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添加劑,食品安全的專家舉了一個例子—19世紀偉大的德國作曲家貝多芬,研究人員從他的頭發(fā)和頭骨碎片的檢測表明,貝多芬死于鉛中毒。
在部分研究人員的眼中,貝多芬成了受食品添加劑影響最著名的“倒霉孩子”。
在專家眼中,產生急性影響的化學添加劑有著另一個代名詞:“毒藥”。而我們身處慢性“毒藥”之中,部分飲料添加劑多達11種;其中,兒童食品添加劑更成為父母的心頭病。
專家建議制定專門的兒童食品標準,并建議父母用“鈔票”變成安全的“選票”。
在食品安全專家的眼中,微量有毒元素的影響,是緩慢的,是隱性的,有些甚至是隔代的。那些產生急性影響的化學添加劑,他們更習慣稱之為“毒藥”。
有人淡定
“選大牌子應該沒問題”
對于孩子零食中的食品添加劑,33歲的劉強始終沒有太強烈的感覺。盡管他有一個四歲的孩子,但對于孩子的零食他從來都不大管。
由于常年和孩子分隔在兩地,每次他回老家看孩子時,總會帶上一大包的零食。“糖果、薯片、飲料,什么都有。”
他解釋說,盡管他也知道在這些零食里面有添加劑,但是孩子喜歡吃,難道因為有添加劑就不給孩子買了么?
“平時喝的飲料里不也有添加劑么?”劉強說,現(xiàn)在幾乎所有超市里賣的食品都有添加劑?梢哉f,不光是孩子的零食,只要不是現(xiàn)做現(xiàn)賣的食品,基本上都有添加劑,但是超市里還是照樣賣。
盡管嘴上說著毫不關心,但是最后劉強還是表示,他當然會買一些大品牌的零食,小牌子沒聽過的基本上就不會考慮了。
有人焦慮
對添加劑“誠惶誠恐”
相比較劉強的“漠不關心”,胡女士對兒童食品添加劑,顯得有些“誠惶誠恐”。她告訴記者,孩子還在她的肚子里時,她就開始杜絕任何有關食品添加劑的零食了。
她有一個非?蓯鄣呐畠海呀涢_始上幼兒園了。薯片、飲料之類添加劑較多的零食,她盡量避免讓孩子吃。
“含有防腐劑和色素的零食是堅決不會買的。”胡女士告訴記者,她聽說這兩種添加劑會對孩子大腦和身體的發(fā)育產生影響,這是她絕對不允許的。
盡管有著強烈的“反添加劑”意識,但是胡女士表示,孩子仍然會多多少少接觸到含有添加劑的零食。
她舉例說,孩子在幼兒園時,老師為了獎勵小朋友,會給他們分發(fā)一些糖果,但這些糖果肯定是有添加劑的,難道去制止幼兒園的老師不要發(fā)糖或給自己的孩子?
她有些欣慰的告訴記者,她的孩子是從來不會吃薯片的,而且也對巧克力不感興趣。“只要習慣養(yǎng)成了,她的口味定了,以后就是再給她吃有添加劑的零食她都不會吃了。”
添加劑“透明”?
消費者不“知情”
胡女士對食品添加劑的態(tài)度的確有些“誠惶誠恐”,那是否零食的添加劑已經到了令人“恐懼”的地步呢?
對此,記者隨機購買了相對知名品牌的雪糕、牛奶、薯片、餅干、飲料等,發(fā)現(xiàn)其中的“配料”一欄,最長的就是食品添加劑的列舉。
在一瓶普通飲料內,含有的添加劑多達11種。而一盒餅干的食品添加劑,列舉的就有8種。一根雪糕內的添加劑,也有6種之多。
某品牌薯片的“配料”一欄中,有著“磷酸氫二鉀”、“六偏磷酸鈉”、“單甘油脂肪酸酯”、“雙乙酰酒石酸單雙甘油酯”等多種化學名稱,可以用眼花繚亂來形容,但是唯獨不見“食品添加劑”的字樣。
“增稠劑”、“著色劑”、“卡拉膠”、“瓜爾膠”、“槐豆膠”,這些均是雪糕當中的食品添加劑,但是這些添加劑究竟是什么?能夠起到什么作用?還需要購買者仔細“研究”。
相對于完全不標示“食品添加劑”內容的食品,這些有著標示的零食有了一定的“透明度”。但是,據(jù)記者采訪的諸多家長反映,盡管零食的包裝上有著標識,除非是專門對這些化學名稱的添加劑有著專門“研究”,否則還真不知道這些化學名稱究竟代表著什么。
從這方面而言,所謂的食品添加劑“透明”,并不意味著消費者完全“知情”。
三成兒童
因吃零食“身體不適”
近日,一項調查在網上流傳甚廣,即由非營利性機構“iearth—愛地球”發(fā)布的一項《中國9城市兒童食品添加劑攝入情況調查報告》(下簡稱《報告》)。
“iearth—愛地球”項目主任郭雪峰介紹說,問卷調查在北京、上海、西安、成都、沈陽、哈爾濱、大連、石家莊、蘇州9個城市的39所小學開展,共發(fā)放問卷17700份,回收問卷13654份,回收率77%,其中有效問卷12000份。
在12000份有效問卷中,按年齡劃分,6~9歲約3600人,約占總數(shù)的30%,10~12歲約8400人,約占總數(shù)的70%;按性別劃分,男生約5040人,約占總數(shù)的42%,女生約6960人,約占總數(shù)的58%。
此外,根據(jù)問卷調查統(tǒng)計結果,iearth收集了33個種類489個常見食品的配料表,并對其中所含的食品添加劑進行了匯總分析。
根據(jù)《報告》公布的調查內容,10%的兒童每天食用含添加劑零食3次以上,6%的兒童每天飲用飲料3瓶以上(不包括礦泉水和自制茶水)。
6%的兒童每天食用方便面,9%的兒童每天食用薯片,每天食用蜜餞和奶茶的兒童比例為10%,11%的兒童每天食用火腿腸和果凍,每天食用口香糖和餅干的兒童比例為15%,在夏天,每天食用冰淇淋的兒童更是高達26%。
尤為值得關注的是,除方便面外,其余8種零食至少有3%的兒童每天攝入頻率保持在3次以上。1.5%的被調查兒童以每天3次以上的頻率攝入方便面,這意味著,在本次調查當中,有180個孩子每天吃方便面超過3次。
此外,記者觀察到,調查中,34%的被調查兒童表示曾因吃零食而身體不適,5%的兒童表示此類狀況經常發(fā)生。對此,郭雪峰告訴記者,這部分調查的內容是以發(fā)放調查問卷的形式進行,而三成的兒童因吃零食感到身體不適,也是自身的感受。“兒童產生身體不適的原因比較復雜,食品添加劑是可能引起兒童身體不適的原因之一。”
他介紹說,在七類兒童經常食用的含添加劑零食中,攝入頻率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冰凍食品(包括冰淇淋、冰棍等)、方便食品(包括方便面、餅干、火腿腸等)和糕點(包括蛋黃派、沙琪瑪、銅鑼燒等)。除此之外,膨化食品、蜜餞、糖果及腌漬食品也很受兒童青睞。
專家:“不含添加劑”應為競爭優(yōu)勢
既然食品添加劑對人體有害,為什么還允許使用呢?對此,食品安全專家、國際食品包裝協(xié)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金獅解釋說,食品添加劑不一定都是有害的,不能一概而論。
使用添加劑
為了提高食品功效
他介紹說,食品添加劑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對人的身體有益的,如維生素、木糖醇等。
第二類的添加劑,對人沒有什么好處,也沒有壞處,如明膠等,是起到增稠、增黏的作用。
第三類添加劑,對人體是肯定有危害的,如甲酸、火腿腸里經常用到的亞硝酸鈉,雖然是國家允許使用的,但對人體確實是有害的,有些甚至有致癌作用。但是為什么還要使用呢?因為它能夠確實提高食品的某些功效,如防腐。這些食品如果腐爛了,可能會對人造成更大的影響。
是否有案例顯示,食品添加劑對人身體一定會產生影響?董金獅表示,食品添加劑盡管可能含有危害人健康的化學物,但是對人的影響是隱性、緩慢的。而兒童因食品添加劑而生病的案例,可以說很少。
他告訴記者,往往在食品中允許使用的東西,都做過一定的評估,不會有太大的危害。但是,如果這些東西過量使用了,它就有可能產生危害。人小時候攝入了過量的食品添加劑,他有可能在成年或者老年時,才會有所體現(xiàn)。“不可能馬上會有反應。”
董金獅介紹說,多次吃食品添加劑的食物,也能產生食品添加劑的“加和”。如檸檬黃這種添加劑,在方便面里有,飲料里有,在面包里也有,每個都不超標,但是如果三個加在一起超不超標呢?這種情況下,食品添加劑就有可能過量了。
所以,他建議說,盡量讓孩子食用含添加劑少的食品,而且還要少吃一些。這樣相對來講,安全系數(shù)會高一些。
專定“兒童標準”
用“鈔票”變安全“選票”
兒童在選擇時無法認識其中添加劑,應該如何去做才能保證兒童食品的安全?
董金獅認為,在政府方面,兒童食品添加劑的標準制定、監(jiān)測等,有必要完善。如兒童玩具、兒童家具等都已經制定了相應的標準。但是,現(xiàn)在兒童食品還是一個籠統(tǒng)的稱呼,在添加劑方面也沒有單獨的規(guī)定,這又怎么保證是兒童食品呢?
他建議,有些可以在成人食品使用的添加劑,但是不能在兒童食品中使用的添加劑,應該制定目錄,并標示“兒童食品不宜添加”。如酒精、苯甲酸鈉等添加劑,都是不應出現(xiàn)在兒童食品中的。
此外,在企業(yè)方面,他介紹說,現(xiàn)在很多企業(yè)都是標示“符合國家標準”,而“國家標準”只是60分,及格線。對于企業(yè)來說,應當有更高的標準,制造更安全的產品。企業(yè)應當制定嚴于國標的企標,并在競爭時體現(xiàn),如“不含任何添加劑”等標示,在消費者享有了知情權的同時,讓產品更加具有競爭力。
消費者方面,消費者與企業(yè)是相互影響的。“有什么樣的消費者就有什么樣的產品,有什么樣的產品就能培養(yǎng)什么樣的消費者。”他建議,消費者購買時應當注意這些細節(jié),并了解國家的有關標準,要“瞪大眼睛看小字”。如食品中列出的添加劑比較多的,盡量不要食用。而防腐劑等含有苯甲酸鈉,也應當盡量不要食用。
他表示,消費者應用手中的“鈔票”變成安全的“選票”,用“鈔票”來選擇安全的產品,能引導企業(yè)越來越向安全的產品去努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youjiao/1040357.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