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認為,當孩子犯了錯,父母就應該嚴格管教,才能幫他養(yǎng)成好習慣。但是美國心理協(xié)會會長Alan E. Kazdin卻仍然堅持,在糾正“壞行為”的過程中,一切懲罰手段都是無效的,只有讓孩子不斷重復“好行為”,同時得到父母有針對性的表揚才能讓他越來越“合作”。
在學習溫柔地糾正不良行為前,請先來看看何謂“不溫柔”,不是說教,更不是體罰,但它們同樣可以被歸到“變相懲罰”一類,更值得我們警惕的是,下面兩種方法都是經(jīng)常使用并為父母所稱道的。
變相懲罰,沒傷害也沒效果
面壁思過
讓孩子做錯事后冷靜一下確實有好處,至少它不會像懲罰那樣帶來副作用,但在端正孩子的行為方面,收效甚微。父母應該在孩子情緒平復后,告訴他為什么搶別人東西或者說臟話是不好的行為。但即使當時孩子明白了這個道理,下次碰到類似情況時,他還是容易犯錯。因此,給孩子制造機會,讓他表現(xiàn)出合作和誠實的一面,并及時稱贊他才是最根本的解決辦法。
讓他承擔后果
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后果負責任看似非常合理,但本質上它仍然是一種懲罰,難以糾正不良行為。
看見孩子在墻上涂鴉,你一定會氣瘋的,但這時并不是教給他“愛整潔”的道理的好時機。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立即制止破壞行為,然后告訴他錯在哪里,但別指望他能聽懂這個道理。關鍵在于,等過幾天孩子心情好的時候,帶著他一起在紙上畫畫。之后夸他說:“真像個大孩子了,能在紙上畫出這么漂亮的畫。你能再畫一張嗎?咱們可以把它貼在墻上!
溫柔的糾正:鼓勵和贊美,讓孩子記住“好行為”
為什么贊美更有效
研究結果表明,讓孩子合作的唯一方法是肯定他的好行為,受到肯定后,孩子一般會愿意多次重復這種行為。比如說,如果你想培養(yǎng)孩子分享的品質,在他遞給玩伴自己心愛的玩具時,一定不要吝嗇你的贊美之詞,“能把你最喜歡的小熊給姍姍玩,真是太大方了!”慢慢地,和朋友分享會成為他的一種習慣。相反,當你強迫他和別人分享玩具時,也許他當時會屈服,但下次碰到同樣的事情,他仍然會拒絕。
稱贊的技巧
使用夸張的語氣稱贊他。也許你會覺得這樣很傻,不過從實際效果來看,“你太棒了”比“真好”確實更有效。
有針對性地表揚。泛泛地夸“真是好孩子”不如再加一句:“兒子你真懂事,都會自己收拾玩具了!
肢體接觸。給孩子一個擁抱或親吻也很重要。
獎勵。在強化好行為的前幾個星期,可以承諾給他一些獎勵,這不是為了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為,而是強化父母對孩子好行為的肯定。
無需過度表揚。當你發(fā)現(xiàn)孩子已經(jīng)很少犯某個錯,漸漸養(yǎng)成了自然而然的配合習慣時,你就可以慢慢減少這類表揚了。
孩子不乖,也能表揚?
1. 沒完沒了地鬧,不愿去學!
利用游戲,給他創(chuàng)造練習“好行為”的機會。比如在他無論如何不肯出門的時候,你可以轉移話題,給他設計個小小的“陷阱”:“小山,我們今天來玩?zhèn)新游戲吧!雖然這只是一個游戲,但如果按照我的話去做,你今天就能得到一個小紅花哦,準備好了嗎?記住哦,咱們就是玩?zhèn)游戲。小山,先穿上你的鞋!比绻浜夏,那么一定要給出表揚!澳氵說沒玩過這個游戲呢,你是不是在騙我呀?不然怎么穿得那么快!”這樣反復幾個回合,讓他養(yǎng)成習慣之后,即使不告訴他這是游戲,他也會比以前更配合。父母開始做這個試驗前,心里都會打鼓:“這能有用嗎?孩子會上這個當嗎?”不過大部分人在嘗試了幾次之后,都會驚喜地看到變化。
2. 做事虎頭蛇尾……
地上滿是玩具,你讓孩子學著自己收拾一下。可是他剛把3個娃娃從地上撿起來,放到沙發(fā)上,扭頭又開始看動畫片了。這時候我們仍然應該表揚他。不過是另一種方式:“妞妞真棒!不一會兒功夫就收好了三個玩具呢。嗯……不過,寶貝兒,下次如果能把這5個玩具都收好那就更好了。”這并不是對孩子的欺騙,我們必須打心底認識到好習慣的培養(yǎng)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只要每次能比過去進一小步,總有一天能達到最終目標。
想想小寶寶學走路的過程吧!當他搖搖慌慌撞進你的懷里時,你肯定會鼓勵他:“寶寶學會走路了!”,而不會說:“不行不行,哪有這么搖搖晃晃走路的?”讓孩子養(yǎng)成好習慣也是同樣的過程,任何一點進步都值得你的稱贊。
糾正的方式和時限
父母讓孩子“聽話”的方式至關重要。當你用平靜、禮貌的語言對他提出要求時,孩子合作的可能性更大。同時,你最好給出明確的指令,而不是使用反問,不然他會覺得自己完全有選擇不做的權利,比如“去刷牙吧!”比“是不是該去刷牙了?”更有效。
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因此改變壞習慣所花費的時間也不同。但是父母可以嘗試著連續(xù)幾天稱贊孩子的某種行為,這可以讓你練習技巧的應用,而它的效果也更明顯。當你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讓孩子連續(xù)5次乖乖吃飯,并且及時給予了表揚,你會發(fā)現(xiàn)他真的在進步。在你有了一個成功的案例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改變孩子的第二個、第三個壞習慣已經(jīng)駕輕就熟了。
TIPS:所謂的“壞行為”、“好行為”都是相對而言的,“壞行為”不代表孩子破壞性很強,更不表示他在道德上存在什么問題,也許這只是因為你們在溝通上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不過采取一些方式緩解沖突還是有必要的,下面就是適用于“溫柔糾正”的行為方式:
頂嘴
拒絕新食物
叫他吃飯沒反應
對長輩無禮
摔碎東西
不肯分享
無故發(fā)脾氣
對同齡人不友好
偷東西
說臟話
“壞行為糾正”之我說
表揚真的能解決所有問題嗎?其他方法就應該堅決杜絕嗎?下面三位爸媽也有自己的看法。
薇佳4歲以前,我們很少批評她,4歲以后會批評但肯定不會懲罰。批評她缺點的同時也會表揚一下她的優(yōu)點。從實際效果上來看,表揚的確能讓她做得更好,如果批評太多,她會越來越不聽話。當然我也會講求一點批評的方法, “比以前也有一些進步,但媽媽希望你以后能更好”這樣的批評,小孩更容易接受。其實有時小孩犯錯,并不是他的本意, 大人也有情緒不好的時候,我有時發(fā)無名火,女兒還挺理解,知道我心情不好,那我們?yōu)槭裁床荒茉诤⒆有那椴缓玫臅r候也理解一下他呢?有時候我覺得孩子肚量比大人大。
??薇佳媽媽
嘟嘟如果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發(fā)脾氣摔東西,我肯定會批評他,告訴他哪不對。孩子有壞習慣很正常,而我指出他的壞習慣也很正常。而且我覺得批評是必須的,雖然對孩子來說鼓勵更重要。但他一旦有好的改變就要及時鼓勵。另外,其實好壞、是非的標準很難界定,除了安全問題以外,其他事情都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比如有的家庭喜歡亂一點,有的家庭喜歡整潔一點,拿整潔家庭的標準要求凌亂家庭的孩子顯然不合適。
??嘟嘟爸
我覺得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是沒有問題的,但前提是你要事先告訴他,這樣做了之后會有什么后果。比如我規(guī)定,到了吃飯時間必須停掉手里的游戲,但兒子一直不聽,我就想出個辦法,我告訴他,到點了你可以不吃飯,但一旦錯過了這個時間,就沒有飯吃了。在實行的過程中,雖然有幾次反復,但最終結果是他確實養(yǎng)成了和大家一起按時吃飯的習慣。
??山石爸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youjiao/1074312.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