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打仗要講究戰(zhàn)機,播種要講究時機,同樣,教育孩子也要講究時機。所謂教育的時機,就是家長要針對孩子的心理特點,選擇和運用最合適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在最有效、最易發(fā)生作用的時間里進行教育。很多媽媽們都有這樣的體會,有時苦口婆心地給孩子講道理,孩子不僅不接受,還很抵觸;而在另一些時候,家長只簡單說幾句話,就能給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后者選準了教育的時機。
也就是說,在教育孩子時,同一種方法,在不同的時間,發(fā)揮的效果是不同的,有時甚至會截然相反。
例如,撒謊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難以避免的行為。面對孩子的謊言,做媽媽的應該如何教育他才是最科學的呢?
片斷一:
“我媽媽在教育局里做領導,正好管咱們學校。我要是把這事告訴了咱們老師,他一定不敢再批評我了。”小勇正在和他的同學們聊天。
“真的呀,那老師批評我的時候你要保護我呀!”小勇的同學羨慕地說。
“那當然了,誰叫我們是好朋友呢!”小勇表現出很自豪的樣子。
這時,小勇的媽媽來接小勇回家,正好聽到了兒子與同學之間的這段對話,她很生氣,揪起小勇的耳朵就說:“這么小就知道吹牛,長大后還了得!快向同學道歉,說你剛才撒謊了。”
……
從此,小勇在同學面前總是抬不起頭來。
片斷二:
“我家有三輛小轎車,爸爸開的是奔馳車,媽媽開的是寶馬車,舅舅開的是奧迪車,他們經常在校門口同時來接我。”一個孩子正在和一個剛認識的小朋友聊天。
“真的太棒了!你經常坐誰的車?”小朋友很羨慕。
“當然是坐爸爸的車,他的車又長又寬又豪華,開起來很威風。”孩子故意擺出威風的樣子。
他們的談話正好也被孩子的媽媽聽到,這位媽媽沒有馬上戳穿兒子的謊言,而是在晚飯后,把兒子拉到一旁聊天。
“兒子呀,我們家如果有一輛小轎車,那該有多好啊,這樣我就可以接你上下學了。”媽媽開玩笑地對孩子說。
孩子低著頭不敢看媽媽,小臉蛋霎時緋紅了起來。
這時,媽媽才語重心長地對他說:“希望我們家有小轎車并沒有錯。但是我們家還沒有小轎車,你竟然對小朋友說有三輛小轎車,這就不對了,這是在撒謊。”
孩子低著頭,不好意思地向媽媽認了錯。
為了教育孩子不再說謊,媽媽又給他講了“華盛頓小時候不說謊”的故事。聽完故事后,孩子攥著拳頭向媽媽保證:“媽媽,請你相信我,我以后再也不撒謊了!”
從以上兩組教育片段中,我們不難看出:教育時機的不同,其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同樣是教育孩子要誠實,第一位媽媽當場戳穿了孩子的謊言,雖然也達到了教育孩子的目的,但是孩子的自尊心卻受到了嚴重的傷害,不僅會使孩子在同學面前很長時間抬不起頭來,更容易使孩子變得自卑。而第二位媽媽卻很懂得尋找教育孩子的時機,她沒有當場揭穿孩子的謊言,而是回到家后,在引導孩子慢慢覺悟之后再予以糾正。這樣一來,孩子既認識了自己的錯誤,有了強烈的改正錯誤的決心,又不至于傷害孩子脆弱的自尊心。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就像小樹一樣需要不斷修剪。也就是說,成人要不斷地引導他,幫助他克服缺點和毛病,他才能健康地成長。
其實,如果做媽媽的能夠處處留心,準確把握教育的最佳時機,適時地對孩子進行引導和教育,就會使教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機有哪些呢?做媽媽的又應當如何把握呢?
時機一:當孩子困惑時 每個孩子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都會遇到困惑,在這些時候,他們往往特別渴望別人的理解和得到問題的答案,而此刻也正是媽媽教育他們的最佳時機。
一天,做班長的小慶放學回家后情緒非常低落,她躲進自己的房間里,坐在書桌前,不停地在草稿紙上寫著“理解萬歲”。
媽媽看到這種狀況,沒有直接問她發(fā)生了什么事,而是故意給她講自己與同事之間發(fā)生誤會的事情。小慶聽了,很驚訝地問媽媽:“媽媽,你也遇到過這樣的事情呀?”
“當然了,只要一個人生活在一個群體中都會碰到被別人誤會或誤會別人的事情。”
“那你是怎樣解決的呢?”小慶充滿期待地問媽媽。
“首先,我要確認自己做的事情是否正確,如果確認自己是正確的,我會找一個合適的時機,與對方溝通,向對方解釋清楚;同樣,如果我發(fā)現我是錯誤的,我會找個機會向對方道歉。”
聽了媽媽的話,小慶若有所悟地點了點頭,并感激地對媽媽說:“媽媽,謝謝你,我知道怎樣去做了。”
當孩子對某件事情感到困惑時,媽媽抓住孩子渴望學習經驗的心理,及時幫孩子進行必要的疏理,不失為教育的最佳策略。因為此刻,無論媽媽是擺事實,還是講道理,孩子都會很容易地接受,從而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時機二:當孩子取得成績時 生活中,孩子總會取得一定成績,如在學校中考得了好名次,被評為“三好學生”、“優(yōu)秀團員”,或在某項活動中表現突出受到獎勵等。這個時候,孩子的情緒都會比較高昂,自信心也會比平常強,媽媽要善于抓住這個時機,在肯定和鼓勵的基礎上,給孩子提出新的目標和要求,引導孩子乘勢而上,把一時的熱情轉化成持久的動力。
當然,媽媽也不要忽視孩子因取得成績而引發(fā)的驕傲自滿情緒。驕傲是成功的大敵,做媽媽的千萬馬虎不得。許多孩子的學習成績經常大起大落,其原因就是驕傲自滿。因此,媽媽在表揚孩子取得成績的同時,還應該及時讓孩子懂得“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另外,當孩子做了好事的時候,如給老人讓座、幫助同學解決困難、關心班集體等,媽媽一定要給予孩子及時的肯定和表揚。孩子做好事常常是無意識的,媽媽要善于把這種無意識引導到有意識,逐步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品德。
時機三:當孩子犯錯時 綜觀古今中外,我們可以發(fā)現這樣一個事實:許許多多的名人或成功之士,在他們成功成名的背后都有著一個經典的故事——那就是他們在犯錯時,他們的父母在當時的情景下處理這些事情的方式方法,對他們有著深刻的影響,激勵著他們一生的成長。
列寧因為打碎花瓶,媽媽教育他要做一個誠實的人;
華盛頓因為砍倒了櫻桃樹,爸爸教育他要做一個負責任的人;
……
無數事實證明: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一個犯錯改錯的過程,而犯錯的過程就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機。因為只有在犯下錯誤的同時,孩子才更有可能深刻地去理解更多的人生道理。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孩子犯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不敢面對自己的錯誤。這時候,媽媽就要幫助孩子去分析錯誤,引導孩子面對錯誤,最終達到改正錯誤的目的。
時機四:做客時 亮亮是個不懂禮貌的孩子,媽媽多次教育他待人要有禮貌,但每次效果都不是很明顯。
一次,媽媽帶他去參加一個婚宴。宴會結束時,孩子對媽媽的同事說了一句“叔叔阿姨再見”。同事們都稱贊亮亮說:“這孩子真有禮貌”,甚至還有同事讓自己的女兒“向亮亮學習”;貋砗,媽媽決定利用這個機會對孩子進行教育,便給孩子買了一臺“文曲星”。
亮亮很驚訝地問媽媽:“媽媽,‘文曲星’我要了這么久,為什么今天給我買呀?”
“因為今天你很有禮貌,應該獎賞。叔叔阿姨已經給了你口頭獎勵,這是媽媽給你的物質獎勵。”
“謝謝媽媽!”亮亮歡呼著。
“懂禮貌不但會讓別人很開心,自己也會在別人的開心中有所收獲,以后還要不要做懂禮貌的孩子呀?”媽媽不失時機因勢利導。
亮亮使勁地點頭表示同意。
有很多孩子在家很聽話,但是到了客人家,就容易“人來瘋”,放任驕蠻,讓大人很沒面子。這時,如果媽媽當著客人的面大聲訓斥孩子,孩子不但不聽,甚至會故意大哭大鬧,弄得大家都很尷尬。因此,要使孩子在別人面前變得聽話、懂禮貌,媽媽就必須在做客前和做客中對孩子做一些相應的指導,并且在做客后及時對孩子的表現作出評價。此時,無論是表揚還是懲罰,都將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時機五:待客時 待客時,是孩子學習待人接物禮儀的最佳時機。
媽媽發(fā)現8歲的孩子在接受他人禮物時沒有運用禮貌用語,就微笑地對孩子說:“貝貝,你好像忘記說什么了?”貝貝顯然還沒有意識到自己應該說什么,這時,媽媽對客人說:“謝謝您送禮物給貝貝,我代貝貝謝謝您!”
貝貝聽了媽媽的話,意識到自己沒有禮貌,于是很不好意思地說:“貝貝也謝謝阿姨!”接著在媽媽的示意下,貝貝又對客人說:“阿姨,您熱不熱,我去給您拿杯飲料。”說著便去準備了,儼然一個“小大人”的樣子。
時機六:孩子對某些事物有濃厚興趣的時候 媽媽平時對孩子的行為要細心,一旦發(fā)現孩子對某一事物特別有興趣,就要及時給予鼓勵和支持,抓住孩子興趣的“閃光點”因材施教。這樣做,說不定就會激發(fā)出孩子某一方面的智慧火花,引導孩子沿著自己的興趣走向成功。
大雙和小雙是一對孿生兄弟,他們14歲考入大學,19歲攻讀航天博士,22歲參與國家863課題研究。他們成功的秘訣之一,就是其父母抓住了他們的“閃光點”,從興趣入手,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能力。
例如,“二雙”的父母從哥倆用鐵絲去探電源插座是否有電開始,發(fā)現了孩子對家用電器的濃厚興趣。從此以后,父母用心去保護和支持孩子的這種興趣和愛好,“縱容”孩子把家電當“玩具”,拆家里的收音機給孩子做試驗,鼓勵孩子在修水龍頭、馬桶中練習動手能力,等等。結果,哥倆小小年紀就成了遠近聞名的“電器醫(yī)生”,并一步一步成長為航天奇才。
時機七:就餐時 許多媽媽都有這樣的感受,平常工作忙,幾乎擠不出時間來教育孩子,于是一日三餐就成了教育孩子的一個好時機。如此一來,只要一到吃飯時間,家長便開始問功課、查成績、講孩子過錯,常常弄得孩子愁眉苦臉、哭哭啼啼,使就餐籠罩在一種不愉快的緊張氣氛中。
“我不喜歡在家里吃飯,一上飯桌,媽媽就問這問那。”
“媽媽老問我考試分數,還說考不到90分就不給我買好吃的。奶奶就不說我,我還是愿意在奶奶家吃飯。”
“吃飯的時候,媽媽總是說我不喜歡的話題,因此,我每次都吃的特別快,不給媽媽說我的機會。”
一位兒童心理學家指出,“餐桌教育”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壓抑和情緒低落,使父母和孩子隔閡加深,從而導致孩子不親父母的尷尬局面。
但是,這并不是說在餐桌上不能教育孩子。其實,吃飯時,媽媽完全可以教孩子認一認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告訴孩子這些菜生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燒熟了后又是什么樣子,并讓孩子記住它們的名字。這樣,一邊吃東西一邊學習,孩子會吃得更香。
其實,餐桌雖小但意義重大。家長如果能夠營造一個愉快、舒適的進餐環(huán)境,就等于搭建了一個和孩子良好溝通的橋梁。在愉快的環(huán)境當中,孩子有發(fā)表自己“高見”和“新聞”的機會,這樣既有利于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發(fā)展,又有利于父母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同時還有利于活躍進餐的心理氣氛。
時機八:當老師來家訪時 大多孩子最怕老師上門,因為,他的在校表現就會暴露出來,同時,孩子更怕媽媽將他在家的所作所為告知老師。因此,媽媽應懂得孩子的心理,在老師家訪時,把孩子的長處告訴老師,同時以提出希望的口氣間接地說出孩子的缺點以讓老師了解。
新學期開學了,媽媽教育性格靦腆的小丁在學校要活潑、開朗、大方一點,兒子滿口答應了。以后的每隔幾天,媽媽都會提醒兒子,“將來的社會不需要性格靦腆的人”,每次小丁都很認同地點頭。一個月過去了,媽媽找到小丁的老師了解情況后才得知,兒子在學校還是那樣不愛說話。
然而,一次偶然的機會,卻讓事情有了轉機。
一天,小丁的老師來做家訪,問小丁的媽媽:“小丁在家里表現怎么樣,是不是比以前活潑多了?”
“好多了,現在家里要是來了小客人,丁丁都會主動陪小客人玩。”小丁的媽媽想了想說。
送走老師后,媽媽發(fā)現小丁一直盯著她,便走上前跟他聊天。說著說著小丁就問媽媽:“媽媽,你真的覺得我的性格比原來好多了嗎?”
媽媽先是一愣,然后接著說:“當然了,那天家里來客人,你不僅主動打招呼,還給小客人拿了一個蘋果,這都是進步呀!”
果然,從那以后,小丁的性格好多了,并開始主動與爸爸媽媽進行溝通。
時機九:生活中任何一個合適的時刻 磊磊突然迷上了游戲機,他曾和媽媽做了很多次保證:以后再也不玩游戲機了。但是,趁媽媽不注意,他還是會時不時地偷偷溜進游戲廳。
一天,同為球迷的媽媽和磊磊一塊看《足球之夜》,主持人正在回顧意大利對荷蘭的一場世界杯經典之戰(zhàn)。荷蘭球星德波爾兩次將點球踢飛,導致球隊失利。
這時,磊磊急得直跺腳,媽媽感到機會來了,便對他說:“兒子,德波爾罰失第二個點球時,主持人是怎么評價的?”
“真不可思議,一個人居然能被同一塊石頭絆倒,能掉進同一條河流。”孩子一字不落地回答。
“別以為媽媽不知道,你小子被游戲機‘絆倒’過多少次?幾次‘掉進’游戲廳。”媽媽幽默地問。
孩子慚愧地低下頭。
媽媽一看有門兒,趕緊引導:“迷戀游戲機就像射失點球,會造成嚴重后果。最近你視力下降,學習成績……”
沒等說完,磊磊抬起頭說:“媽媽,我只是有時控制不住自己。你放心,我百分之百改!”
生活中,教育孩子的好時機有很多,當孩子有崇拜的對象時、當孩子受到挫折時、當孩子經歷失敗時、當孩子享受成功時……媽媽抓住這些時機,對孩子進行教育,每個孩子都會成長得很快。
教育孩子講究時機,當然,這需要媽媽用心去發(fā)現時機、用耐心去等待時機、用寬容的心去創(chuàng)造時機……只要時機得當、方法得當,每個孩子都不會讓媽媽失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zaojiao/14308.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