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畏懼口吃心理療法可借鑒
在緊要關頭,想要說出那個最關鍵的字、詞,但越是著急就越說不出口,想必這種嘴上總是慢半拍的口吃朋友,很多人都會碰到?墒菫槭裁磿诔?口吃算是疾病嗎?我們怎樣才能克服口吃呢?今天將從心理學上,為您介紹一些治療口吃的心理療法。
定義
自卑與羞恥感導致交流障礙
口吃,俗稱結巴,是一種常見的口語交流障礙。主要的表現是頻繁地重復或延長音節(jié)或單詞,或頻繁出現躊躇、停頓,以致破壞講話的節(jié)律。
口吃常常會給人帶來羞恥感和自卑。有口吃的朋友常常被這種毛病所困擾,工作學習、人際交往以及生活質量都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影響。
原因
模仿與逆反心理促成口吃的習慣
口吃形成的原因比較復雜,既有生物學因素的影響,也有社會心理因素的作用,后者的影響似乎更明顯。
比如,一個小孩在最初模仿別人口吃時,往往會受到家長嚴厲的斥責、制止。殊不知這樣的態(tài)度對兒童反而會形成一種巨大的負性強化。小孩子會因此一下子就記住了什么是口吃。再說話時,口吃就會自動地表現出來。
還有一種情況是,小孩子學習口吃時,引起周圍人發(fā)笑。受到了關注和鼓勵,他就會更加興奮,有意地學習起口吃了。這是一種正性的強化,也會把口吃的行為保留下來。
口吃初步形成之后,因為會受到別人的嘲笑和歧視,當事人就會把與外界的沖突轉化為自己內心的沖突,努力地去控制說話,結果越努力越不能自然地講話,說話就成了他們的顧慮,一想到要說話就會引起焦慮,專業(yè)上稱之為操作性焦慮。結果焦慮和口吃就會相互強化,陷入一種惡性循環(huán)。久而久之,口吃也就被固定了下來。
矯正
父母不必過分關注口吃不治自愈
對于我們自身而言,越是自然發(fā)生的事情,就越要順其自然,越人為地干預,越可能打亂其固有的機制,也就越容易出問題。說話更是如此,如果孩子小的時候學結巴,而父母當做沒看見,或者將其注意力轉移一下,那么也就過去了,一般不會造成口吃。而口吃一旦形成,就會慢性化、自動化,矯正起來需要作一些改變。
方法一學習正常說話就像學外語
對口吃的朋友,可以這樣假設,就把普通的交流當成外語或有趣的方言去學習、模仿或表演。很多口吃的朋友反映,說英語的時候他們是不口吃的。因為說中文的時候,口吃者在習慣的推動下,會無意識地提醒自己:我是口吃的人,或我會口吃的。結果表達的時候就會按照潛意識預期而表現出口吃?梢,對于說話,態(tài)度或者說自我定位有多么重要。因此,忘記自己的口吃,像學外語那樣去學正常說話,你就有機會擺脫煩惱。
方法二無需過分自卑可視口吃為個性
可以把口吃當做自己一個特點,但不要將其視為弱點。對待口吃尤其不要總想著與之勢不兩立,這樣只會讓口吃更加牢固地附著你。明智的態(tài)度是將其當做一位朋友,雖然是你不喜歡、不接納的“朋友”,但也要將它看做自己的一部分。
方法三電話中與好友交談練得談吐流利
想要擺脫口吃的煩惱,可以從身邊的小事慢慢練起,打電話就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打電話聯(lián)系交談的好處是,一方面不需要面對別人,不必在意他人的反應和眼神,并且打電話時,雙方都比較專注,不易被外界干擾。
口吃名人
憑借個人成就擺脫口吃困擾
生活中很多有過口吃的人,經過調整和鍛煉,都能進行很自如的語言交流。其中不乏演藝明星和政界要員。比如瑪麗蓮·夢露、丘吉爾等人。對他們而言,還有一個比較有效的告別口吃的方法,就是成功。
編后語:有了某一方面的成功,人就會自信起來。這種自信會使人積極向上,口吃會不治而愈。只要口吃的朋友掌握了一技之長,這種好感覺會緩解口吃。至少會輕裝上陣,減輕口吃帶來的壓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youjiao/1253846.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