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北宋詩人的《夏日登車蓋亭》
紙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拋書午夢長。
睡起莞然成獨(dú)笑,數(shù)聲漁笛在滄浪。
賞析
于1059年(嘉?四年)中進(jìn)士,1082年(元豐五年)拜尚書右仆射,元?年間(1086?1094),罷知陳州,由于受其弟蔡砥連累,罷官當(dāng)前遷往安州(今湖北安陸),夏日登車蓋亭,作了十首,此其第三首;《堯山堂外記》載:“時吳處厚箋注以聞,其略云:五篇涉諷刺!翁帣C(jī)心驚白馬,誰人怒劍逐青蠅’??以譏讒譖之人;‘葉底出巢黃口鬧,波間逐隊小魚忙’??譏新進(jìn)用事之臣;‘睡起莞然成獨(dú)笑’??方今朝廷清明,不知確笑何事!
這首詩,著意描繪了作者貶官后的閑散之態(tài)和對隱居生活的憧憬。詩人的另一首詩說:“公事無多客亦稀,朱衣小吏不須隨。溪潭直上虛亭里,臥展柴桑處士詩”就是對他那種官冷事閑生活的寫照。不外,它不這首詩寫得委婉深切。
“紙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拋書午夢長!薄凹埰痢,即紙屏風(fēng),以藤皮繭紙制成,取其雅致透風(fēng),屏上常以梅花蝴蝶為飾。這兩句說:游亭之后,便躺在紙屏遮擋的石枕、竹方床上,看了一會兒的詩(“臥展柴桑處士詩”),覺得有些疲倦,便順手拋書,美美地睡了一覺。詩人是“夏日登車蓋亭”的,因此,讀了“紙屏、石枕、方竹床”,使人頓覺氣清意爽;讀了“手倦拋書、午夢長”,頓見詩人閑散之態(tài);并且從“午夢長”中,還透出一點半隱半露的新聞,這要接洽下文來懂得。
“睡覺莞然成獨(dú)笑”,夢醒之后,詩人卻要“莞然”一笑。詩人所讀的書,是“柴桑處士詩”;詩人所作的夢,也是耕樵處士之夢;夢中是處士,醒來是謫官,他想想昔為平民布衣(“持正二十許時,家苦貧,衣服垢蔽。”事見《勤真子》),鴻運(yùn)一來,金榜落款,官位驟升,后來突遭橫禍,謫居此州,這猶如大夢一場。詩人“莞然獨(dú)笑”,是在“午夢長”中有所妙悟,從而領(lǐng)略到人生如夢,富貴如云煙。由此,他想到了歸隱;想到歸隱,立刻便有隱者的召喚??“數(shù)聲漁笛在滄浪”。而聽到了“數(shù)聲漁笛”,他的歸隱之情就更加急切了。
唐代詩人,寫過一首《酬張少府》:“暮年唯好靜,萬事不關(guān)懷。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松風(fēng)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這首詩一方面昭示作者“萬事不關(guān)心”,一方面又描摹了他凝聽“漁歌入浦深”的情狀,所以歸隱的題旨比擬顯明。而蔡確這首詩,卻僅以“莞然獨(dú)笑”、“數(shù)聲漁笛”揭示主旨,這就比王維之詩更形委婉;更具韻外之致跟味外之旨!冻o?漁父》:“漁父莞爾而笑,鼓?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能夠濯吾足’,遂去,不復(fù)與言。”王逸《楚辭章句》注:“水清,喻世昭明,沐浴,升朝廷也;水濁,喻世陰暗,宜隱遁也!泵枋鲩e散生涯,抒發(fā)歸隱之志,不滿社會事實,便是這首詩的宗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shiju/86695.html
相關(guān)閱讀:《夏日浮舟過陳大水亭(一作浮舟過滕逸人別業(yè)》譯文注釋_《夏日
夏意 蘇舜欽
三月巡邊曉發(fā)夏城 楊守禮
《夏日三首》譯文注釋_《夏日三首》點評_張耒的詩詞
《山亭夏日》譯文注釋_《山亭夏日》點評_高駢的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