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明代
作者:高啟
原文:
大江來從萬山中,山勢盡與江流東。鐘山如龍獨西上,欲破巨浪乘長風(fēng)。
江山相雄不相讓,形勝爭夸天下壯。
秦皇空此瘞黃金,佳氣蔥蔥至今王。
我懷郁塞何由開,酒酣走上城南臺;
坐覺蒼茫萬古意,遠(yuǎn)自荒煙落日之中來!
石頭城下濤聲怒,武騎千群誰敢渡?
黃旗入洛竟何祥,鐵鎖橫江未為固。
前三國,后六朝,草生官闕何蕭蕭。
英雄乘時務(wù)割據(jù),幾度戰(zhàn)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國,禍亂初平事休息。
從今四海永為家,不用長江限南北。
相關(guān)內(nèi)容
相關(guān)內(nèi)容注釋
作者:佚名
⑴金陵:今江蘇南京市。雨花臺:在南京市南聚寶山上。⑵“鐘山”句:鐘山即紫金山。
⑶“欲破”句:此句化用《南史?宗愨(què)傳》“愿乘長風(fēng)破萬里”語。
⑷“秦皇”二句:《丹陽記》:“秦始皇埋金玉雜寶以壓天子氣,故名金陵”。瘞(yì)埋:蔥蔥:茂盛貌,此處指氣象旺盛。
⑸城南臺:即雨花臺。
⑹坐覺:自然而覺。
⑺石頭城:古城名,故址在今南京清涼山,以形勢險要著稱。
⑻黃旗入洛:三國時吳王孫皓聽術(shù)士說自己有天子的氣象,于是就率家人宮女西上入洛陽以順天命。途中遇大雪,士兵怨怒,才不得不返回。 此處說“黃旗入洛”其實是吳被晉滅的先兆,所以說“竟何祥”。
⑼鐵鎖橫江:三國時吳軍為阻止晉兵進(jìn)攻,曾在長江上設(shè)置鐵錐鐵鎖,均被晉兵所破。
⑽蕭蕭:冷落,凄清。
⑾英雄:指六朝的開國君主;務(wù),致力,從事。
⑿“我幸”句:圣人,指朱元璋。
相關(guān)內(nèi)容鑒賞
作者:佚名
此詩作于公元年(洪武二年),明代開國未久之際。作者生當(dāng)元末明初,飽嘗戰(zhàn)亂之苦。當(dāng)時詩人正應(yīng)征參加《元史》的修撰,懷抱理想,要為國家作一番事業(yè)。當(dāng)他登上金陵雨花臺,眺望荒煙落日籠罩下的長江之際,隨著江水波濤的起伏,他的思潮也不禁翻滾。歷史上古都金陵幾度廢興的往事如在眼前。 詩的開頭描寫所看到的景色:長江從萬山叢中呼嘯東下,鍾山似蟠龍乘風(fēng)西上。江山形勝,使詩人想起當(dāng)初秦始皇曾在此地埋下金玉雜寶,以鎮(zhèn)壓金陵的“天子之氣”,但徒勞無功,金陵依然“王氣”旺盛,此時又成了新建立的朱明王朝的京城。 接著筆頭一轉(zhuǎn),寫詩人自己的心緒和感慨。詩人說自己本是為了排遣胸中的“郁塞”而在酒后登臺眺江的。建國之初,氣象更新,何來愁思?讀完全詩,便不難明白,他是從歷史的教訓(xùn)而生憂患!盎臒熉淙铡钡倪h(yuǎn)景使他引發(fā)“蒼茫萬古意”,石頭城下的濤聲使他想起了三國、六朝的舊事。當(dāng)年南朝陳后主君臣曾以為“長江天塹,古來限隔,虜軍豈能飛渡?” 后來卻成為北軍的階下囚。三國吳主孫皓迷信“黃旗紫蓋見于東南,終有天下者,荊、揚之君乎”的謠傳,帶了王室及后宮數(shù)千人要去洛陽稱帝,結(jié)果途遇大雪,士卒怨怒,只好返回。過了九年,晉軍伐吳,吳在長江險要之處設(shè)置鐵鏈,橫鎖江面,可是依舊擋不住進(jìn)攻,孫皓只好出城投降。此時自三國東吳建都以來的六朝宮殿,都已雜草叢生,殘敗破落,那些妄想憑藉長江天險割據(jù)一方的“英雄”,只能讓血流如潮,給百姓帶來災(zāi)難,而一無所得。
最后四句又回到現(xiàn)實,詩人慶幸躬逢盛世,歌頌“圣人”朱元璋平定天下,與民休息,從此可以四海一家,不再因長江分割南北而起干戈。聯(lián)系全詩主旨,這與其說是詩人對現(xiàn)實的歌頌,毋寧說是詩人對國家的期望。居安思危,新建起來的明朝會不會重蹈歷史的覆轍呢?所以這四句聲調(diào)是歡快的,但歡快中帶有一絲沉郁的感情;心境是爽朗的,但爽朗中蒙上了一層歷史的陰影。既豪放偉岸,又沉郁頓挫。
全詩氣勢豪放,音韻鏗鏘,舒卷自如,縱橫隨意。
相關(guān)內(nèi)容高啟 高啟(-)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當(dāng)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shiju/338092.html
相關(guān)閱讀:六么令?次韻和賀方回金陵懷古鄱陽席上作 李綱
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涯流_全詩賞析
卜算子?我住長江頭 李之儀
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 高啟
天門中止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_全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