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典故與歷史文化
采用直譯和增譯相結(jié)合的方法,可以充分再現(xiàn)原語言的文化信息。再如,"說曹操,曹操到"。與諸葛亮正好相反,曹操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是"奸雄"的象征。而英文中正好有句話叫做"speakingofthedevilandhecomes"(說到惡魔,惡魔就來了)二者是一個意思,內(nèi)涵幾乎對等,因此可以直接翻譯為speakingofthedevil。又如"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如果想表達出歇后語完整的文化內(nèi)涵可以直譯為:ZhouYubeatsHuangGai-thepunishmentisappropriatelygivenbyoneandwillinglyacceptedbytheother;而為了避免落入俗套,視上下文情況還可以翻譯為Bothpartiesarewilling。浙江蘭溪濟公紀念館里的介紹文字是"濟公劫富濟貧,深受窮苦人民愛戴",其英譯為:Jigong,RobinHoodinChina,robbedtherichandhelpedthepoor.[3]在譯文中,濟公被比作英美文學作品中的羅賓漢,令西方讀者倍感熟悉和親切,同時也很容易理解中國人民為何如此喜歡濟公了。
2西方典故與歷史文化
西方文化典故多來自《圣經(jīng)》和古希臘羅馬神話。僅《圣經(jīng)》中收入的辭典典故就達7多條。如Achilles'heel(唯一致命弱點),Penelope'sweb(永遠完不成的工作),aPandora'sbox(潘多拉的盒子,意指災(zāi)難、麻煩、禍害的根源)等。莎士比亞作品中的典故更是熠熠生輝,有些莎士比亞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本身就成了典故。比如:Warnhisgift,thisisaGreekgift!如果照字面意思可直譯為"當心他的禮物,那是個希臘人的禮物!"如果譯語讀者對源語文化知之甚少,會對"希臘人的禮物"感到不理解,或許還會以為是希臘的藝術(shù)品。Greekgift源于荷馬史詩《伊利亞特》,指的是希臘人攻打特洛伊城,久攻不下,有意給敵方留下一個大木馬(Trojanhorse)。特洛伊人將木馬作為戰(zhàn)利品運入城中,而藏在木馬腹中的希臘士兵半夜偷偷出來,里應(yīng)外合攻下了敵城。因此,希臘人的禮物指的是"不懷好意的禮物"或"藏有殺機的禮物"。在翻譯時譯者需要進行相應(yīng)的處理,或意譯,或增譯,以傳遞出典故的文化信息。此外,像paintthelily(畫蛇添足,多此一舉),meetone'sWaterloo(敗走麥城,慘遭失敗),cuttheGordian'sknot(斬斷死結(jié),快刀斬亂麻)等,都是西方文化中的歷史典故,也都包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若要譯好這些歷史典故,就必須注意中西兩種歷史文化之間的差異,采取適當?shù)姆g方法,否則會使?jié)h語讀者感到莫明其妙,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又如:ItwasanotheroneofthoseCatch-22situation,you'redamnedifyoudoandyou'redamnedifyoudon't。[4]此句中的"Catch-22"也是一個典故,它出自美國當代小說家海勒(JosephHeller)的小說《第22條軍規(guī)》。在這里如果直譯為"第22條軍規(guī)"則略顯生硬,如果意譯為"左右為難的尷尬局面"則更易理解。
3互譯原則和翻譯方法
無論是嚴復的"信、達、雅",傅雷的"神似與形似",還是尤金?A?奈達的"功能對等"或"動態(tài)對等",這些主張雖然有不同的側(cè)重點,但其中心要旨都是譯文要忠實準確地表達原文的含義。翻譯可以作為文化交流的工具,但它
無法做到語言的傳真,卻可以做到文化傳真。所謂文化傳真是指譯者不要輕易改變原文中所蘊含的異國情調(diào)。
3.1直譯
如果典故中所蘊含的字面意義、形象意義相同或近似,或者說字面翻譯就可以使譯文讀者獲得正確形象,那么就可以采用直譯法。這樣既保留了原文形式,還可以促進文化交流。比如strikewhiletheironishot與"趁熱打鐵"就可以對等翻譯,Practicemakesperfect與"熟能生巧"的信息量相似,exampleisbetterthanprecept與"身教勝于言傳"是一個意思。[5]另外,有些典故在世界范圍內(nèi)流傳頗廣,已經(jīng)融合到很多國家的文化寶庫之中,幾乎家喻戶曉。這樣的典故完全可以照字面意思直譯,無須加注。比如:Everyoneinthefamilybulliedherandmadehertodothehousework.ShewasindeedaCinderella.就可以翻譯為:她們家的人都欺負她,強迫她做家務(wù)。她確實是個"灰姑娘";夜媚锏墓适略谥袊鴰缀跫矣鲬魰,已經(jīng)成為家里受欺壓的善良女孩的代名詞。這樣翻譯既保留了原文的風格和形象,又很容易為譯語讀者所理解和接受,是一種最佳的方法。
3.2意譯
有些習語由于文化因素的影響,翻譯時無法保留原語的字面意義和形象意義,因此可以考慮把原文的形象更換成譯語中相對應(yīng)的形象,通過使用類比傳達出原文的文化因素。例如:"Shangri-La"一詞,它是1933年美國小說家詹姆斯?希爾頓在小說《失去的地平線》中所描繪的一塊永恒和平寧靜的土地。譯者將它隱含的形象意義轉(zhuǎn)換成陶淵明的"世外桃源",將兩者進行類比,翻譯成"世外桃源",既傳遞了同樣的信息,又能引起譯語讀者相似的情感反應(yīng),因而頗受欣賞。但巧合的是,在我國的云南麗江,有一處叫做"香格里拉"的地方,藏語為"心中的日月",是藏民心目中的理想生活環(huán)境和至高至尚的境界。這里雪峰聳立,峽谷對峙,寧靜的湖泊為森林環(huán)繞,神秘的廟宇金碧輝煌,美麗的大草原上牛羊成群。此地惟妙惟肖地有著詹姆斯?希爾頓書中描寫的一切。人們發(fā)現(xiàn)這里就是他們尋找了半個世紀的"香格里拉"。而且隨著旅游業(yè)和酒店業(yè)的發(fā)展,香格里拉酒店集團在亞太地區(qū)、北美和中東已設(shè)立了多達百家酒店,從而更使"香格里拉"聲明遠播。因此"Shangri-La"一詞直譯為"香格里拉"已經(jīng)毫無文化障礙,無須意譯為"世外桃源"。[6]其他的如thedoveofpeace翻譯為"和平鴿";theolivebranch翻譯為"橄欖枝"。這些形象已經(jīng)為譯語讀者熟悉和接受,無需進行注釋或者增譯。所以當原語文化為譯語讀者所接受和熟知之后,就可以將典故進行直譯了。
3.3增譯
有些習語,直譯后的形象雖不會產(chǎn)生中西方文化沖突,卻會造成語用失誤。如:Tomakeone'shairsstandonend,其含義是十分害怕,與漢語的"令人發(fā)指"并不一樣。再以thefamilyskeleton為例。"Oh,tellusabouther,Auntie"criedImogen,"Sheistheskeletoninthefamily,isn'tshe?""ShewasmuchofaskeletonasIrememberher,"murmuredEuphemia."Extremelywellcovered."(ChancerybyGaslwothy)譯為:"她是家庭里的家丑(骷髏),是嗎?""據(jù)我所知她并不瘦的像個骷髏",尤菲米亞低聲說,"肌肉挺豐滿的呢。"skeleton原意是"骷髏",但在典故thefamilyskeleton或skeletoninthecupboard中的意思是"家丑"。伊摩根表達的是"家丑"的意思,想打探關(guān)于"她"的丑聞,但是姑媽尤菲米亞顯然不愿意回答,因此故意說了skeleton的字面意思骷髏,而忽略其隱含意思"家丑"。因此,在翻譯時,skeleton的字面意義和隱含意義都必須有所體現(xiàn),否則就無法顯現(xiàn)菲米亞姑媽的幽默和機智。這里可以采取增譯法,在文中直譯其字面意義,然后用文中加注或者加腳注的方法點出隱含意義,使譯文形象生動,更能傳遞出原文的風格和韻味。
4結(jié)語
譯者翻譯的不僅僅是文字,還傳遞著文化。除了通曉兩種語言文字,還必須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典故翻譯沒有固定的套路,只有
掌握了典故的出處和文化色彩,才能高屋建瓴,兼顧形式與內(nèi)容,成功地將典故中的信息移植到目的語中。如此一來,不僅做到語言意義上的等值,而且從文化意義上來說也達到了真正的等值。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gaozhong/1144435.html
相關(guān)閱讀:歷史教學-提高學習興趣方法略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