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冊第8課古代科技與思想文化(一)-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九年級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M
點擊下載:本課課件

●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古老而神秘的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兩河流域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腓尼基人的字母文字。

(2)世界三大宗教──公元前6世紀產(chǎn)生在印度的佛教;公元1世紀,產(chǎn)生在巴勒斯坦一帶的基督教;公元7世紀,產(chǎn)生在阿拉伯半島的伊斯蘭教。

2.過程與方法

(1)了解古代文字的特點,感知古老文字對人類文明進程產(chǎn)生的重大影響,培養(yǎng)學生收集、處理信息并形成自己觀點與認識的能力。

(2)了解世界三大宗教產(chǎn)生的背景、創(chuàng)立人、基本教義,理解三大宗教的世界性影響,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古埃及象形文字是字母文字的基礎,象形文字對世界文化的發(fā)展有重大影響。

(2)宗教是人類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歷史現(xiàn)象,宗教信仰,宗教情感,以及同這種信仰和情感相適應的宗教儀式和宗教組織。都是社會的、歷史的產(chǎn)物。

(3)認識商博良等人為解讀古文字做出的貢獻,培養(yǎng)執(zhí)著追求、不斷探索的精神。

●重點

重點1:埃及的象形文字

學生動手收集整理象形文字圖片、編寫解說詞、觀看古文字展覽,在自主學習的同時與他人合作、交流,完成新知識的構建。

重點2:佛教的產(chǎn)生

講述佛教故事,了解佛教產(chǎn)生的歷史及其教義內涵。

●教學難點

基督教的產(chǎn)生、基督教性質的演變與傳播

播放影音文件,設置討論活動環(huán)節(jié),生生合作、師生合作,共同探究宗教的起源、認識宗教的社會價值。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教學資源準備

○1金字塔圖片、埃及象形文字圖片

○2楔形文字圖片、泥板、小木條、

○3字母文字圖片、字母文字發(fā)展示意圖

○4學生編寫解說詞講稿,教師幫助指導

○5學生收集三大宗教代表性建筑物圖片、人物圖片,宗教經(jīng)典、藝術,宗教的主要節(jié)日、大型的慶典活動。(收集途徑:圖書館、教堂、佛寺、網(wǎng)絡等)

歌曲──《鈴兒響叮當》

●教學滲透點

(1)了解兩河流域人民今天的苦難,認識戰(zhàn)爭對人類文明的破壞。

(2)明確宗教與邪教、封建迷信的區(qū)別,自覺地崇尚科學,尊重宗教信仰,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

●教學設想

根據(jù)教材內容,將本課的學習設置為兩大板塊。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性格特長,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在教室里布置古文字展覽墻和宗教故事會會場。

主題一:古老而神秘的文字 (學習小組3個)

環(huán)節(jié)一:創(chuàng)設“古文字展覽館”,通過學生搜集資料、展示信息,編寫講稿、課堂解說的形式,培養(yǎng)他們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學生自己動手,把喜歡的古文字制作成書簽、裝飾畫,在實踐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體驗古樸、神秘的美感。

環(huán)節(jié)二:教師通過出示伊拉克戰(zhàn)爭中的失學兒童圖片,展現(xiàn)兩河流域人民今天的苦難,引發(fā)學生思考戰(zhàn)爭對人類文明的破壞。

主題二:世界三大宗教 (學習小組3個)

宗教大觀

通過“收集資料—分析、總結—介紹、展示、表演”,了解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與發(fā)展,講述宗教故事,介紹宗教節(jié)日,結合宗教興盛的歷史和古今宗教沖突的典型事例,在交流討論中認識宗教對世界的影響力。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激發(fā)學生各方面的潛能,形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初步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

在教材兩個子目內容的學習過程中,兩大主題學習小組互相造訪對方的展覽或參加故事會活動,在交流合作中借鑒對方的學習方法與活動設計思路,最后兩大主題小組的學生互相贈送與學習內容相關的禮物,如自己動手制作的古文字裝飾藝術畫、繪制的復活節(jié)彩蛋等等,體驗自主學習、贏得他人肯定與贊賞的快樂。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預期效果

【導入新課】
一、古老而神秘的文字

大屏幕顯示金字塔圖片,提問:金字塔是哪一文明古國的象征?

古埃及是世界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奴隸制國家,人類在地球上已經(jīng)生活了幾百萬年。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是從奴隸社會開始的。有了文字,人類的歷史才變得容易了解,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揭開古老文字的神秘面紗,

[教師過渡]

是商博良讀懂了象形文字,同時也使人們對古代埃及的歷史有了真正的了解。在這片炙熱的土地上,生息繁衍著世代耕耘、不問外事的埃及人民,他們經(jīng)歷過戰(zhàn)亂掠奪,忍受過貧瘠悲苦,在歷史的長河中他們默默創(chuàng)造著璀璨的文明。

通過同學的一番介紹,我們知道,象形文字是畫出圖形表示事物,漸漸地,為了書寫方便,人們對一個物體不再全部畫出,而只畫出最能表現(xiàn)其特征的部分,于是原來的圖畫逐漸變?yōu)橹本的圖形。楔形文字產(chǎn)生了。

拓展空間

展示伊拉克失學兒童圖片

講述:這些在戰(zhàn)爭中失學的孩子們可曾知道他們的祖先是世界上最早發(fā)明文字的人,希望他們能夠有機會學習,哪怕像祖先一樣用木棍在泥地上劃寫幾筆也好。


[教師過渡]

公元前1500年左右,楔形文字成了國際交往的通用文字。各國簽訂條約或者書信往來,都使用楔形文字。因為那時候,楔形文字具有詞匯豐富、字形優(yōu)美的特點。但是,這種文字的閱讀和書寫很復雜,不容易被廣泛地掌握,后來還是逐漸被字母文字代替了。




[教師過渡]

(展示字母文字演變發(fā)展圖示)

通過第三組同學的介紹,我們知道: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一直沒有發(fā)展成字母文字,后來經(jīng)過多次演變,外形逐漸簡化,向字母文字過渡。它的24個單輔音的符號,類似字母。公元前二千年,地中海東岸的腓尼基人在埃及文字和西亞文字的影響下,創(chuàng)造了22個拼音字母。古代希臘人又在腓尼基字母基礎上創(chuàng)造了希臘字母。在希臘字母的基礎上,形成后來羅馬及其周圍地區(qū)拉丁人的拉丁字母。拉丁字母是世界上最通用的字母。
以上三組同學通過自己的積極準備,形象、生動地為我們展示了古老文字的神奇魅力。透過這些鮮活的圖形和簡單的筆畫我們感受到了先民的智慧與辛勞,接下來再讓我們透過宗教去探尋古人的精神世界。
播放圣誕歌曲——《鈴兒響叮當》

聽到這首歌同學們想到什么節(jié)日?

“圣誕節(jié)”是哪個宗教的盛大節(jié)日?
[教師過渡]

除了三大宗教,世界上還有哪些宗教?
不同的國家、地區(qū)存在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風俗習慣。現(xiàn)在我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正在和國際接軌,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對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組織游戲:

在地板上畫三個圈代表三大宗教,選出十幾個學生參加游戲,每個同學發(fā)一張卡紙,上面寫著與三大宗教有關的內容,根據(jù)自己手中的卡紙內容進入相應的圈內。



設置討論:

如何正確對待宗教、封建迷信、邪教。
。
資料一:

在云南的一個傣族山寨中,因為一種普通的病得不到及時治療,死了三個人。村民們就出于一種原始的鬼神信仰,在“巫醫(yī)”的指點下,竟將三名同村的無辜村民確定為“放鬼”傳病的人活活打死。
資料二:

(練“ *** 功”害人害己) 家住河北承德市桃李街的李亭受“ *** 功”的欺騙,認為自己的父母是“惡魔”,他自己是“佛”!胺稹币选皭耗А背簦煊眉獾秾⒏改笟⑺。



[教師小結]

宗教的本意是教人為善,維護社會安定,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而封建迷信、邪教是欺騙人民,謀財害命,危害社會的犯罪組織。當然,當今世界宗教問題錯綜復雜,有些政治、戰(zhàn)爭問題涉及到宗教,如果同學們有興趣想進一步了解有關這方面問題,課后我們繼續(xù)探討。
[課堂總結]

通過大家的精心準備與課堂展示,我們知道除了中國的甲骨文,世界上的其它民族也創(chuàng)造了歷史悠久的古老文字,對世界文化的發(fā)展有重要的作用,而文字與宗教之間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比如埃及的象形文字就被稱作“神的語言”,這是為什么呢?文字與宗教之間有著怎樣的聯(lián)系呢?如果大家有興趣,我們可以在課后繼續(xù)去探尋。

學生觀察圖片,回答:古埃及


學生主持人:歡迎大家走進古文字展覽館。

[文字概況]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主要有3種:圖畫式的象形文字,埃及人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就開始使用了,我們中國古人使用的甲骨文也屬于象形文字。還有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和巴比倫人使用的楔形文字,大約也是在公元前3500年產(chǎn)生的。再就是公元前1000多年腓尼基人發(fā)明的字母文字。

“神的語言”——埃及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小組”學生合作演示、解說:

(展示象形文字圖片和自己動手制作的古文字書簽、裝飾畫)

學生A:

埃及人寫的字像一些簡單的圖畫,后來大部分文字變成了符號。這些符號代表什么意思呢?幾千年后的人們,很長時間也沒有弄明白。

學生B:

我來給大家講講“羅塞達石”的故事:

1799年,侵略埃及的法國軍隊在尼羅河三角洲的羅塞達河口,發(fā)現(xiàn)了一塊黑色石碑。把泥土清洗掉后,清楚地看見上面刻著3種文字。這就是著名的“羅塞達石”,現(xiàn)在保存在英國倫敦博物館中。當時,法國有一個青年學者叫商博良。他是專門研究古代埃及的語言文字、歷史和文化的。羅塞達石引起商博良濃厚的興趣,他想根據(jù)這塊石碑弄明白埃及象形文字的讀法。

學生C:(結合“羅塞達石”圖片講解)

石碑上面是兩種用不同字體刻寫的埃及象形文字,下面一種是希臘文。通曉希臘文的商博良從希臘文知道:這塊石碑是在公元前2世紀的時候建立的,上面寫著為埃及國王歌功頌德的言詞。但是,要問那些埃及象形文字怎么讀法,他可一籌莫展了。

學生D:

后來,商博良發(fā)現(xiàn),古代埃及人寫國王名字的時候,都要加上方框,或者在名字下面劃上粗線。羅塞達石上,也有一些用線條框起來的文字,這是不是國王的名字呢?又經(jīng)過一番探索,商博良對照希臘文,從象形文字中認出了埃及國王托勒密和王后克婁巴特拉這兩個人名。最后他終于知道了12個象形文字的讀音。
“古代東方的拉丁語”——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小組”學生合作演示、解說:

(展示楔形文字圖片,準備泥版和小木條,動手演示楔形文字的書寫,邀請其他小組同學動手嘗試)

學生E:楔形文字的故鄉(xiāng)在亞洲西部的兩河流域,就是今天伊拉克境內的底格里斯河和幼發(fā)拉底河一帶。這里是產(chǎn)生人類古代文化的搖籃之一。蘇美爾人用來寫字的不是紙張,而是泥版。那時候,他們還不懂得造紙。兩河流域又缺少石頭,不能像埃及人那樣把文字刻在石頭上。蘇美爾人就用粘土做成一塊塊長方形的泥版,用蘆葦或骨棒削成三角形尖頭在上面刻上字,然后把泥版晾干或者用火烤干。這就成了泥版文書。100多年來,人們在兩河流域挖掘出了幾十萬塊這樣的泥版。

學生F:

關于楔形文字的辨認,也有個類似“羅塞達石”的東西,歷史學家把它叫做“貝希斯頓巖”。

在伊朗西部貝希斯頓村廢墟附近的懸崖上,有一塊巖石,上面也刻著3種文字:蘇美爾人傳下來的巴比倫楔形文字、新埃蘭文和古波斯文。人們通過波斯文,讀懂了楔形文字。巖石上刻寫的是公元前522年波斯國王大流士一世鎮(zhèn)壓造反者的經(jīng)過。

“歐洲拼音文字的始祖”——腓尼基字母文字

“字母小組”學生合作演示、解說
最早發(fā)明字母文字的是腓尼基人。他們住在今天的黎巴嫩一帶。腓尼基人主要從事商業(yè),經(jīng)常坐著船到各地去做買賣。他們在記賬的時候,覺得楔形文字很繁難,需要一種書寫簡便些的文字。這樣,在公元前1300年左右,有人參照埃及的象形文字,創(chuàng)造出用22個輔音字母表示的文字。現(xiàn)代歐洲各國的拼音字母差不多都來源于腓尼基字母。因此,腓尼基字母文字稱得上是歐洲拼音文字的始祖。

古希臘人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礎上增加了一些元音字母,創(chuàng)造了希臘文。他們把發(fā)明字母的功勞也歸于腓尼基人。希臘人傳說:有個聰明的腓尼基木匠,叫卡德穆斯。有一次,他在別人家里干活,需要一件工具,恰好忘記帶來了。他就劈了一片木頭,在上面寫了點什么,讓一個奴隸送給在家中的妻子。他妻子看了木片,一句話也沒說,就遞給了奴隸一件工具。奴隸驚呆了,認為木片是用一種神秘的方式說出了他主人需要的東西。據(jù)說那木片上面寫的就是腓尼基第一次出現(xiàn)的字母文字。

字母文字當然不是卡德穆斯一個人發(fā)明的,而是由許多腓尼基人在長期的實踐中集體創(chuàng)造、逐漸形成的。

傾聽 回答 (圣誕節(jié))

繼續(xù)回答

(基督教)

三個代表組活動成果交流。

三個組派代表上臺,自己操作電腦,自己展示資料,表演講解。

1、介紹各大宗教的創(chuàng)始人、形成、分布等概況。

1.佛教
公元前6世紀,古代印度矛盾尖銳,佛教在這種社會背景下誕生了。創(chuàng)始人是喬達摩?悉達多(也就是釋迦牟尼)。早期佛教的基本教義可以概括為苦、集、滅、道“四諦”,也就是四條真理。公元最初兩個世紀,佛教出現(xiàn)大乘、小乘兩大教派,“乘”是“渡”、“運載”的意思。

它們的主要區(qū)別在于:小乘佛教堅信釋迦牟尼的遺教,注重倫理教誨,不拜偶像,提倡自我超渡(超脫人生苦難),主要流行于印度南部、斯里蘭卡、緬甸、泰國等地。大乘佛教發(fā)展和修正了釋迦牟尼的說教,尊奉如來佛為最高神,同時造出許多偶像加以崇拜;它還認為人們不僅可以自我超渡,而且可以兼渡他人,“普渡眾生”。大乘佛教主要流行于印度北部、中亞、中國、日本、朝鮮和韓國。

運用課件動態(tài)演示48頁《佛教的傳播》
佛教的傳播路線圖

北→中亞→中國→朝鮮→日本

南→斯里蘭卡→泰國→緬甸→我國境內傣族地區(qū)
2.基督教

基督教在1世紀時誕生于巴勒斯坦一帶。耶穌就是“救世主”;浇坍a(chǎn)生后不久,逐漸分化為兩派:以希臘語地區(qū)為中心的東派和拉丁語地區(qū)的西派。1054年,東西兩派教會分裂,東部稱正教,即東正教;西部稱公教,即天主教。十六世紀時,西部教會在歐洲宗教改革運動中,產(chǎn)生了一些新宗派,稱為新教,后又不斷分化,形成派系繁多的現(xiàn)象。基督教對歐美許多國家的歷史文化有著重要的影響,在現(xiàn)實政治、社會生活中也有相當?shù)挠绊憽?br />
3.伊斯蘭教

7世紀時,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的麥加創(chuàng)立了伊斯蘭教。信仰“真主”。伊斯蘭教徒稱為穆斯林,伊斯蘭教的經(jīng)典是《古蘭經(jīng)》。
2、介紹各大宗教的代表性建筑物并說明其風格;以及不同宗教信仰產(chǎn)生的不同文化傳統(tǒng)、風俗習慣

[宗教節(jié)日大觀園]

浴佛節(jié)

每年的農(nóng)歷四月初八,是我國佛教徒紀念教主釋迦牟尼佛誕辰的一個重要節(jié)日。節(jié)前,佛教徒將寺院打掃一新,殿堂佛像搽拭一凈。一般在四月初七日,許多善男信女即已云集佛寺準備參加于次日清晨舉行的紀念法會。香花叢中的幾案上安放著一個銅盆,盆中注滿了用麝香、丁香等配制成的香湯,湯中立著一尊銅像。沐浴開始前,寺院住持率領全寺僧眾禮贊誦經(jīng),隨后持香跪拜、唱浴佛偈或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僧眾和居士們一邊念一邊依次拿小勺舀湯浴佛。浴完佛像后再用一點香湯點浴自己,表示洗心革面,消災除難。

復活節(jié)

復活節(jié)是基督教紀念耶穌復活的節(jié)日。傳說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死后第三天復活升天。每年在教堂慶祝的復活節(jié)指的是春分月圓后的第一個星期日,如果月圓那天剛好是星期天,復活節(jié)則推遲一星期。因而復活節(jié)可能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間的任何一天。典型的復活節(jié)禮物跟春天和再生有關系:雞蛋、小雞、小兔子、鮮花,特別是百合花是這一季節(jié)的象征。復活節(jié)前夕,孩子們?yōu)榕笥押图胰私o雞蛋著色打扮一番。這些蛋有的煮得很老,有的只是空空的蛋殼。復活節(jié)那天早上,孩子們會發(fā)現(xiàn)床前的復活節(jié)籃子里裝滿了巧克力彩蛋、復活節(jié)小兔子、有絨毛的小雞及娃娃玩具等。據(jù)說復活節(jié)兔子會將彩蛋藏在室內或是草地里讓孩子們去尋找。

開齋節(jié)

傳說古時候,人們?yōu)榱硕惚墚愖褰y(tǒng)治者的侵犯,藏在深山里,白天不敢生火做飯,到月亮出來時才做飯吃。后人為了紀念祖先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規(guī)定穆斯林每年要守齋一個月。在這期間,人們在日出前都要吃飽喝足。日出后整個白天,不論怎樣饑餓都不許吃喝。但是,老人和小孩可以例外。
  這樣經(jīng)過整整一個月的“封齋”,人們終于盼來了開齋節(jié)。這天清晨,穆斯林們沐浴更衣,到清真寺禮拜,走親訪友。三十天莊嚴神圣的守齋活動就這樣結束了。

宰牲節(jié)的故事

它與開齋節(jié)、圣紀日同稱為伊斯蘭教的三大節(jié)日,而且是最大的節(jié)日。因襲傳統(tǒng)的宗教習俗,在過宰牲節(jié)時,凡有條件和能力的穆斯林家庭都要買來活羊宰殺。即使買不起活羊的窮人家也得想辦法弄點兒肉來打打“牙祭”。

在《古蘭經(jīng)》里,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夜,先知伊卜拉欣做了一個夢,夢見真主命他將兒子易司馬儀殺掉供獻祭。易司馬儀是他的獨生兒子,但伊卜拉欣決心服從真主的意志!拔业暮⒆友,真主在夢中命令我把你殺掉獻祭給他,不知你是否愿意?”他對兒子說道!案赣H啊,你奉命行事吧!若是真主的旨意,你會看到我能忍受下來!眱鹤禹槒牡鼗卮鸬。伊卜拉欣便舉刀向兒子砍去,但卻砍不動。伊卜拉欣不知所措,便向真主祈求。真主默示道:“伊卜拉欣啊!你已按夢境里的指示辦事,我就是這樣犒勞一切為善的人。”真主從天國里送來一只綿羊,伊卜拉欣拿刀宰了羊,這頭羊就是易司馬儀的替身。穆斯林為了紀念這件事,表示對真主的感謝,每年都在這天宰牲獻祭。
合作組交流,討論。

學生根據(jù)對材料進行分析并發(fā)言。

迷信活動:

指民間的巫婆、算命先生、風水先生等所從事的抽簽、打卦、算命、看相、看風水、驅鬼、跳大神等活動

邪教:

指冒用宗教、氣功或其他名譽建立,神話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欺騙他人,危害社會的非法組織。

我國政府維護正常的宗教活動,堅決取締封建迷信活動,打擊防范邪教。但對于那些利用宗教,企圖顛覆國家的行為是堅決制止的。

作為一名中學生應該確信世界上沒有鬼神,自覺崇尚科學,尊重宗教信仰,破除迷信,打擊邪教。
由學生最熟悉、也最感到神秘的金字塔導入新知識的學習。



設置疑問,引起大家的好奇心。

感受古文字學家強烈的探索、求知精神。

循序漸進,吸引學生注意力。


體會歷史

學生親自動手用木條在泥版上書寫筆畫,體會楔形文字的特點。

感悟歷史

感受戰(zhàn)爭給人類文明帶來的破壞,認識和平的可貴,樹立傳承文明的歷史責任感。




講述傳說故事,引起學生興趣












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

知識拓寬。

舉例說明。







在宗教故事中體會宗教的教義、風俗



游戲中設置了“中國人”,教師強調我國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封建迷信”、“邪教”,自然地過渡到“宗教與封建迷信、邪教的區(qū)別”。

游戲活動能將學生的學習氣氛推向高潮,并在活動中檢驗《課標》要求的知識掌握情況。教師對出現(xiàn)錯誤的學生及時糾正,以便學生正確掌握。
學生結合自己所見所聞,談談宗教與封建迷信、邪教的區(qū)別;

思考作為一名中學生應如何正確對待宗教、封建迷信、邪教。

理性思索

學生從封建迷信活動“鬼恐慌”的典型事例中揭發(fā)封建迷信“謀財害命”的丑惡本質。
通過“ *** 功”的丑惡事件讓學生深刻了解邪教的本質——欺騙人民、危害社會的犯罪組織。


在總結中引發(fā)新的思考,鼓勵學生繼續(xù)去探究。


(指導教師:吉林長春市朝陽區(qū)教師進修學校 李亞書)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chusan/73142.html

相關閱讀:九年級上冊全冊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