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項調查顯示,半數(shù)父母僅偶爾與孩子一起閱讀。專家提示,閱讀比起廣播、電視和網絡來,調動腦細胞去思考的成分更多,閱讀要從小培養(yǎng),既要持之以恒,還應講究技巧。
案例:母親給一歲半的兒子買了一本小人書,書名叫《桑布》。一天,母親對另外幾個好友講起小人書中的故事情節(jié):“有個叫桑布的男孩兒,過生日時,別人送給他好多好多的禮物。在回家的路上,他遇上了一只兇猛的野獸,把他的禮物全叼走了。桑布哭著回到了家,經過父母的一番安慰,不哭了,高興地坐在漂亮的餐桌前吃飯。”母親話音剛落,兒子突然說:“不,他哭的!”說著,便指著小人書給媽媽看。原來,那是封底的裝飾畫,上面的確畫著一個哭著的桑布。
點評:以上是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所舉的一個案例,說明嬰兒和成人對事物的感受、理解是不同的。這在大人給孩子說小人書時會明顯地表現(xiàn)出來。所以,父母在給小寶寶說書時,要講究技巧,慢慢提起他的興趣,從而讓他喜愛上閱讀。
提前熟悉故事情節(jié)
上學時朗讀課文的經歷告訴我們,再簡單的文字,第一次朗讀時在字音、斷句、重音和連貫性上都會出現(xiàn)錯誤。這些錯誤肯定會直接影響你的小聽眾對故事的理解。所以媽媽在說故事前應先通讀一遍,了解故事脈絡、角色特征、語言風格等,才能更好地完成朗讀。
要充滿熱情地朗讀
要想讓孩子對閱讀感興趣,父母首先要表現(xiàn)出樂在其中的狀態(tài)。這樣才會讓孩子通過模仿向你學習,并被你的情緒所感染。相對邏輯語詞記憶、形象記憶和運動記憶而言,這種情緒記憶對孩子來說更為持久和深刻。所以,在親子共讀的過程中,父母的熱情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孩子的閱讀興趣。
用手指點畫頁內容
一般而言,好的童話書包括三條線索:文字講述線索、圖畫講述線索和文字和圖畫共同講述線索。因此,認真觀察圖畫能夠幫助孩子理解相關內容,并且培養(yǎng)他的觀察力、想象力,以及對圖畫符號的領悟能力。所以父母在朗讀時,如希望孩子注意的部分可用手指點,更能幫助孩子理解圖和文的互補和互動,并關注其中別具匠心的小細節(jié)。
根據情節(jié)改變表情
要把故事讀得有聲有色,“聲音表情”非常重要?梢圆捎寐曊{高低、聲音大小、聲色粗細,以及生氣或開心的腔調來表現(xiàn)故事中的人物和情節(jié)的變化。還可以適當模擬故事中角色的動作和手勢,使故事更形象化,以此刺激孩子保持注意力。此外,朗讀的時候還要控制好速度,讓孩子有時間去理解和吸收。
適時地用口頭語解釋
給孩子讀書就是要讓他接觸豐富的書面語言,但是理解書面語言需要一定的過程,父母可以有意識地用口頭語言或半書面語言來解釋,譬如“愚蠢的主意”,就是非常笨的主意,那不是一個好主意等。
并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有意識地使用那些讀過的書面詞匯,以幫助孩子理解和記憶書面語。朗讀后還可以和孩子一起歸納和總結故事的大致內容,對孩子積累閱讀經驗很有好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youjiao/396150.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