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訓(xùn):不要太累vs盡快早教
聽聞各式各樣的早教信息,華宇決定也早早帶2歲的寶寶欣欣去學一下。可欣欣的外婆覺得,社會上那些早教都是騙人的,花錢費力不說,還折騰孩子,何苦呢,攔著不讓去。不僅如此,對于欣欣的所有要求,外婆基本是“來者不拒”,可華宇和妻子就覺得,應(yīng)該學會對孩子“Say no”。
專家釋疑:在教育孩子方面,年輕的父母容易傾向于“管理派”,而爺爺奶奶們則更容易傾向于“放任派”。事實上,在是否需要早教的問題上,專家已經(jīng)形成了肯定的結(jié)論,因為孩子的大腦發(fā)育在3歲前的確非常重要。不過,年輕的父母也要注意選擇早教班,最好選擇品牌比較可信的機構(gòu),而且一定要親自帶孩子去參加學習。對于小孩子來說,“管太嚴”和“放太松”都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如果很小就要受到很多束縛,容易影響孩子的心境,不易形成積極向上的人格;反之,如果放太松的話,孩子則比較容易嬌縱,難以適應(yīng)今后“并非都是粉紅色”的社會環(huán)境。
專家支招
調(diào)解矛盾 求同存異
兩代人由于生活背景、受教育情況等方面的不同,對待很多問題往往不能形成完全一致的看法,這是很正常的。在育兒觀念上,以上的例子也許并不能概括所有的分歧,但是專家的解釋給年輕的父母和他們的上輩人的啟示在于:不要單純地固執(zhí)己見,簡單地否定對方,而應(yīng)該一起找到一個最為科學的方法。清華大學心理咨詢中心臨床督導(dǎo)劉丹建議,初為人父母的家長們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作以思考:
晚輩應(yīng)尊重理解老人
首先,應(yīng)該理解雙方的父母。不管孩子的祖父母、外祖父母采取了怎樣的育兒方式,其出發(fā)點總是好的,“可憐天下父母心”,家家父母視子女為掌上明珠,是謂天性,而隔輩人對孫兒外孫的愛護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就像當初自己的成長一樣,父母偉大的慈愛應(yīng)該得到感激,要尊重理解老人的用心良苦。從這一點出發(fā),懷揣著對父母的感激之情,所有的矛盾便有了得以調(diào)和的出發(fā)點。
雙方盡量相互包容
應(yīng)求同存異,量體裁衣。兩代人由于各自經(jīng)歷不同,在教育第三代的方法上必然也有所不同。如對胎教早期教育的認識,年輕父母與時俱進,熱衷網(wǎng)上搜索指導(dǎo);爺爺奶奶可能憑老經(jīng)驗,而老經(jīng)驗的確是經(jīng)過驗證并行之有效的。這其中就要普遍真理與具體實踐相結(jié)合,看看寶寶興趣在哪里?天賦在哪里?兩類方法不要輕易互相否定,爭取相互包容。只要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就允許百花齊放;孩子沿著兩代人精心鋪就的階梯,就能蒸蒸日上。
老人要給年輕人一定空間
這點是講給爺爺奶奶們聽的。老年人要多給年輕的一代自由空間,畢竟時代不同了,兩代人的生活工作學習環(huán)境都大相徑庭,對問題認識的分歧在所難免,尤其在教育第三代上要多聽聽年輕一代的意見,避免越俎代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zaojiao/545978.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