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在筆記的封面上寫明做筆記的時間和地點,編上筆記的序號,有的還加上標題……每本筆記都編有頁碼,為了日后查閱方便,很多筆記都做了目錄和內(nèi)容提要。黑格爾讀書學習,也有一個獨特的習慣,就是把讀過的書,按語言學、美學、幾何學、心理學等分類,把它們放到貼有標簽的文件夾里。這樣,當需要什么材料時,隨時可以拿到。這種習慣,他堅持了一生。 魯迅寫作《中國小說史略》光摘抄的卡片就有5000張。
1)加深理解,鞏固記憶
做筆記的過程,就是一個加深理解、加強記憶的過程。有人說:“眼看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就是做最簡單的摘錄,也需要動動腦筋,以摘錄最精彩的地方,至于寫體會,那就更要動腦筋了。因此,有了“要做筆記”的愿望,必然會促使你專心閱讀。再加上與書籍相比,筆記自然要簡明、深刻和概括得多,不僅利于理解,也利于記憶。
2)利于積累資料,使知識“外貯”
經(jīng)過長期閱讀之后,就可以通過筆記積累起符合自己需要的大量資料,彌補頭腦記憶的不足。因為用頭腦記憶,往往不夠準確和持久,難免忘記、記錯或記混。如把資料分門別類保管好,則可以長期為學習及以后所從事的工作服務,只要不丟,就沒有“忘記”的問題,只要使用之前看一看,這些“外貯”的資料又可轉為“內(nèi)貯”的記憶,使知識的運用得心應手。保爾?拉法格在回憶馬克思時說:“他有這么一種習慣,隔一些時候就要重讀一次他的筆記和書中做上記號的地方,來鞏固他非常強而且精確的記憶!
不少中學生在閱讀時,輕信自己的記憶力,懶得動筆,以致到需要運用閱讀的收獲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時,忘記得一干二凈,感到很后悔。 還有的中學生筆記記了不少,但不知道定期分類、整理,不知道妥善保存,因此當需要運用時,又因太亂而難以查找,使筆記成了“死材料”。 一般精讀的書,可用筆記本做筆記,而博覽的書,可用活頁紙做筆記,然后定期分類、整理。
如果在中學時代,就學會做讀書筆記,學會積累和整理資料,那么,天長日久,不僅可以促進課內(nèi)的學習,而且還能幫助學生學會一套閱讀的方法,提高閱讀的能力,這必將給走上工作崗位后的自學帶來極大的好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sudu/78323.html
相關閱讀:速讀訓練方法“瀏覽法”
淺談速讀中的注意力訓練
常用快速閱讀技巧“瀏覽法”
速讀中的三個放松
速讀能力的自我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