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開學日期的臨近,馬上就要進入到一個入園的小高峰了,孩子初入園哭鬧不止,家長也跟著焦慮起來,下面這些類型,你是不是其中一種呢?
一、主動滿足型
孩子沒有提出要求,家長就事先滿足了孩子的“無理”要求。(平時不可以,現在主動滿足),如主動給孩子買各種小零食討孩子歡心;帶孩子去本來不想去的地方,如在淘氣堡長時間的玩;以前要求孩子自己吃飯,入園后反而追著喂飯。
案例:媽媽放學來接寶寶的時候手里提著一大袋子小食品,主動獻給孩子。
正確做法:主動與孩子聊天,在這個過程當中陪伴是最主要的,如果孩子有吃小零食的需求,適當滿足一下也無妨,但是不要主動的滿足孩子本沒有提出的要求。
二、緊問不舍型
放學了就拉著孩子的手,問這問那,“哭了沒有,有沒有人欺負你,中午吃的什么,罰站了嗎?”孩子一天的緊張生活剛剛過去,需要心理上的放松,媽媽不要沒完沒了的提問,你想知道的答案可以更多的與帶班老師溝通。
孩子是無意識短暫記憶,剛入園的孩子是記不住吃了什么,發(fā)生了什么的,最重要的是不要誤導孩子,你問有沒有欺負你,孩子就會在想,是誰欺負我來的,這就是誤導。有時候孩子腦海中想象的事情都是實際沒有發(fā)生的,這是孩子生理發(fā)展的階段,所以不要用負面的引導性語言。
案例:寶寶,你臉上這個印子是怎么回事啊?誰抓的?快說!
正確做法:寶寶臉上有個小印記,是要裝扮成超人嗎?你擺個超人的動作給媽媽看看啊!(孩子就會學著說一些話了)多和孩子溝通正向的東西是最好的,如交到好朋友了嗎?今天開心的一件事是什么呀?
三、周末瘋玩型
為了減緩孩子一周入園的焦慮,身體和精神上讓孩子放松,在周末的時候就大玩特玩,淘氣堡,爬山,玩水,兩天都不閑著,而且都是大體力活動。
這種方式有些欠妥,一是因為剛上幼兒園的孩子本身身體機能處于一個過渡時期(吃的和家里不一樣,規(guī)律也不一樣,容易上火);二是心理上極端的緊張與放松懸殊太大不利于孩子的正常過渡;三是承諾會給孩子造成思維定式,覺得到了周末就一定會去,覺得上五天幼兒園就是為了換取某種條件。
案例:怎么我家孩子周末好好的,周一一到幼兒園就生病了呢?
正確做法:多采取一些靜態(tài)的活動,如孩子喜歡玩的軌道車,爸爸媽媽多陪伴他一起玩,語言上有實質性的交流;多和孩子去公園散散步,放松放松心情;多到爺爺奶奶家走動走動,體會親情和安全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youjiao/1061569.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