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語:從心理專家的眼睛里看“打針”這件事,絕不僅僅是說句“寶寶別哭“那么簡單。其實,成長的很多小事里,都藏著大學(xué)問。那么寶寶為什么會怕打針?有什么方法讓寶寶不再害怕打針呢?
寶寶打針時哇哇大哭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多數(shù)寶寶在媽媽的安慰下可以很快平復(fù),也不會特別抗拒打針,而有些寶寶卻反應(yīng)非常強(qiáng)烈,媽媽用什么招都不靈?此撇畈欢嗟膶殞殲槭裁幢憩F(xiàn)如此不同?從下面這三個關(guān)于打針的故事中,你或許能找到自己和寶寶的影子。
第一個故事:媽媽比寶寶更“怕”打針
快滿8個月了,過幾天又到了打預(yù)防針的日子。這幾天,只要一想起這件事,晴晴媽的眼圈就會紅起來:這么小的寶寶,小胳膊上的肉肉那么嬌嫩,卻要被尖銳的鋼針扎下去……每當(dāng)想起這些,晴晴媽心里就會一陣陣心痛。而晴晴呢,也對打針這件事特別敏感,只要發(fā)現(xiàn)爸爸媽媽是帶自己去打預(yù)防針,晴晴就會驚恐地“哇——”的一聲哭起來?吹竭@個情形,晴晴媽就更加難以承受了,往往自己也會忍不住跟著晴晴哭起來。
心理專家說:1歲以前的寶寶,往往會通過媽媽來感知外面的世界。
一般來說,寶寶的自我意識要到1歲之后才開始萌芽,在這之前,寶寶不會意識到自己是個單獨的個體,而是以為自己和媽媽是一體的,媽媽是寶寶與外界建立聯(lián)系的通道,寶寶通過媽媽來感知外在世界。這個時候媽媽的情緒管理能力對寶寶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此時的寶寶還不能理解語言的涵義,他們是直接通過感覺大人的情緒來實現(xiàn)交流的。有的時候,父母可能還沒覺察到自己的情緒變化,而小寶寶卻已經(jīng)準(zhǔn)確無誤地捕捉到了。
提示:媽媽更要做好情緒管理。
晴晴媽內(nèi)心里可能有很多未釋放的恐懼,對打針這件事有未處理的情結(jié),而且媽媽自己可能就害怕打針;蛘哒f,打針?biāo)P(guān)聯(lián)的感覺觸發(fā)了媽媽的某種被隱藏的記憶。這些,晴晴媽自己可能都還沒感覺到,但是已經(jīng)被晴晴捕捉到了,而8個月的晴晴分不清這種對打針的恐懼究竟是媽媽的還是自己的,她只是單純地感覺到了,所以也就會毫無保留地表現(xiàn)出來。
第二個故事:打針一點兒也不疼嗎?
咚咚是個乖寶寶,平常什么時候吃飯、什么時候睡覺,都乖乖地遵從媽媽的安排?墒牵坏酱蝾A(yù)防針,咚咚就像變了一個孩子似的,越跟他說“不疼、不疼”、“別怕、別怕”,咚咚越是鬧得厲害、哭得起勁,常常是一路哭鬧掙扎,直到需要媽媽和護(hù)士阿姨兩個人摟住他、摁住他,另一位護(hù)士阿姨才能把針扎進(jìn)去。有時候,因為咚咚掙扎得太厲害,還要補(bǔ)上一針。咚咚媽為此又氣又急又心疼:“打個預(yù)防針能有多疼啊?咚咚卻像蒙受了天大的不白之冤,恨不得把醫(yī)生的桌子都掀了,也沒見其他的小孩子像他這樣鬧的!”
心理專家說:寶寶對疼痛的感知與成人不一樣。
寶寶打針的時候,很多家長總愛對寶寶說:“不疼不疼,一點都不疼。寶貝勇敢點兒!钡,打針真的不疼嗎?打針的疼痛對于成人來說,也許不值一提,而對于一個寶寶來說,他的承受力可能只有成人的幾分之一,或者十幾分之一,但是他所感知到的疼痛卻可能是成人的幾倍甚至是十幾倍!盡管每個寶寶感受疼痛的閾限不一樣,對痛覺感知的發(fā)展程度也有快慢,但是疼痛一定存在,這一點毋庸置疑。
提示:對疼痛的認(rèn)可很重要。
咚咚媽在說“不疼不疼”的時候,作為小寶寶,他內(nèi)心會產(chǎn)生很大的矛盾感,因為他還不能把自己的感覺和媽媽的感覺分開,所以他也許會想:分明就是很疼很疼,媽媽為什么非要說不疼呢?這種矛盾感可能比疼痛本身帶來的痛苦感更加強(qiáng)烈,更加具有破壞力,因為這會妨礙寶寶對外在世界產(chǎn)生信任感,也許會對他的心理、人格的發(fā)展帶來某些負(fù)面影響。
第三個故事:不乖嗎?那就去打針吧。
兩歲的朗朗怕打針,只要一提起打針,他就一臉驚恐,眼淚吧嗒地直往媽媽的懷里扎,嘴里還大聲喊著:“不要、不要!”但打針這件事情會經(jīng)常在朗朗的家里被提起:朗朗不吃飯,姥姥就說“那明天我們?nèi)ゴ蜥槹伞?朗朗不好好睡午覺,媽媽也說“那我們明天去打針吧”;朗朗不收拾玩具,爸爸還是說“那我們明天去打針吧”。
心理專家說:心理的疼痛會帶來更大的傷害。
打針留給身體的疼痛感,以及疼痛感所帶來的恐懼,媽媽溫柔耐心的撫慰很快就能化解;但是,如果這種疼痛帶有懲罰的意味,那么這種生理上的疼痛,就會帶來一種心理上的疼痛和恐懼,它往往會沖淡親子之間的情感,給這種親密關(guān)系帶來破壞。
提示:別給孩子貼負(fù)面標(biāo)簽。
朗朗家長的做法在無形中給寶寶傳達(dá)了一種信息:不乖的孩子就要打針。因此,在朗朗心中,打針這件事被賦予了一個新的意義:因為我被打針,所以我是壞孩子。這相當(dāng)于間接地給孩子貼上了“壞孩子”的標(biāo)簽。而這將嚴(yán)重影響孩子的自我形象和自我認(rèn)同。如果這種對“壞孩子”的認(rèn)同不被阻斷,那么,孩子的行為就會更加朝向壞孩子的標(biāo)準(zhǔn)發(fā)展。
更好的辦法,讓寶寶不再怕打針
提前告知。媽媽最好用講故事的方式,提前給寶寶將打針這件事。比如在去打針的路上,媽媽可以給寶寶講:一個住在針管里的小精靈很孤單,她想和寶寶做個游戲、成為朋友,于是……這樣既是對寶寶想象力的一種滋養(yǎng),也可以很好地舒緩他對打針的畏懼情緒。
媽媽先調(diào)整自己。在打針的過程中,首先媽媽自己要做到鎮(zhèn)定。因為寶寶是從媽媽的氣味、體溫、呼吸的節(jié)奏、皮膚的感覺中獲得安全感的,如果這個時候媽媽本身很焦慮,那么媽媽的氣味、呼吸的頻率都會改變,這無異于告訴寶寶一件重大的事就要發(fā)生了,無形中增加緊張氣氛。
接納和安慰。不要用“不疼”、“不怕”這些生硬的詞匯去否認(rèn)孩子的感覺,要讓寶寶知道,對打針感到疼、感到害怕都是正常的,這些也是被爸爸媽媽所接納的,是被允許的。所以,這個時候媽媽最好說:“是的,有些疼,媽媽知道了。”同時,也不要太多地運用比較的方法,比如說:“你看×××打針就沒有哭!倍且峁┙o寶寶更多支持性的撫慰,可以重復(fù)說“媽媽知道了,媽媽在這兒呢”等語句。此外,平時哼唱給寶寶的能帶來安撫的歌曲,這個時候也可以用得上。
別利用打針這件事說事。不要用“打針”嚇唬寶寶,并以此要求他去做家長想要他完成的事情;如果想讓男孩更勇敢、更堅強(qiáng),可以在平時用故事來告訴他,而不是在打完針之后,要求他“你是男孩,男孩打針不哭”,更不要嘲笑他,說類似于“你瞧瞧你,還男孩呢,哭得就像個小妹妹一樣”的語言。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zaojiao/442843.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