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詩人的《古今賢文?勸學篇》
枯木逢春猶再發(fā),人無兩度再少年。不患老而無成,只怕幼兒不學。長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勝古人。若使年華虛渡過,到老空留懊悔心。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少壯不盡力,老大徒傷悲。好好學習,每天向上。堅定不移,久煉成鋼。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冰生于水而寒于水,后來居上而勝于藍。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jīng)由不知難。
身怕不動,腦怕不必。手越用越巧,腦越用越靈。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見異思遷,一事無成。一日練,一日功,一日不練旬日空。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刀不磨要生銹,人不學要落伍。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師傅領(lǐng)進門,修行在本身。游刃有余,業(yè)精于勤。
賞析
對于本聯(lián)的疑難:
人們常常援用或書寫一副勵志聯(lián):“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蔽铱偢械竭@里面明顯有誤,曾試圖去弄清本相。殊不知追溯到著名學者王蕓生處,線索就斷了。
王蕓生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至公報》社的一名編纂。他在工作之余,致力于研討中日關(guān)系史,竟在不到三年的時光里,通過查閱大批材料,采訪若干紳士,著成并出版了一部近二百萬字的皇皇巨著《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成為時人極推許的一位中日關(guān)聯(lián)史專家。他為這部書所下工夫之大,委實令人贊嘆。別的不說,單以均勻每月實現(xiàn)六七萬字定稿的寫作速度,即非個別學者所能想見。當時有人向他求教勝利的秘訣,王蕓生便口吟了這一副書山學海聯(lián)。其意,天然是在強調(diào)學習與治學首先必需勤懇跟不怕艱難?墒沁@副聯(lián)語畢竟是王蕓生自撰,仍是他在復誦別人之作,我所見到的資料語焉不詳。但不論怎么說,這副經(jīng)王蕓生之口而傳播至今的聯(lián)語,確定是有弊病的。
缺點在哪里?就在上聯(lián)的“路”和“徑”字上。這兩個字,音異而義同,呈現(xiàn)在短短七個字的上聯(lián)中,自身就顯得愚笨、牽強而欠通,和下聯(lián)音義皆異的“涯”和“舟”字相對,也太失水準。我想,不論是否王蕓生所撰,只有是經(jīng)他之口傳出的,這么一個學識廣博的學者,怎么可能犯如斯初級的過錯。
揣度該聯(lián)本意,可能是轉(zhuǎn)述者無意間把上聯(lián)的“路”和“徑”這兩個字念倒置了。它底本應(yīng)當念成??
書山有“徑”勤為路。
為什么把顛倒后的“徑”字打上引號呢?
由于還原了地位的這個“徑”字,本應(yīng)寫作“盡”??當初念顛倒了,才錯寫成“徑”的。當初改正過來,頓然文從字順,對仗工穩(wěn),簡直稱得上渾然一體了。你看??
書山有盡勤為路,
學海無涯苦作舟。
“ 學!睂Α皶健,“無涯”對“有盡”,“苦作舟”對“勤為路”,不論聲韻、詞性、內(nèi)涵、意境,無不字字工穩(wěn),處處貼切。這才應(yīng)該是此聯(lián)的本真!
可能有人一時還想不通。既是“學海無涯”,怎會又說“書山有盡”呢?這樣豈不抵觸?實在,“學!迸c“書山”,雖則有關(guān),卻非統(tǒng)一概念,二者是不可一概而論的。學海之無涯,源于莊子的“知也無涯”,不管學習與研究,確實永無盡頭。而書山之有盡,則是就客觀實際而言的,作為物資狀態(tài)之書籍,總有其極限。別說是古人極言“學富五車”的那點兒四書五經(jīng)、諸子百家、歷史典籍、詞歌賦不難被飽學之士所遍覽,就是在今天各種著述浩如煙海之際,不也能夠用多少臺電腦加一堆光盤,便將世界上任何一個大型藏書樓的藏書都囊括殆盡么?
所以,“書山有盡”而“學海無涯”,正體現(xiàn)了事物的一種辯證同一關(guān)系。
鄧遂夫著 《探源偶拾》
(鄧遂夫 自貢人 著名的紅學專家,有名學者,多年來始終從事專職文學創(chuàng)作與學術(shù)研究,腳印踏遍大江南北,其著述已在海內(nèi)發(fā)生普遍影響,曾與魏明倫并稱“自貢兩大佳人”。)
以上純屬其余讀者擺弄的文字游戲,無中生有的,請讀者自辨。
書山有路 勤為徑 學海無涯 悟登舟 絕對更公道!
《觀止》一書,驗證學有止,
這幾句很簡略懂得:讀書初看是不路可走,只有勤奮才干首創(chuàng)一條路。學習常識就如一個人身在大海中一樣,只有在里面悟出情理,學為所用,這樣就比如一條屬于本人的船。知識轉(zhuǎn)化為智慧之船,人生里程的航行就有了方向。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shiju/84157.html
相關(guān)閱讀:詠史八首?其一原文_翻譯和賞析_左思古詩
絕句?書當快意讀易盡原文_翻譯和賞析_陳師道古詩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_全詩賞析
讀韓杜集原文_翻譯和賞析_杜牧古詩
弱齡寄事外,委懷在琴書_全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