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在進入幼兒園后,會初步的接觸鐘表,老師在教寶寶認識鐘表的過程中,還可以幫助寶寶養(yǎng)成正確的時間觀念,讓寶寶學會珍惜時間、守時等好習慣。但是,有些寶寶卻是很難教會認識鐘表,這讓爸媽們很是煩惱,針對教孩子認識鐘表的事情,爸媽該如何做呢?
教孩子認識時鐘的最佳年齡是什么時候?
2-3歲教寶寶鐘表還太早。教育學家認為,5、6歲是比較適宜學習認鐘表的年齡,但在這之前,你可以用具體的現象來向他們說明時間。如果孩子每天要看動畫片,你就可以指著墻上的鐘告訴她,“當短針到了8,長針到12的時候,你就告訴媽媽給你開電視”,這樣,孩子就會自己觀察鐘表,到了時間提醒媽媽。
另外,你也可以干脆把真正的會走動的鐘表放在一邊,用手或者玩具表來教孩子。因為對于普通鐘表來說,在孩子讀數時間的時候,鐘表的指針又發(fā)生了變化,容易讓孩子感到困惑。但如果你用手指,就完全不同了。而且看到你手指的移動,孩子們可以感覺到時間是怎樣推移的。你可以先用孩子的玩具表,告訴他15分鐘后,表的指針是什么樣的,然后告訴他,15分鐘以后,我們就出去玩,這樣抽象的時間和具體的任務就統(tǒng)一起來了。
爸爸媽媽可以這樣做:
生活里的時間
爸爸媽媽可以依據孩子每天的作息時間,和孩子一起畫一張“我的一天”的圖畫。畫里的第一幅是孩子起床的樣子,旁邊寫下7:00;接下來7:40出門去上幼兒園;下午6:00爸爸媽媽回家;8:30上床講故事等。孩子通過畫小人做著不同的事,配有數字代表的不同時間段初步感知時間的變化,時間有什么用,并引起他對時間的好奇。
時間的長短
孩子對 媽媽口中經常說的“再給你5分鐘的時間”沒有概念,他不知道5分鐘有多長,也無法弄清楚半小時是比5分鐘長還是短。媽媽可以準備一個有計數的秒表,或有響聲的小鬧鐘,可以定好5分鐘的時間,讓孩子玩他喜歡的游戲或玩具,5分鐘到了鬧鐘響起,讓他在行動中感受5分鐘的長短,然后再換成10分鐘或半小時讓孩子感受。慢慢地,他對媽媽答應他的時間開始有判斷了,開始討價還價地要求玩的時間長一點,而且他會不經意地用到分鐘或小時這樣的時間單位來表達。
具體認知
小學數學課本中把認知鐘表的內容安排在二年級,因此孩子在五六歲的階段不能認識具體時間,對圓圓的鐘表很混亂,都是很正常的。認識鐘表的要求是超過了5歲孩子的學習和認識能力。爸爸媽媽可以配孩子玩玩時間長短的游戲,也可以畫畫那個復雜的鐘表圖畫,但不用那么著急地讓孩子完全認識它。
教孩子認識鐘表的重要步驟:
1.先教孩子數5的倍數:5、10、15……一直數到60。
為了幫助孩子記憶,你除了可以經常在他耳邊不厭其煩地“嘮叨”著,還可以再次借助道具——把蠟筆倒出來,5個一堆,讓孩子把它們分成幾準,這樣更直觀。你們也可以玩數字接力,父母先說一個5的整數倍,然后孩子試著向前和向后數其他的5的整數倍。
2.學會了數數,父母可以把墻上的鐘表拿下來當道具,不過我們更推薦的是用卡紙+圖釘DIY的鐘表玩具。
先來告訴孩子,哪個是時針,哪個是分針,鼓勵孩子自己發(fā)現兩者“長相”的不同。從整點開始講起,分針指向12的位置就是幾點整,這個“幾”,就要看此時時針所對準的數字。
3.教會認整點了,以后就可以對孩子說:“時針指到12的時候我們就開飯”,甚至告訴他:“周六早晨6點鐘起床太早了。”
熟悉時針后再來教他稍有些難度的分針,告訴他這次不是看針所對準的數字,而要從最頂端的數字12開始,順時針5個5個的數過來,如果分針落在了兩個數之間,還要數清到底落在第幾個小格子上。
當孩子學會了以上步驟的事項,家長首先要做一個鐘表的表盤模型,要有刻度,有時針和分針。讓孩子知道什么是分針,什么是時針。其次,告訴孩子表盤上的每一個小格和每一個數字所代表的意義,區(qū)分時、分、秒的概念和差異以及他們之間的等量代換關系。再次,教會孩子認識鐘表的做法:
1、先教會孩子認識整點(時針撥動,而分針一直對準數字12不動,讓孩子讀出時間)。
2、教會孩子認識幾時半(如:6:30,8:30等):時針撥動,分針對著6不動,讓孩子讀出時間。
3、教會孩子認識隨意時間(如:6:25,8:55等):時針與分針相應的波動,讓孩子讀出時間。
4、要做一個鐘表的表盤模型,要有刻度,有時針和分針。讓孩子知道什么是分針,什么是時針。 5、告訴孩子表盤上的每一個小格和每一個數字所代表的意義,區(qū)分時、分、秒的概念和差異以及他們之間的等量代換關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zaojiao/1149593.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