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總醫(yī)院中西醫(yī)結合科袁紅博士提醒母親,要做孩子和爸爸溝通的橋梁和潤滑劑。雖然夫妻雙方工作很忙,但媽媽要千方百計創(chuàng)造全家聚餐的機會。下面三個小故事里有一些好辦法,值得母親們借鑒。
全家動手做晚餐
案例一:劉女士的家在城市西南部,而丈夫在城市東北部工作,整天忙生意,難得回一次家。所以家里經(jīng)常只有她和13歲的兒子小明兩個人。劉女士經(jīng)常要加班,小明從八歲起就開始學著獨立生活。但前天,她卻在家里看到兒子同一個比他年齡大的男孩子在做一些戀人之間的親昵動作。
專家點評:小明是一個因缺少父愛,而導致對同性過分依賴的典型例子。劉女士應該想辦法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與父親共同進餐的機會,比如利用周末,帶孩子到他父親租住的商住兩用的辦公室里,全家齊動手做晚餐。讓孩子通過與父親一起工作,明白自己并不孤獨,自己的身后除了母親,還有強健的父親。雖然他們不能時刻陪伴自己,但是當自己需要時,他們一定能夠與自己在一起。
餐中多交談
案例二:王女士的兒子亮亮從上初中后,就不愿意跟父母多說話了,吃完飯就鉆進房間,平時問什么都隨便搪塞。雖然丈夫工作忙,但對于孩子的成長特別關心,總是一到家就問孩子一天的表現(xiàn)和學習等,可是亮亮卻不買他爸爸的賬。為減少“戰(zhàn)爭”,丈夫常一個人在外面吃完晚飯再回家。
專家點評:在孩子比較小的時候,他爸爸沒有足夠的時間和他交流,親子關系很生疏。王女士要做的是,說服丈夫回家吃晚飯,多和孩子面對面交流。她可以提起話題,有意跟丈夫表揚亮亮的成績,讓他表揚和認同亮亮。在餐桌上,請亮亮爸爸講講自己小時候的經(jīng)歷,讓孩子也發(fā)表自己對于事情的看法,還可以及時糾正他不正確的觀點。這樣,不僅孩子可以感覺到自己在父親心中的重要位置,父母也可以很好地與孩子進行交流。
餐后一起做游戲
案例三:張女士的女兒剛上小學,此前女兒的生活都由她獨攬。丈夫最近決定和她共同承擔孩子的教育,決定每天用晚飯后的一個小時陪女兒做游戲。一個星期后,女兒開心地說:“我喜歡爸爸管我。”
專家點評:張女士的辦法很不錯,通過晚飯后的一小時,讓父親與孩子充分溝通。朋友式的交往方式,對孩子的成長很有幫助。面對孩子,我們應該重新審視我們的地位,試著與孩子交朋友,因為朋友之間才是真正平等的。英國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說:“要讓孩子懂得自己照料自己。要讓他自己知道怎樣穿鞋子、怎樣穿衣服、怎樣脫衣服。在他的歡樂中,映照出人類的尊嚴,因為人類的尊嚴是從一個人的獨立自主的情操中產(chǎn)生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zaojiao/6870.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