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于幼兒教育備受關注,所以“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競爭似乎成為爭奪優(yōu)質幼兒園的充分理由,好像入不了名牌幼兒園就意味著上不了好小學、好中學、好大學,找不到好工作,謀不出好生活。
雖然在中國和不少發(fā)達國家的教育體制中,幼兒教育未納入“義務教育”系列,但相關的探索和實踐卻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不僅幼兒園開了各種各樣的課,五花八門的興趣班也幾乎擠占了兒童的許多玩耍的時間。不僅教育的工作推至胎教階段,商家和培訓機構的忽悠也弄得家長十分緊張、迷惑,以各類知識和藝術技能為主要內容的兒童教育幾乎形成了不斷加碼、不斷膨脹的怪圈,將兒童學習引入非常危險的迷途。
那么,在0—6歲的學齡前階段,最需要啟發(fā)孩子、提升孩子能力的內容是什么?對此眾說不一,探索多元,使家長越來越迷茫。從人的發(fā)展和教育的角度看,任何有意識的培養(yǎng)和訓練都要符合兒童的身心發(fā)展階段的規(guī)律,都要使孩子具備接受教育的良好基礎。
從古至今,中國的老百姓總愛對孩子講“要聽話”,這個“聽話”不是要孩子盲目地服從家長,而是有“注意把話聽懂”的深意。因為國人早就明確,兒童的發(fā)展要有童趣,要符合兒童階段性發(fā)展的特點,而不能“揠苗助長”,否則知識發(fā)展與身心發(fā)展不協(xié)調,會有諸多后患。為了使兒童健康順利地成長,首先要使其能與社會環(huán)境很好地交融。而作為最基礎、最重要的交融媒介,就是人們的語言。為此,從古至今,幫助兒童學會語言交流便是啟蒙教育的第一要務。有了基本的語言聽說能力,外界的信息可以有效地接納、最初的思維訓練有了基礎、思維的成果也可以通過表達不斷修正完善,知識學習、道德規(guī)范、能力提高、自我表現(xiàn)、個體安全等,都可以寓于其中。
20世紀60年代和后來的70—80年代,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的呂敬先研究員曾在北京市的門頭溝、宣武區(qū)等不少小學和幼兒園進行過專門關注兒童聽說的教育實驗,試圖通過教導學生觀察,并進行讀話、寫話鍛煉,使小學生在學前獲得的聽說等母語能力能為其語文能力、學習能力、思維能力、交際能力、實踐能力的全面提高打下重要的基礎,并取得了很好的實驗效果。
通過基礎性的兒童語言聽說能力的訓練,后繼的教育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十數(shù)年前,一些研究中小學數(shù)理學科教學的專家轉而關注語文教學的問題,其主要原因就是他們發(fā)現(xiàn),學生的許多數(shù)理學科問題實質上是語言和理解問題。隨著對學生問題研究的展開與深入,也有不少教育者意識到,學生與教師、家長越來越深的“代溝”和德育問題也在相當程度上可以歸因于語言交流和思維發(fā)展水平。
可見,如果說兒童的學前基礎教育很重要,那么對兒童、教師和家長而言,注意把自己的話說明白,把別人的話聽明白,具有多方面的重要價值。對此,不僅兒童當下的全面發(fā)展離不開,其日后的學習和發(fā)展更離不開;不僅兒童的相關能力培養(yǎng)很關鍵,家長和教師的相關意識和能力更值得注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zaojiao/718700.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