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邀去一位老友家作客,老友與兒孫住在一起,子孝媳賢孫乖巧婆明里,是難得三代同堂樂融融的典范家庭,但我在住了四天后,就力拒老友一家人的極力挽留“逃”回家去。
當(dāng)然“金窩銀窩比不上自家狗窩”是因素之一,另一最大原因就是他家實在“太熱鬧”了,每個人都是大嗓門,說起話來都像在跟對山人賽山歌般,不僅嗓門提得老高聲音也大得震瓦。而我不知道是因為年紀(jì)大了還是其它原因,越來越不能適應(yīng)吵雜的環(huán)境,尤其懼怕旁人用大嗓門說話。
記得在老友家時,我才對扯著大嗓門跟她媽媽“喊”話的小娃說:
“說話要學(xué)習(xí)像淑女一樣小小聲聲的講。”
然后正要灌輸她放低聲量更可以把話說得清楚的觀念呢,她的娘就走了過來,用雷打的聲音大喊她的名字。
小女娃紋風(fēng)不動的連眉毛都沒抬一下,我卻被嚇得心臟幾乎從口里給嘣出來從座椅上摔下來。
小娃媽看到她的大嗓門把我給嚇著了,很不好意思的說:
“這孩子老是叫不理說不聽的,只好用吼的。”
叫不理說不聽就用吼的真的會有效嗎?
承繼了自己父母教子習(xí)慣以往總愛對女兒“獅吼”的angelaqf媽媽,在我的博客上留下了她的感想-
我發(fā)現(xiàn)自打近幾日我改變 “不再獅吼”后,管理女兒依然有效,而且女兒變得更乖巧了,呵呵,我真高興。
跟臺灣的“故事媽媽”到上海的一個小學(xué)講故事時,也有個經(jīng)驗很值得跟大家分享。
在要進(jìn)教室前,班主任就向“故事媽媽”提警告:
“我們這班聽課秩序很不好,小朋友常會吵吵嚷嚷的不安靜聽課,所以你必須要把嗓門放大點兒才行。”
我聽了替“故事媽媽”著急,心想連有著打雷一樣大嗓門的班主任都“震”不住的小朋友,說話溫煦的“故事媽媽”怎能“鎮(zhèn)”得住這些小猴子呢?
誰知“故事媽媽”一上臺既沒大吼也沒小叫,臉上掛著笑容閉著嘴,用安安靜靜的眼睛慢慢掃過臺下的每個孩子。
一分鐘,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安靜了下來。
兩分鐘,另外三分之一的孩子也閉上嘴。
不到三分鐘,就好像在玩“一、二、三木頭人”游戲一樣,所有原本在吵嚷的、在座位上蠢動不停的孩子,都被“故事媽媽”的靜默不言給“定”住了,安安靜靜的坐在自己椅子上。
“故事媽媽”開始用跟班主任宏鐘般的音量比,只能稱作是小鈴鐺的音量說:
“老師沒法用大嗓門說話,所以如果大家想要聽精采故事的話,就得把小嘴巴閉起來,小耳朵豎起來專心聽才能聽得到喲。”
小朋友真的“多”很安靜的聽完了整個故事,當(dāng)然說故事期間仍不免會有“屁股是尖的”、“管不住話會從嘴巴里跑出來”的孩子會發(fā)出干擾的聲音,“故事媽媽”不會因此而提高自己的聲浪,反而就此閉嘴不語,其它想聽故事的同學(xué)就自會充任“糾察員”去予以管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zaojiao/444591.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