閉等等。但是我要說的是,有這些問題的寶寶中,可能有早識字的寶寶,但絕對不是僅僅是早識字的寶寶。那些出現(xiàn)問題的寶寶當中,沒有早期識字經(jīng)歷的要比有早期識字經(jīng)歷所占的比例大得多。因此,如此斷定早期識字弊大于利是不科學的,也是不太負責任的。
如果深入分析,其實真正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不是早期識字,而是其他深層次的問題,諸如,家長的引導方式有問題,家庭關系出現(xiàn)問題,寶寶其他需求被剝奪導致他們心理扭曲……事實上,早期識字與寶寶出現(xiàn)問題之間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
我們來看看以下一些事實:
控制論創(chuàng)始人維納,3歲會讀能寫,4歲閱讀大量專著,7歲能讀但丁和達爾文的著作,12歲上大學。
德國大詩人歌德,4歲前就識字讀書,8歲精通5種語言。
中國近代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周恩來,鄧小平,劉伯承都是5歲時就已識字讀書。
詩圣杜甫說話前就開始識字,“七齡思即壯,開口誦鳳凰”。
李時珍很小就讀完了《釋鳥》《釋獸》等難讀的書,還認識了大量的父親行醫(yī)的湯頭藥方。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3歲開始識字讀詩文的、,6歲后熟讀和抄寫四書五經(jīng),學識淵博。
這些古今中外的名人,他們并沒有因為早期識字就毀了一生,我想這就足以說明,早期識字有害無利的觀點是錯誤的了!∮腥丝赡軙f,我們要培養(yǎng)快樂健康的寶寶,而不是什么名人,這沒有錯,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寶寶健康快樂。但是你又怎么知道這些名人是不健康快樂的呢?
識字會妨礙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嗎?
實際上,寶寶想象力的發(fā)展是以他所了解的眾多事物為基礎的。比如,他知道了蘋果、太陽、餅干、手鐲、車輪等眾多的事物,才會從這眾多的事物里提煉出它們的共同特性——這些東西都是圓形的。也只有經(jīng)歷這樣一個提煉的過程,他才會將我們畫在紙上的一個圓形想象成蘋果、太陽、餅干、手鐲、車輪和字母“O”或者其他想象當中的東西。如前所述,文字在寶寶看來跟別的物體沒什么區(qū)別,每個字也都是一個獨特的物體而已。
寶寶腦海中積累的事物多了,他才會建立起這些事物之間彼此的聯(lián)系,而他的想象力也才能在這樣的聯(lián)系中被建構起來。想象力本質(zhì)上是各種事物之間特殊的聯(lián)系方式而已,它需要依賴一個人現(xiàn)有的知識去建構。一個頭腦中什么東西都沒有的人,他是不可能有想象力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想象力豐富與否與一個人掌握的東西多少,了解事實的多少是有著非常緊密的聯(lián)系的。
創(chuàng)造力更多的是將舊元素進行新組合的一種能力。只要我們不限制寶寶的思維模式,他掌握的舊元素越多,他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新組合的可能性越大,創(chuàng)造力自然也發(fā)展得越好。
文字,尤其漢字,每個字都有著豐富的含義,所以古詩詞里,一個字就是一個場景、一個典故、一種意象,看到那個字,我們的眼前就會浮現(xiàn)出非常豐富的內(nèi)涵,讓我們的想象力隨之翩然起舞。還是以“貓”這個字為例,每次看到這個字,我們的頭腦里立刻就會浮現(xiàn)出“不同品種的貓”、“家養(yǎng)的貓”、“野生的貓”、“流浪貓”、“像貓一樣的動物(比如老虎、豹子)”、貓步,我們和貓之間發(fā)生的一些有趣的故事、貓的一些特性等許多概念與圖像,正是“貓”這個字讓我們的想象力變得豐富起來。而我們的想象豐富到一個什么程度,就取決于我們的閱歷與經(jīng)驗以及我們所掌握的與“貓”相關的知識了。
從這里就可以看出,文字不會妨礙人想象力的發(fā)展,真正妨礙想象力發(fā)展的是人們死板的思維模式。既然如此,識字對寶寶來說就不是洪水猛獸。相反,引導好了,識字還可以幫助寶寶盡早學會自主閱讀。這對于培養(yǎng)他的自學能力是非常有益處的。雖然最初,他們并不會把文字當成承載知識的載體,但是,隨著他們生活經(jīng)驗越來越豐富,以及早期閱讀活動的開展,他們會逐漸理解這些文字的含義,并且利用他識得的這些文字學會自主閱讀。
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寶寶上學后之所以需要家長陪同寫作業(yè),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們看不懂題意,而不是不會做題。如果寶寶具備了自主閱讀的能力,他上學后就可以獨立解決寫作業(yè)的問題,自然就不會養(yǎng)成依賴家長的習慣,這對提升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能力也是非常有好處的。
世界是多姿多彩的,你的寶貝也是多才多藝的,不同的才藝,不同的天性,會造就不同領域的杰出人才。愛識字的,就讓他多看書,相信每個孩子都會在以后的人生中找到自己的坐標。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zaojiao/692491.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