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壞話好說”的父母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父母學堂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郜媽愛說笑

妻子在穿衣鏡前試新衣,搔首弄姿一番后回頭問丈夫:

“我穿這件衣裳好看嗎?”

丈夫把視線從報紙上移開,匆匆瞥了她一眼,沒吭聲。

妻子見到丈夫這副悶不吭聲的死德行便生氣地說:

“馬克·吐溫說過:‘一句贊美的話,可以讓我活兩個月’,你怎么就不能試著對我說幾句贊美的話呢?”

丈夫:

“好吧!那你想活多久?”

郜媽侃一侃

臺灣近日發(fā)生一起離譜的管教案件,十三歲的邱姓男童因為迷戀網(wǎng)吧逃家,還偷家里的錢,被父親用麻繩綁住脖子,跪在地上沿街學狗爬,引來路人留意報警。

當警方出面制止男童父親虐兒行為時,邱姓男童父親振振有詞地說,他實在是氣不過孩子再三不受教,所以才會下此狠招來讓孩子“怕到不犯”。

如此“不給孩子面子”的管教法我也親眼在地鐵上見過,對座的一位大媽無視車廂內的乘客眼光,扯著一個身高、體形都已超過她的孩子的耳朵大聲咆哮,只是因為孩子沒按照她的意思去剪短頭發(fā)。

有乘客實在看不下去上前予以勸阻,要這位母親在公眾場合給孩子留些面子,大媽氣吁吁地說:

“只有這樣讓他在大家面前丟臉,才能讓他記住不敢再犯!”

真的要用如此羞辱孩子人格的方式來管教孩子,才能收到讓孩子“記得不敢再犯”的功效嗎?

相信每個“看戲”的父母都會說出冠冕堂皇的話:

“沒用的,管教孩子要用愛的教育。”

然而當孩子犯錯或違背自己的期待時,父母卻常常會管不住自己的口舌,回歸到傳統(tǒng)中國父母“不打不罵不成器”的管教模式。

從我最近迷戀上的《鄉(xiāng)村愛情》這出劇中,我歸納整理出中國父母最擅長使用的幾種國罵——

1.以哀兵的姿態(tài)罵:

“你看你把爸爸氣成這樣,快跟你爸道歉!”

“我這樣做還不是為了你們?”

2.以貶低孩子志氣的語氣罵:

“看你這個樣子,將來怎么會有出息?”

3.以威脅的口吻罵:

“你再說一句看看。你再說呀!”

4.借旁人的口吻來罵:

“這么大了還哭,別人會笑你羞羞臉哦!”

5.酸溜溜地罵:

“你們這一代的小孩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們以前哪有你們這么好的命?”

6.和別人作比較地罵:

“你看那個小妹妹比你年紀小都比你乖。”

7.充滿恫嚇地罵:

“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

8.惡狠狠地罵:

“說,你下次還敢不敢。”

9.還有人身攻擊地罵:

“你是豬。窟@么簡單都不懂!”10.更厲害的是邊打邊罵:

“不聽話,還敢頂嘴,我打死你!”

這些負面語言,你敢說你從沒有對孩子說過嗎?

你再仔細地回想一下,這些罵孩子的話真的收到了管教的效果嗎?還是反而起了副作用?

某次參加教會的禱告會,負責帶領的牧師邀請曾被父母以言語責罵羞辱,至今想起來都還是會心痛的人來到臺前,讓大家替他們做禱告以求釋放。

讓人驚訝的是,站到臺前的不僅有年輕的孩子,還有不少已為人父母甚至為人祖輩的人,許多人在被牧師和傳道士按頭做祈禱時痛哭失聲。

這些因為當時父母可能只是怒極失言的責罵,而在心中背負下如此重擔以至于哭泣的人,帶給我極大的恐懼和震撼——

我曾做出如此傷害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批評、訕笑與責罵嗎?

人的心理其實很微妙,越被人夸贊欣賞,他的自我價值感就會越強,越會有向上的動機,越希望表現(xiàn)得更好不讓你失望,產(chǎn)生“士為知己者死”的決心。

反之,若是連生命中最重要的親生父母都認為他是笨蛋,那孩子的希望在哪里呢?不如干脆自我放棄算了。

父母可以是兒女祝福的天使,也可以是兒女咒詛的鬼魔,端看做父母的是否能以“壞話好說”的教育方式來帶引孩子。

就讓我們來學習自我要求,在管孩子前先從管好自己的口舌做起。

郜媽老實招

將“壞話”轉為“好說”的訣竅就是將命令、斥責句型改為建議與鼓勵句型。

公說婆說

海鷗

上面寫的,幾乎都說過,真的,還不止一次呢!真的應該好好地改改了。

周丫頭

用幽默開導、潛移默化引導孩子,讓孩子成為一個樂觀、開朗、富有幽默感的人,這點情商比智商更為重要!

小米

哎,可是如果一味地表揚,有的時候也沒效果!

博主郜媽

壞話好說,并不是空洞地表揚,而是贊美要說到點子上,要具體化;還有就是千萬不要用侮辱性的言語來罵孩子。

安若水

父母說話的口氣不同,會達到不同的效果。其實有些話,只要想想,換個方式,孩子聽了,不僅會接受,還會感到溫暖,畢竟孩子的內心是脆弱的,很容易受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zaojiao/480107.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