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模從小就喜歡說話,所以從5歲開始一直帶著一大堆疑問:“媽媽,那是什么?”“這是為什么。俊钡鹊。為了解答政模的問題,我曾經當過一陣子百科全書的角色。
政模剛滿5歲時,第一次看見汽水。看著冒泡的汽水,政模睜大眼睛,好奇地問道:“媽媽,這是什么?”剛開始我就簡單地應付孩子,答道:“這就是汽水!”但是因為政模的執(zhí)著,我只好詳細地介紹汽水的原理:“汽水是由白糖水和二氧化碳混合而成的飲料,你現在看到的氣泡就是二氧化碳!
雖然我使用了比較復雜的化學術語,但是政模卻擺出聽懂的樣子,不停地點頭。沒過多久,我就看到政模在給小朋友介紹“汽水原理”:“你們知道這些氣泡是什么嗎?這里面都是二氧化碳喔!是不是很神奇啊?”
由此可見,該年齡段的孩子具有驚人的好奇心,而且超過了“這是什么?”等簡單的階段,達到了追究根源的階段。此時,如果簡單地應付孩子提問,反而會被孩子嘲笑。如果誠懇地對孩子說:“這個問題媽媽也不清楚,我們一起找找答案吧!”然后翻閱百科全書或者上網搜索,這不僅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而且能得到比任何課外輔導更好的效果。通過父母的這種態(tài)度,孩子也能學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當孩子提問時,父母應該盡量詳細地介紹自己所掌握的所有知識。雖然孩子還不能完全聽懂父母的說明,但是他們會很喜歡父母為自己這樣詳細地介紹事物。
只要經過這個時期,孩子就不會再向父母詢問“這是什么”等問題,因此如果孩子問“為什么”,父母就應該把握機會詳細地解答,這是既能改善跟孩子的關系,又能傳授知識和學習方法的對話方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zaojiao/1253651.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