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是靈感、催發(fā)情感、激活想象的藝術,它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不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養(yǎng),而且有助于開發(fā)智力,特別是在激活幼兒潛能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從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霍華德加德勒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英文簡稱MI)來看,每個幼兒天生都應該是個音樂家,每個幼兒都喜歡在音樂中暢游,幼兒是與音樂最親近的人群之一。音樂又是實踐的、表現(xiàn)的藝術,根據MI的論述,所謂音樂智能,是指察覺、辨別、改變和表達音樂的能力,它允許人們能對聲音的意義加以創(chuàng)造、溝通與理解,主要包括了對節(jié)奏、音調或旋律、音色的敏感性。
為此,我們在音樂活動中做了以下探索:
一、創(chuàng)設多元音樂氛圍,培養(yǎng)靈敏的音樂感受。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怎樣的環(huán)境就得到怎樣的刺激,得到怎樣的印象。”優(yōu)美的音樂環(huán)境能陶冶幼兒愛音樂的情操,促進幼兒優(yōu)秀品質、高尚情操的形成。
二、開設多元游戲活動,發(fā)展自由的音樂想象。一位瑞士心理學家曾說過:“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創(chuàng)新的,而不是簡單重復前人所做過的事的人。”人的幼年期是生命力最活躍的成長期,也是接受音樂教育的最佳期。
德國音樂教育家奧爾夫主張,幼兒音樂教育應該從幼兒的生活天地里取材,讓幼兒在玩樂中學習音樂,寓學習于游戲玩耍之中。幼兒的生活以游戲為重心,常在游戲中以最純真、最自然的方式表現(xiàn)自我、抒發(fā)情緒,發(fā)揮想象力。
三、依托多元教育媒體,積累豐富的音樂經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fā)展,使得家庭中也越來越多的運用到影視,碟機等,它能開闊幼兒的視野,拓展音樂文化范疇,可以讓幼兒獲得古今中外各種音樂的熏染,也可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音樂的乳汁哺育著幼兒天真爛漫、活潑愉快地成長,它讓幼兒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產生更強的求知欲、更敏銳的觀察力、更豐富的想象力和更活躍的創(chuàng)造力。
胎教音樂如何選擇
音樂對胎教的影響已不再懷疑,和任何事物一樣,音樂有美也有丑,有善也有惡。丑的、惡的音樂對人的個體生長有害無益,而美的、善的音樂對人的個體發(fā)育生長幫助很大,甚至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胎教音樂就是如此。所以選擇合適的胎教樂曲顯得尤為重要。
胎教音樂應該選擇音量適中,格調輕松,節(jié)奏舒緩的曲子。如“二泉映月”、“漁舟唱晚”、“仲夏之夢”、“春江花月夜”、“平沙落雁”等作品輕盈靈巧、優(yōu)美細致、安詳柔和、富詩情畫意,具有催眠鎮(zhèn)靜作用;“江南好”、“春風得意”、“喜洋洋”、“春天來了”、“春之聲圓舞曲”等曲調優(yōu)美酣暢,旋律輕盈優(yōu)雅,能起到舒心、解除憂郁之功效;“步步高”、“娛樂升平”、“狂歡”等曲目曲調激昂,振奮人心,可引人向上;“假日的海灘”、“錦上添花”、“矯健的步伐”、“水上音樂”等清麗柔美,抒情明朗,能消除疲勞;所有這些樂曲對寶寶的生長發(fā)育都有一定好處。
讓嬰兒養(yǎng)成聽音樂的習慣
清晨,當嬰兒醒來吃奶的時候,適宜聽些抒情的鋼琴獨奏曲或器樂合奏小品(最好是中速或慢速,時間約10~15分鐘)。母親可以隨著音樂的節(jié)奏輕輕拍打嬰兒。嬰兒聽著音樂如能安靜地吮吸,那么白天每次喂奶時,都可放同樣的音樂。
當嬰兒躺在搖籃里玩的時候,可以選擇節(jié)奏歡快的舞曲、圓舞曲、小步舞曲和歌曲讓嬰兒聽10~15分鐘,如果嬰兒沒有睡意,可以將同樣內容的音樂再放第二遍。開始時,媽媽可坐在搖籃邊,邊哼旋律,邊逗嬰兒玩,可以根據音樂的節(jié)奏做不同的手勢。聽習慣以后,可以讓嬰兒自己躺在搖籃里安靜地聽音樂。
哄嬰兒睡覺時,適宜讓嬰兒聽小夜曲和搖籃曲,時間是10分鐘左右。最好由媽媽邊唱邊安撫嬰兒,反復地唱直至嬰兒睡著。
每天應按時讓嬰兒聽合適的音樂,父母不要隨心所欲地調換樂曲。一組音樂最好聽3~4周以后再換,過了一段時間,仍可反復再聽。嬰兒對音樂的反應是敏感的,養(yǎng)成習慣后,嬰兒一聽到熟悉的音樂就有吃奶的欲望,一聽到催眠的音樂就會慢慢安靜下來甜甜地入睡。醒來,也能聽著舞曲獨自安祥地躺在搖籃里玩耍和休息。
母親要多給嬰兒唱歌。母親的歌聲勝似語言,能帶給嬰兒最深沉的愛和關注,產生母子的情感交流。聽音樂時,母親對嬰兒進行的有規(guī)律的撫摸和輕拍,是對嬰兒最原始的節(jié)奏訓練。
父母應該是孩子接受音樂教育最好的啟蒙老師。
幼兒多聽音樂,多記憶音樂主題,他心中的音樂語匯就會逐漸豐富起來。同時,他的記憶力也在逐步增強。
12
父母怎樣與幼兒一起欣賞音樂
對幼兒來說,爸爸媽媽常和他們一起欣賞音樂,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
幼兒喜歡聽什么樣的音樂呢?開始,可以選擇短小的、音樂形象較鮮明的音樂片斷。例如新疆舞曲、西藏舞曲、瑤族舞曲、搖籃曲、瑪祖卡舞曲、小步舞曲、波爾卡舞曲等。
父母和幼兒一起聽音樂時,態(tài)度一定要認真,不要隨便講話,要讓幼兒也養(yǎng)成安靜聽音樂的習慣。反復聽2~3遍后,父母可以讓幼兒邊聽邊哼邊打拍子,直到記住主題旋律為止。當孩子對音樂熟悉以后,父母應鼓勵孩子邊聽音樂邊即興舞蹈,讓他在音樂中自由地發(fā)揮想象和表達內心感受。父母可以以伴唱等形式助興。
每聽一段新的音樂后,可復習聽過的音樂,讓孩子回憶它的音樂主題。
有時父母可以給孩子講些音樂家的小故事和音樂小故事,使幼兒對音樂產生更大的興趣。
如何引導幼兒表達音樂的感受
1、先聽簡短、淺顯的樂曲。讓幼兒仔細聽后,引導其談談感受。所謂感受即是感覺,要引導幼兒找到主要的音樂形象。一開始,可根據幼兒年齡特點與知識范圍,讓幼兒聽短小的重復的音樂旋律,然后提出問題:嚴聽了這段音樂后,你有什么感覺?好象來到什么地方,好象看到些什么?”等等,讓幼兒回答。開始,幼兒也許講不清楚,家長可啟發(fā)幼兒思考、想象。如聽了一段歡樂跳躍的音樂,可啟發(fā)幼兒:“這段音樂聽上去有跳音,好像許多小朋友在跳舞,又像一群小兔子蹦蹦跳跳來到草地上。還象什么呀?”接著就引導幼兒來講自己的感受。為了提高幼兒的興趣,還可讓幼兒將想象的內容畫成圖畫,引起他再學習的愿望。
2、聽主題樂曲,啟發(fā)幼兒圍繞主題想象。上面講的是聽了音樂談感受,是讓幼兒根據樂曲的性質任意想象。在培養(yǎng)了想象力的基礎上,就要進一步讓幼兒聽有主題的樂曲。同時啟發(fā)他圍繞主題去想象。如鋼琴曲《小鳥捉蟲》,要求幼兒根據樂曲的音樂語言(包括旋律、節(jié)奏、速度、力度、音區(qū)等等)想象出小鳥捉蟲的過程。也就是說只能圍繞著小鳥的動作去想象。這與幼兒的知識范圍、生活經驗有著密切的關系。家長在引導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僖x擇幼兒能夠理解、可以體驗出內容的樂曲。幼兒生活經驗少,接觸事物的面也很窄,因此,選擇樂曲要適合幼兒的特點。
、谝獔猿肿層變憾嗦牁非H藗兩钤诼曇舻氖澜缋。幼兒接觸到的許多事物都同聲音有密切的聯(lián)系(如水聲、汽車聲、鳥叫聲、腳步聲、雷聲、風聲、雨聲等),而音樂則是一種經過藝術加工的聲音。在聽音樂時,最容易產生的就是聯(lián)想,先聯(lián)想到生活中熟悉的聲音,再由聲音聯(lián)想到事物、形象等。但這個過程不是很快形成的,必須反復地聽,逐步地領會。通過一遍遍地聽來喚起聯(lián)想,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能力和欣賞音樂的能力。
、垡\用多種形式,啟發(fā)幼兒對音樂主題的理解?衫妹佬g、舞蹈等形式,啟發(fā)幼兒一步步地抓住音樂形象,理解樂曲的主題。如欣賞鋼琴曲《賽馬》,在聽了幾遍樂曲后,就可給幼兒看表現(xiàn)草原牧民賽馬的美術圖片。但是賽馬的全過程,圖片不能全部反映出來,這時家長就可以要求幼兒在聽音樂的過程中想象——開始時是什么景象,后來又怎么樣,最后又是怎樣。在一遍遍地欣賞之后,幼兒漸漸形成一幅較為完整的想象圖景。
、芤莆蘸贸叨,不能操之過急,要根據每首樂曲的內容、體裁、結構循序漸進。每次欣賞樂曲時,向幼兒提出不同的要求,爭取達到預期的目的。
12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youjiao/506967.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