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世界近代史上文學、美術和音樂等方面的成就,重點掌握列夫?托爾斯泰及其代表作;凡?高和他的《向日葵》,貝多芬和他的《英雄交響曲》。
2、過程與方法:認識到世界近代的文學藝術成就是世界近代社會生活在文學藝術方面的反映;通過對三個著名代表人物生活的時代背景的探究學習及其作品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它反映了世界近代文化發(fā)展的基本脈絡,從而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和文學藝術作品的鑒賞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認識到這些著名代表人物能夠取得輝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他們善于觀察社會生活,自強不息,將個人命運與祖國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尊重和欣賞不同民族所創(chuàng)造的文化成果,從而樹立正確的國際意識。
重點:列夫?高托爾斯泰及其代表作品;凡?高和《向日葵》;貝多芬和《英雄交響曲》。
難點:一定時期的文化是一定時期的政治、經濟的反應
手段:ppt課件
教學方法:談話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請同學閱讀教材147頁導入框中的內容,這個故事說的是誰的事跡?能說明什么?
貝多芬。能說明貝多芬是一個富有正義感的人。
二、講授新課
那你知道貝多芬這位偉大的音樂家嗎?下面我們來共同學習第23課 世界的文家杰作
(一)音樂家貝多芬
關于貝多芬學習的故事,有許多傳說。有一次,貝多芬去辦點事情,回來的時候,他感到有些餓了,于是,便走進了一家飯館,他找了一把椅子就坐了下來。這時,他正在思考創(chuàng)作一支鋼琴曲,不知不覺中,他抬起手,用手指就在餐桌上敲了起來,就像以往彈鋼琴一樣。
“咚咚咚,咚咚咚”,這有節(jié)奏的彈擊吸引了不少人向他看來,他卻毫無察覺。就餐的人走了一批又來一批,人們都在私下議論著這個奇怪的人。一個多小時過去了,他還在有節(jié)奏地敲著。這時,店老板過來想提醒提醒他,剛走到他面前,他一看店老板來了,立刻明白了這是在飯店里,于是便問老板:
“請結賬吧,多少錢?”
店里吃飯的人哈哈大笑了起來。店老板看他還不明白人們?yōu)槭裁创笮,就說:
“先生,您還沒吃飯呢!”
“這……哈哈哈哈……”他自己也大笑起來。
還有一次,他與幾個朋友到郊外散步,看到美麗的田野,翠綠的青山,蜿蜒曲折的河流,他禁不住又想到該用什么樣的旋律來表現(xiàn)了。散步中,朋友們說說笑笑,熱熱鬧鬧,唯有他一言不發(fā)。很長時間之后,他突然大聲喊道:
“找到了,找到了,我找到了!”
說完,狂奔著就跑回家去了。驚得朋友們不知說什么才好。
回到家里,他就把剛才所見的美麗的景色用樂曲的形式在鋼琴上彈奏出來了。
這首曲子就是后來人們熟知的洋溢著大自然詩情畫意的《第四交響樂》。
這兩個故事能說明什么?
能說明貝多芬是非常勤奮的音樂家。正是因為勤奮,貝多芬才取得了這樣杰出的成就。貝多芬靠自己的頑強努力終于被認為是維也納最好的鋼琴家和最優(yōu)秀的作曲家。
盡管貝多芬在樂曲創(chuàng)作上表現(xiàn)出了不凡的才能,但他本身卻連遭不幸和打擊。
27歲時,他患了耳聾癥,而且病情不斷惡化。這對于酷愛音樂、視音樂如生命的貝多芬來說,無異于奪去自己的生命。他痛苦而無奈地喊道:“上帝啊,這是為什么?”到了中年,他的耳朵一點也聽不見了。
但是,貝多芬卻沒有因此而放棄自己對音樂的執(zhí)著的追求。
這段經歷能說明貝多芬具有怎樣的特點?我們能從他身上學到什么?
不被困境屈服,有頑強的毅力戰(zhàn)勝病魔,不放棄對理想的追求。
由于貝多芬經典性作品的問世,他成了交響樂之王,人們以無比敬佩、贊慕、崇仰之情來欣賞著他的作品,同時,他也成為繼海頓、莫扎特之后,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大師。早在青年時期,貝多芬就樹立了民主、斗爭、進步的思想,這種思想他一直沒有改變過。完成于1804年的《第三交響樂》,原來就是以在歐洲掃除封建勢力,贏得人民極力贊揚的資產階級領袖拿破侖的事跡為題材的,所以,貝多芬在作品扉頁上寫上了“獻給拿破侖?波拿巴”幾個大字。但是在作品完成的這一年,拿破侖拋棄了共和制,當了皇帝,貝多芬非常氣憤。一氣之下,就把這幾個字改為:
“英雄交響樂──紀念一位偉人!”
無異,貝多芬把這位“偉人”看作是轟轟烈烈反抗封建勢力的人民群眾。
貝多芬是近代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是繼承古典主義、開啟浪漫主義音樂的“樂圣”式的偉大人物。
(二)著名作家托爾斯泰
在近代,社會政治經濟都處于激烈的變革之中,人們的思想也發(fā)生這種大的變化,這就為文學家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的寫作素材,許多文學家應運而生,列夫?托爾斯泰就是其中的一位。
托爾斯泰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
下面老師向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戰(zhàn)爭與和平》
《戰(zhàn)爭與和平》問世至今,一直被人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這部卷帙浩繁的巨著以史詩般廣闊與雄渾的氣勢,生動地描寫了1805至1820年俄國社會的重大歷史事件和各個生活領域:“近千個人物,無數的場景,國家和私人生活的一切可能的領域,歷史,戰(zhàn)爭,人間一切慘劇,各種情欲,人生各個階段,從嬰兒降臨人間的啼聲到氣息奄奄的老人的感情最后迸發(fā),人所能感受到的一切歡樂和痛苦,各種可能的內心思緒,從竊取自己同伴的錢幣的小偷的感覺,到英雄主義的最崇高的沖動和領悟透徹的沉思──在這幅畫里都應有盡有!弊骷覍ι畹拇竺娣e涵蓋和整體把握,對個別現(xiàn)象與事物整體、個人命運與周圍世界的內在聯(lián)系的充分揭示,使這部小說具有極大的思想和藝術容量。
這部小說的主人公是安德烈?包爾康斯基、彼埃爾?別素霍夫和娜塔莎?羅斯托娃。這三個人物都是作者喜愛的正面形象。安德烈和彼埃爾是探索型的青年貴族知識分子。小說中,這兩個人物在性格和生活道路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安德烈性格內向,意志堅強,有較強的社會活動能力,他后來投身軍隊和參與社會活動庫塞、阿多諾、弗洛姆、哈貝馬斯,在嚴酷的事實面前逐步認識到上層統(tǒng)治階級的腐敗和人民的力量,彼埃爾心直口快,易動感情,缺少實際活動能力,更側重于對道德理想的追求,后來主要在與人民的直接接觸中精神上得到成長。女主人公娜塔莎與兩位主人公的關系使她成為小說中重要的連綴人物,而這一形象本身又是個性鮮明,生氣勃勃的。小說充分展開了娜塔莎熱烈而豐富的情感,她與人民和大自然的接近,她的民族氣質,以及她在精神上的成長。這幾個主要人物形象都具有較高的認識價值和審美價值。
小說時代感強烈,它雖是一部歷史題材小說,但卻反映了農奴制改革后俄國前途和人民作用的問題。因此,《戰(zhàn)爭與和平》當之無愧地是一部“了不起的巨著”。
(三)著名畫家凡?高
近代的繪畫藝術不斷革新,涌現(xiàn)出一大批杰出的畫家。荷蘭的凡。高就是一位有世界影響的畫家
凡?高,這位荷蘭籍的奇才一百年前來到法蘭西后,等待他的是貧困和饑餓。
凡?高過著清白無瑕的生活,他沒有金錢的刺激、沒有女人的誘惑、沒有鮮花的慰藉。當羅丹、莫提格里昂尼面對著嫵媚而慵懶的美女模特時,凡?高正對著一片平常的農田,一張破舊的靠椅,畫這些巴黎的大師們不屑一顧的事物。然而沒有哪一位畫家能像凡?高畫得那么動情、那么執(zhí)著、那么令人神往。他的所有自畫像,眼神都咄咄逼人,充滿了對人生的批判和對自己命運的抗爭。凡?高在美術史上的出現(xiàn)確實是一個奇跡。他有著嶄新的、驚世駭俗的、前所未有的藝術感覺,有著戰(zhàn)栗著的、流動著的、閃耀著的絢爛光彩。這種畫風一旦問世,美術史就必須重寫,色彩學乃至美學就必須修正,這正是凡?高撒向人間的一個永恒的、不易解的。
凡?高的一生沒賣出過一張畫,弟弟德奧為了慰藉他,僅僅以幾十法郎買過他的一張畫。凡?高給弟弟的信中說:“我相信終有一天,我有辦法在一家咖啡館辦一次畫展。”今天,所有的雄偉壯麗的畫館,都以一展凡?高的杰作為榮,荷蘭和法蘭西都爭稱凡?高是她的兒子,在巴黎和阿姆斯特丹都巍然聳立著他的紀念館。而一百年前,凡?高的理想卻是在咖啡館一懸他的心跡。
如果說藝術是不朽的,而依我看真正不朽的應該是對藝術的理解和承認;如果說藝術家是偉大的,而我認為真正偉大的是發(fā)現(xiàn)藝術家而沒有留下名字的凡人。
凡?高是一位生活在法國的荷蘭畫家,具有強烈的個性和坎坷的人生經歷,因此,他的藝術語言既有奔放而熱烈的狂躁情緒,也有孤獨和抑郁的悲劇意識。他特別強調在繪畫中表現(xiàn)人的感情與精神,他對色彩和線條有內在的敏悟。自然物象在他的眼中,只是表達主觀情緒的載體和象征,伴隨著自如而流暢的筆觸,他的色彩充滿著緊張而激動的情緒和飽滿而富生氣的活力。他用色彩來揭示人的精神,來表現(xiàn)人的生命,如被世人熟知的《向日葵》就具有這種藝術特征。作品以飽滿而純凈的黃色調,展示了畫家內心中似乎永遠沸騰著的熱情與活力,那一團團如火焰般的向日葵,不僅散發(fā)著秋天的成熟,而且更狂放地表現(xiàn)出畫家對生活的熱烈渴望與頑強追求,那一塊塊熾熱的色,不僅融集著自然的光彩,而且宣泄著畫家對生命的盡情體驗與永久激動。凡?高雖然只活了37歲,但他的生活和藝術卻始終保持著旺盛狀態(tài),即使窮困潦倒,也未扔掉那維系生命與精神的畫筆。他畫的向日葵不是自然的真實寫照,而是他生命與精神的自我流露,是他以火一般的熱情為生活高唱的贊歌。凡高的藝術中那種狂放不羈的風格,那種充滿激情的色彩,那種暢神達意的線條,脫卻了自然物象的束縛,而進入了頗為自覺的藝術狀態(tài),盡管凡高的藝術在其生前未能得到社會的承認,但卻受到了20世紀現(xiàn)代藝術家們的青睞,尤其對野獸主義繪畫產生了極大影響。
三、小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chusan/64843.html
相關閱讀:九年級上冊全冊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