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揮實驗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作用

編輯: 右腦記憶方法 關鍵詞: 初中物理 來源: 網絡

 實驗在物理教學有十分的重要作用。首先,從物理課程本身來看,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許多物理知識是在觀察和實驗的基礎上,認真總結和思考得來的。其次,從教育對象的特點來看,中學生普遍是好玩的,而實驗是學生實際動手操作參與實踐的具體過程,順應了學生的心理特征,更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物理教師我們應該學會讓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還要在玩中創(chuàng)新。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知識,還要讓學生學會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在不知不覺中掌握知識,F舉《溫度計》一節(jié)的講授為例:
  在課堂的開始,我預先量好甲、乙、丙三個學生的實際體溫依次為:37.6℃,37.1℃,38.5℃(學生未知有此操作)。接著把學生分為兩組,讓們依次測量甲、乙、丙三個人的體溫,并記下數據,結果有如下兩種情況:A組:37.6℃,37.1℃,38.5℃;B組:37.6℃,37.6℃,38.5℃。這時學生就提出疑問:為什么乙會有不同的測量結果?我就反問:“得出不同數據的兩組同學在實驗中的操作有何不同?”善于觀察的學生就會脫口而出:“A組同學每次測的時候都有先使勁甩幾下,而B組沒有甩。”我又問:“A組的同學為什么要甩幾下?”有人搖頭,有人曰:“平時家長和醫(yī)生是這么做的。”
  在學生渴求知識的眼光中,我就開始傳授相關的物理知識,學生更愿意聽講解,教學效果相信會更好。對溫度計的使用,首先要知道它的結構、原理和使用方法。關于結構,它包括玻璃外殼、玻璃泡、毛細管和刻度。常用溫度計的原理是液體的熱脹冷縮。使用方法大體有六點:使用前先觀察量程和分度值,不能測量超出量程的物體溫度;使用時玻璃泡應充分與被測物體接觸;玻璃泡不能與容器側壁或底部接觸;要等到示數穩(wěn)定后才能讀數;讀數時視線應與溫度計內液面齊平;不能把溫度計取出來后讀數(體溫計除外)。對于體溫計,它只是溫度度的一種,是專門用來測量人體溫度的儀器,它的結構和使用方法有點不同,玻璃與毛細管的連接處有一更細的縮口,測量范圍只有35―42℃,分度值為0.1℃,具體使用前,必須先用力甩幾下,使留在細管中的水銀退回到玻璃泡中,若沒有此步驟,測量時就會出現錯誤,測量體溫比體溫計示數低的人時仍然為示數值,因為此時體溫計示數起來就是37.6℃,細管中的汞液沒有退回;而測量體溫比體溫計示數更高的人時水銀會再上升,數據是準確的。讀體溫計時,體溫計離開人體,水銀遇冷收縮,但水銀柱來不及退回玻璃泡就會在縮口處斷開,此時仍然指示原來的溫度,保證數據正確。所以,出現上述錯誤,若是能夠重視起來,首先仔細觀察,先了解一些注意事項,再掌握其使用方法,就能確保測量結果的正確性。


本文網址:http://m.yy-art.cn/chuzhong/17931.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