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學校所處的區(qū)經濟發(fā)達,一些家族企業(yè)發(fā)展勢頭迅猛,有的甚至還上了福布斯富豪榜。上一輩開創(chuàng)的事業(yè)為下一輩創(chuàng)造了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卻沒想到也為教育帶來新的挑戰(zhàn)。
去年我接手的班里有幾個令老師感覺“棘手”的學生,調查下來發(fā)現,這幾個學生都是我們常說的“富二代”、“富三代”。這些孩子從小在生活上養(yǎng)尊處優(yōu),被家人百般嬌慣,到了學校更成了“特殊人群”。
“富家子弟”成校園特殊人群
H同學是個典型的“小富三代”,家族企業(yè)經營房地產。語文期末考試那天,他姍姍來遲,還一臉氣呼呼的樣子,把書包亂甩,故意搬動桌椅發(fā)出刺耳的聲音。閱讀卷只做了兩題,他就趴在桌子上不做了。監(jiān)考老師好心提醒他抓緊時間,他卻冷冷地說:“不會做,沒心情!”老師建議他不如先寫作文,誰料到他竟像發(fā)飆了似地大聲吼道:“我就是不寫,怎么啦!”
事后,我找他談話,問他怎么回事,他過了好一會兒才說:“我跟我媽慪氣,她答應給我買新電腦,卻說話不算話,我就要考個不及格來氣氣她!”我問他,你這樣對待學習,有沒有想過以后要干什么?他想都沒想,脫口而出:“書讀不好沒關系,長大我跟爺爺、爸爸做企業(yè)!”。這就難怪,他上學不帶作業(yè),上課不專心聽講,老師放學留他補作業(yè),他這也不會那也不會,甚至告訴他答案,他都懶得抄。
F同學的家境也非常優(yōu)越,父母忙于生意,他被全托在一家“安心班”,每兩周才回家一次。有一回,老師布置寫一篇題為《我當了XX以后》的作文,他開篇就寫:“我最羨慕、最敬佩的就是我的爸爸、媽媽,他們的事業(yè)做得很大,當老板很有威信,公司里的員工個個對他們畢恭畢敬。我的最大愿望就是當像爸爸、媽媽那樣的大老板,很威風,很有錢,很受人敬仰。當了老板以后,我要請人好好收拾那些曾經欺負過我的人,讓他們全都到我的公司里來掃廁所……”
F同學的學習成績也不敢恭維,留他訂正作業(yè),他會說:“老師,別留了,我累,你更累。再說了,學習這事,只要馬馬虎虎就可以了,不必太認真。”聽聽,這像是五年級小學生說的話嗎?
H同學、F同學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很顯然是早期家庭教育出了問題,而隨著孩子年齡增長,要想扭轉局面,已是難上加難,F在家長把孩子推給學校,但要知道學校教育不是“靈丹妙藥”,它需要家庭教育的協(xié)同配合。
家庭教育中父母“瀆職”
細細觀察校園中的“小富二代”、“小富三代”,會發(fā)現他們有一些共同的經歷和特點。
這些孩子往往脾氣大,性格暴烈。在家里,他們集萬千寵愛于一身,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而且自我為中心意識強烈,唯我獨尊,我行我素,稍不如意就“火山大爆發(fā)”。到了學校,這種脾氣也不見收斂,甚至變本加厲。
由于家庭經濟條件殷實,父母又都在“做大做強”企業(yè)上鉚勁經營,在事業(yè)發(fā)展與孩子教育之間,他們常常會選擇前者,然后給孩子選擇一所當地一流的學校,再把孩子全托在“安心班”。因此,孩子家庭教育與家庭溫暖嚴重缺失,尤其在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時刻,家長這天然的監(jiān)護人卻“瀆職”了。
可能是耳濡目染的緣故,這一撥學生骨子里對金錢的魅力有著直觀的感受,認為家里有錢,什么事都可以搞定、擺平。而且他們內心往往有一個聲音——我的爸爸、爺爺也沒讀過多少書,他們的生意依舊做得風生水起,我又何必那么辛苦呢?反正家里的一切都是我的!
這些學生的家庭教育方法也大多單一。對孩子的錯誤表現,家長常用的教育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暴風驟雨般地發(fā)泄,痛打一頓,希望借助“暴力”能夠緩解惡習的蔓延;第二種做法是不痛不癢地批評數言,再“扣發(fā)”適當錢款,以示懲戒。其實這兩種方式都是“短視行為”,并沒有多少震懾作用。
學校教育不能輕言放棄
學校無法選擇教育對象,“小富二代、富三代”的教育難題已經出現,學校教育就必須面對,無法回避。
這些富家子女在家庭教育方面“營養(yǎng)不良”,教師就要想方設法為家長補上重要一課,讓他們懂得,家長是一份一輩子的事業(yè)。父親要通過言傳身教,教會孩子陽剛之美,在思維、人格與情操上給孩子以引領;母親要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從情智、情感等方面給孩子以示范。
而對于這些“特殊”學生,學校教育不能輕言放棄。老師要經常性地找他們談心,可以是不經意的,非正式的。告訴孩子,父輩創(chuàng)造的財富是屬于他們的光榮。我們要感謝父母為自己營造的良好環(huán)境,要以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回饋父母。只有把人生的基礎工程打扎實了,長大后才能接過父母的衣缽,將家族事業(yè)越做越大,更多地奉獻社會。這才是長輩們最希望看到的。
對于這些特殊的教育對象,教師一定要有十足耐心,要像中醫(yī)就診那樣望聞問切,尋找教育的“好方子”,不時調整匹配“藥材”。教師要善于激勵這部分學生,給他們多提供一些為班級服務的機會,讓這些“富家子弟”有一種被信賴的溫暖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zaojiao/430632.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