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jīng)語言程式學(NLP)由Richard Bandler和John Grinder在私淑了人類學家Gregory Bateson,催眠治療大師也是艾瑞克森催眠學派創(chuàng)始人Miltion Erickson,家庭治療巨匠Virginia Stairt跟完形治療創(chuàng)始人Fritz Peals的基本上樹立起來的.在NLP的模式中處處能夠見到這四位大師的習用伎倆.下面我僅說說完形治療開創(chuàng)人Fritz Peals的一句名言在NLP模式中的體現(xiàn)(順便說一下,Bandler在接收了Peals良多思維的同時也批評及擯棄了擊打枕頭和空椅子等技術--這兩個技術也逐步被PNI心理神經(jīng)免疫學的試驗證實對人的身心健康并不利益,有人甚至發(fā)明這些技巧只能臨時讓本人感到好受,之后會強化自己的本來的固定格局塔,使問題更重大。但只管如斯,完形醫(yī)治學對NLP的創(chuàng)建確切有很大的奉獻。),這句名言就是“解脫你的心靈,訴諸你的感到”(lose your mind and come to your senses).這句話可以從許多個角度來懂得:
1,九型中的絕配組合2號和5號,對人對事不要容易下結論,只描寫自己的感官所接受到的信息。雖然我們感官所接收到的信息也不必定實在(眼見,耳聽等都不為實),然而感官信息總要比我們所下的結論要正確得多。假如我們隨便下結論,那樣可能會使我們的思維輿圖極為有限。我給一些例子,父親看到兒子考了50分(感官信息),他不說“你考了50分,我有點不開心”(直接描述自己看到的和自己的感觸),而是說“你是個壞孩子”甚至“你是個失敗者”(對孩子下結論),你認為哪種說法對孩子的損害更大一點呢?
依據(jù)NLP附屬等級(neuro logical levels),我們的思維大抵可以人為地劃分為6個等級,環(huán)境enviroment,行為behavior,才能capability,信念和價值觀belief and value,身份identity和精神connection,這6個層級形成一個同心圓,順次排列,環(huán)境在同心圓的最外層,精力在同心圓的最內層,越是湊近內層,這個層級就越高,對人的影響越大,改變起來也越不輕易,而且高層級通常會影響低層級。
我們再舉一些簡例,你有一天走在路上,有一個很有魅力的異性對你不停眨眼(感官信息),然后你就說“啊,他/她愛上我了”(下結論),但事實上可能他/她眼睛里進了沙,也可能他/她在向你后面的人眨眼。
有一男生最近談戀愛了,有一天他無意中看到自己的女友穿著鮮明地和一個老頭交談,打kiss,而后那老頭抱起她,進了一間房子(感官信息),他立即火冒三丈“沒想到她是這種人,居然去做妓女,連一個老頭都要”(下結論),然后他就和她分別了,事實上那個老頭是他女友的父親,也就是他的將來岳父。
啊,我忽然想到我們中國的“因禍得福,焉知非福”的故事,“失馬”是感官信息,“焉知非福”這個“焉知”就是不知道,實在就是不下結論,中國人切實太有智慧了!
2,少使用名詞,多應用動詞。NLP中有一個所謂的“名詞化”(nominalization),就是把很多教訓稀釋成一個名詞,這個進程損失了很多的信息,屬于語言的一種扭曲(distoration)。好比我們把很多美妙的閱歷濃縮成一個名詞“高興”,那么到底是什么事,什么人讓你高興,你有什么表示等等主要的信息就喪失了。又比方有人說“我的人際關系不好”,NLP,人際關聯(lián)(relationship)是個名詞,所以咱們要充足懂得這個人的問題,我們要把名詞還原為動詞“溝通”(communicate),“你說你的人際關系不好,你到底和什么人(with whom)溝通得不好?”“我和XXX溝通得不好。”你看,通過將名詞還原為動詞,我們不僅取得了較充分的材料,同時也為他/她廓清了一件事:你只是與某個人溝通得不好罷了,不是人際關系不好。等等,問題還沒解決,“我和XXX溝通得不好”是什么?沒錯,是一個論斷。所以我們持續(xù)問:“你怎么曉得的?怎么不好?”“由于我昨晚約XXX9點吃飯,我等到12點都沒見到他/她。”(已經(jīng)回到感官信息了)“啊,我清楚了,所以,你有沒有問他/她為什么不到?”“沒有,用九型性格消除職場緊張關系。”“你為什么不去問他/她呢?”最后事實表明,XXX昨晚在路上送一個出車禍的人去病院。
其實我們上面“考了50分”的例子也是這樣的,“考了50分”是一個動詞,“失敗者,壞孩子”是名詞,過于名詞化通常使一個人疏忽一些重要的信息,用語言扭曲了自己的思惟。(留神,有些事物原來就是名詞的,這時我們仍是繼承用名詞,書還是書,筆還是筆,只有一些很形象的名詞,我們才要把它們還原為動詞。)
在生涯中這樣的例子亙古未有。我們當初愛好說“病人”“患者”,在醫(yī)院里醫(yī)生都不說住院者的名字,類型1的陷阱,他們會說“3號房的那個高血壓病人”“4號房的那個糖尿病患者”,這種我們有時叫做“貼標簽”(label),人們也匆匆地學會了這種表述,“我是個病人”這個身份對他們有很大的影響,我們說過,改變一個身份是很難的,所以當他們說“我是個病人”時,這種身份通常是不容易改變的,你看那些高血壓病人,糖尿病患者大多是畢生有病的,因為他們的身份是病人,病人的行為就是要生病。我們不會說“我是個感冒患者”或“我是個咳嗽患者”,我們只會說“我感冒了,我咳嗽了”,所以感冒和咳嗽通常一個禮拜就好了。
那么怎么辦?很簡略。“雖然我生病了,我總體上是個健康人。”“固然我血壓(糖)有點高,但我總體上是個健康人。”是不是滋味全變了?血壓(糖)高變成一個行動,可能隨時可以降下來。擺脫你的心靈,訴諸你的感官。“我有鼻炎”變成“我流鼻涕了”,“我有扁桃體炎”變成“我喉嚨痛”,“我有便秘”變成“我今天不排便”。
順便說一下,Bandler后期模擬了身心整合臨床威望Moshe Feldenkrais,F(xiàn)eldenkrais有一個很有趣的信念,他說他素來沒有“病患”,只有“學生”。很棒的信念,你以為呢?我們身心任何的不適都是一種學習,一個血壓偏高的人學習如何放松,一個血糖偏高的人學習如何飲食,一個不開心的人學習如何轉變自己的信心,一個測驗焦急的人學習如何輕松招考。我們每個人都是學生,大天然的學生,人生只有兩件事,成功和學習。
3,一直進步自己的感官敏銳度(sensory accurity).感官靈敏度分為外感官敏銳度和內感官敏銳度。外感官敏銳度強才干更好地察覺四周產(chǎn)生的事件,也以更好地覺察人們的非語言動作--即NLP中所說的解讀線索(accessing cues);內感官敏銳度強能力更好地自我察覺,也能與自己的心坎有更好的溝通,活得更健康,更快活。同時,通過訴諸感官(come to senses),我們可以很快地進入催眠狀況,也可以很快地領導別人進入催眠狀態(tài),這也是艾瑞克森催眠模式中的常用手段之一,當前我們將具體探討。
先寫到這里,下次再續(xù).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nlp/26530.html
相關閱讀:如何運用NLP技巧處理負面情緒
NLP自修三階段
NLP的威力
NLP:一門無與倫比的身心科技
NAC神經(jīng)鏈調整術六大步驟