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講故事要講的有意義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學齡前教育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導讀:由于理解能力有限,故事剛開場或者情節(jié)較復雜時,孩子常常會頻頻提問。孩子發(fā)問時,父母切忌粗暴拒絕,而應(yīng)該提醒“別急,聽到后面你就知道了呀”。

  講故事是最自然、安全的親子交流方式,能幫助父母觀察孩子的興趣點,以引導其成長,同時也有利于孩子語言和邏輯能力的發(fā)展。上海教科院學前教育博士喬梁為即將捧起故事書的父母寫下了一張“YESORNO”小貼士。

  故事內(nèi)容有講究

  為了嚇唬孩子使之聽話,一些父母常會編造“夜里老虎會出來,聽到哪個孩子在哭,就把他吃掉”等“反面”故事,卻忽視了略帶恐怖色彩的情節(jié)對孩子身心發(fā)展的消極影響。另一些過于“天馬行空”的父母僅僅把講故事作為“哄孩子”的手段,隨心所欲、信口亂吹,甚至給孩子造成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

  好的故事才能給孩子帶來愉悅或感動的心理體驗。父母應(yīng)購買正規(guī)出版社出品的經(jīng)典繪本,選擇更貼近兒童生活的故事,一邊欣賞精致的插畫,一邊將主人公的有趣經(jīng)歷娓娓道來。有心的父母不妨將孩子編到故事中去:“小豆芽有一位好朋友,就是我們家的歡歡。歡歡和小豆芽總是互相幫助……”如此體驗式的故事可以讓孩子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并在聆聽過程中積極開動腦筋。

  聲情并茂有“聽”頭

  缺乏經(jīng)驗的父母容易照本宣讀,可哪個孩子會喜歡報流水賬的“故事媽媽”呢?通俗易懂的口語化語言是親子閱讀的第一要素。

  擅長表演的父母應(yīng)充分利用優(yōu)勢,講故事前做足功課,盡可能達到“聲情并茂”。如果父母恰巧都不屬于“模仿達人”,也無需著急,不妨采取“角色朗讀”的形式增添幾多情趣。聲音粗重的爸爸適合龐大動物如河馬、大象,兔子、貓咪等小動物當然得邀請溫柔的媽媽來擔綱。爸媽亦莊亦諧的“本色出演”定會讓孩子開心不已。若能加上布藝手偶的話,效果就更棒了。

  親子互動趣味足

  不少父母將給孩子講故事看作一項“授課任務(wù)”,講述時不許插嘴,動不動就拿出“你再打岔,下次不給你講”的殺手锏。于是,孩子只能消極、被動地聽,也懶得思考。其實,一口氣講完故事并不是最重要的。激發(fā)孩子在與父母互動中思考,才是講故事的根本目的。

  由于理解能力有限,故事剛開場或者情節(jié)較復雜時,孩子常常會頻頻提問。孩子發(fā)問時,父母切忌粗暴拒絕,而應(yīng)該提醒“別急,聽到后面你就知道了呀”。細心的父母要不斷觀察孩子神色,隨時解釋。講到關(guān)鍵時刻,甚至可以故意“剎車”——“天快亮了,回不了大海,小美人魚該怎么辦呢?”讓孩子替故事中的主人公想辦法順利過關(guān),或發(fā)揮想象力設(shè)計不同的結(jié)局。此外,灌制“我家的故事CD”也是不錯的創(chuàng)意,因為在孩子聽來,父母的聲音比任何播音員的抑揚頓挫都要親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youjiao/1307405.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